第二十七章 一年一签

作品:《我靠透视捕鱼养娃,不小心成了神豪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陈默能听到她那边有助理在小声汇报着什么。


    他也不催,安静地等待着。


    他知道,秦雅是个商人,商人逐利。


    只要自己手里的东西足够好,她就不会轻易放弃。


    许久,秦雅的声音才重新响起。


    “陈默,你真的,一次又一次让我惊讶。”她的话里听不出喜怒,“你的条件,我原则上可以接受。但是,我需要和你面谈。明天上午十点,海城,珍味楼总部,有问题吗?”


    “没问题。”


    “好,我等你。”电话挂断。李大山和苏晚晴全程大气不敢出,直到陈默放下手机,他们才围了上来。


    “谈,谈成了?”李大山结结巴巴地问。


    “成了一半。”陈默把手机放回口袋,“明天,要去海城走一趟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透,陈默就起了床。苏晚晴也跟着醒了,给他准备了两个煮鸡蛋和一壶热水。


    “路上小心点。”她把东西装进一个布袋里,“海城那种大地方,人多眼杂。”


    “放心吧,我又不是去打架。”陈默接过布袋,感觉到了里面的温度,“是去谈生意的。”


    “生意场上,不比打架轻松。”苏晚晴整理着他的衣领,“那个秦总管,一看就不是好对付的。你别硬来,不行就算了,我们慢慢发展也一样。”


    陈默停下手里的动作,看着她:“晚晴,合作社要壮大,就不能只靠在村子附近打转。这一百万,是我们的跳板。我不是非要不可,但我要的是一个公平的规矩。以后我们捕到再好的东西,心里才有底。”


    苏晚晴没再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陈默坐上了去县城的早班车,又从县城转车去海城。车子摇摇晃晃,窗外的景物不断后退。他闭上眼睛,脑子里反复推演着今天可能遇到的情况。秦雅不会轻易答应他的条件。一个习惯了掌控一切的人,不会喜欢平等的伙伴。她昨天同意面谈,更像是一种策略。她想当面看看,自己这个小渔村的合作社社长,到底有多少斤两。


    上午九点四十,陈默站在了珍味楼总部大厦楼下。这是一栋二十多层高的玻璃幕墙建筑,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门口穿着制服的保安,进进出出穿着笔挺西装的男女,都让这里与东湾村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走进大厅,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和预约。前台很快确认了信息,一个穿着职业套裙,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女人走了过来。


    “陈先生,您好,我是秦总管的助理,我叫小林。”她的态度很专业,脸上挂着标准的职业化笑容,“秦总管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可能需要您稍等片刻。我先带您参观一下我们公司。”


    “好。”陈默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


    小林带着他从产品展示厅开始参观。从各色冷冻海产,到精加工的即食产品,再到一面挂满了与世界各地供应商合影的照片墙。


    “我们珍味楼的供应链遍布全国沿海,乃至东南亚。这是我们的海产初步加工车间,我们有全国最先进的速冻锁鲜技术。”小林一边走,一边介绍,她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任何高端渔获,只有在珍味…楼的渠道里,才能实现它最大的价值。很多小渔港捕到好东西,因为没有保存和运输能力,最后只能低价卖给当地鱼贩,非常可惜。”


    陈默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一句话也没问。他知道,这是秦雅给他的下马威。她在告诉他,离开珍味楼,你手里的宝贝可能就卖不出那个价钱。


    参观了将近半个小时,小林才将他带到顶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外。“您请在这里稍等,秦总管马上就到。”


    又等了十分钟,办公室的门才打开,秦雅走了出来。她换了一身更加干练的深色西装,看到陈默,脸上露出了歉意。


    “陈默,不好意思,临时有个会,让你久等了。”


    “没关系,秦总管是大忙人。”陈默站起身。


    “进来坐吧。”秦雅把他让进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很大,一面是能俯瞰大半个海城的落地窗。秦雅没有坐到大班台后面,而是示意陈默在待客区的沙发上坐下。


    “小林都跟你介绍了吧?对我们珍味楼,有什么看法?”秦雅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


    “很厉害,规模很大。”陈默回答得很实在。


    “所以,我才认为,独家协议对我们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秦雅终于进入了正题,“我们有能力让你所有的渔获都卖出最高价,而你需要做的,只是把东西交给我们。那一百万,就是我们合作诚意的保证。”


    “秦总管,我的社员们不同意。”陈默直接说道,“他们是渔民,不是工厂的工人。他们希望自己捕上来的鱼,自己能说了算。”


    “说了算?”秦雅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身体微微前倾,“陈默,你要清楚,市场不是你说了算的。一条鱼的价值,由渠道,由包装,由最终的客户决定。你们捕上龙趸,是运气好。但如果那天晚上没有我的人脉和渠道,你们怎么把它变成四十万现金?停在码头多一个小时,鱼的品质就会下降一分,价格就会掉一截。”


    她的话很直接,也很现实。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陈默点了下头,“所以,我才来找你合作。但合作的基础是平等。”


    “我给的条件还不够平等?一百万,买断的是一个未来的可能性。万一你们以后再也捕不到那种大鱼了呢?这一百万,你们是白拿的。这个风险,是我在承担。”秦雅的表情变得严肃。


    “风险对等。”陈默看着她,“万一我们捕到了更多,更好的鱼呢?比如,比那条龙都大一倍的。那时候,独家协议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副枷锁。”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空调轻微的送风声。


    秦雅盯着陈默看了很久,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平静和笃定。他不像那些在她面前卑躬屈膝或者虚张声势的供应商。他很清楚自己手里有什么,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优先购买权。”陈默打破了沉默,重申了自己的方案,“我们捕到任何高价值渔获,第一个通知你。给你看货,给你报价。你要,就按市场最高价成交。你不要,或者觉得价格不合适,我们再卖给别人。这份协议,一年一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