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和我斗,你还嫩了点!
作品:《家父田舍郎,六元及第震朝堂》 “儿啊,别说了……”
沈道正面露恐惧,“我们得罪不起孔夫子的,一个闹不好我会被退学的。”
“让他说,老夫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子午卯酉。”
孔夫子的倔脾气也上来了,“整个安宿县,谁不知道沈道正愚笨厌学,快四十岁了还在中班,如果不是沈氏族人恐怕早就退学了。”
“我爹打小就聪明伶俐,你哪只眼睛看见他愚笨了?”沈庆之迎头而上。
“……”孔夫子一愣,“你可真会给你爹脸上贴金,你爹什么德行,你当儿子的心里没点儿逼数吗?”
“我爹身上有很多优点,你们思想偏,才对我爹有偏见。”
“优点?”孔夫子像是听到了天下的笑话,“不好意思,一个优点没看到。”
“那我问你,我爹是不是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这……”孔夫子闻言又是一愣,“书院很多学生的文房四宝和教具坏了,都是他帮忙修好的。”
“这说明我爹有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把专注力用在学习上,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孔夫子和周围的吃瓜群众,听到这里全都不淡定了,似乎沈庆之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书院里,我爹参与的各种雅戏是不是都很厉害?”沈庆之又问。
“围棋、象棋、九连环、蹴鞠……”孔夫子下意识地开口,“好像都很擅长。”
“球踢得好,说明我爹身体健康协调;能熟练掌握智益游戏规则又玩得精湛,说明我爹拥有灵活的思维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如果全都用在学习上,成绩也必然有所提升。”
沈庆之趁热打铁道,“我再问你,我爹在书院里是不是很受同窗们欢迎?”
“确实受欢迎。”孔夫子不得不承认,沈道正在书院里,就像是一个优秀的万能工,能解决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问题。
“下到童生教授,上到秀才举子,我爹能和书院的每个人都打好关系,说明我爹懂得人情世故,将来做官也会如鱼得水。”
沈庆之冷眼看着孔夫子,“孔先生,一个拥有极强的创造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优秀童生,你怎么能对他有偏见呢?”
孔夫子顿感羞臊,被说得脸色通红,但还是极力地辩解道,“虽然沈道正身上都是优点,可他不肯读书啊,连续气走中班好几位夫子。”
“书院六七百口人,我爹和每个人都相处得很融洽,为什么只有你和那些夫子不行?你们怎么不自己找找原因?”
沈庆之随后说出让所有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的话,“书院的每一名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可你们就是对他们的优点视而不见,无法让他们专心读书,遇到反应慢的还经常数落谩骂……教学无法导致天才被埋没,这不是无能是什么?”
什么?
我听见了什么?
围观的学生们全都听得傻眼了。
想想自己平日里那人憎狗厌的学习成绩,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读书不用功,我也不是朽木,而是先生无能!
似乎……沈庆之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呀。
我爹娘都对我的学习成绩都有偏见,何况这些古板的老学究呢?
难道真的是孔夫子教法不当,埋没了我们这一群天才?
刹那间,所有学生都把质疑的目光落在孔夫子身上。
不是……
一群不可雕的朽木,咋就变成聪明伶俐的优家子了?
老夫作为保定府知名大儒,为何变成让明珠蒙尘的无能先生了?
孔夫子一脸捉急,百口莫辩。
沈庆之对着孔夫子傲娇地一挑眉毛:和我斗,你还嫩了点!
但很快,沈庆之就不淡定了。
“观复书院是保定第一学府,北方所有书院的模范标杆。”
一道沉稳有力,又带着怪罪的声音传来,“沈道正连续二十年岁考不及格,不能晋升大班。如果他不是我沈氏族人,也拿不到县试的名额。今年岁考,若他还不能晋升大班,那我们也只能公事公办,让他退学了。”
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观复书院的山长沈无忌,论辈分是沈庆之的三爷爷。
沈家在保定府名声响亮,一门六进士,父子三探花。
只可惜,名声并不属于沈家二房,而是沈家的长房和三房。
但在沈道正看来,运气轮也该轮到二房了,却没料到自己是个无能之辈。
连续科考二十余载,欠了一屁股债不说,还成了保定府最大的笑料。
也正因为沈道正的赫赫骂名,导致沈家长房和三房根本就不认二房这门亲。
诚如沈无忌所说,但凡沈道正不是沈家族人,早特么被退学了,四十多岁的人还不能上大班,沈家丢不起这个脸。
接过沈无忌手中的成绩单,沈庆之瞬间就沉默了。
老爹果然是个大学渣,明法、明经、明史、明算,竟然全都不及格,唯独杂学成绩优异。
“三爷爷,我爹确实有点儿偏科呀。”沈庆之强自按捺内心尴尬,这成绩放在上辈子,家长都没脸去开家长会。
“……”沈无忌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他妈管这叫偏科?
“庆之,让你爹退学,也是沈家族人的一致意见。”沈无忌叹了一口气,“退学了也好,最起码日子能过得舒服一点儿。”
“那如果,我能让我爹的综合成绩及格呢?”沈庆之问道。
“书院有月考、季考和岁考,每次考试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只要综合成绩丙等以上就算你爹及格,今年依旧有考秀才的名额。”
沈无忌略微沉思,终究还是给沈道正留了后门,“另外,对书院有重大贡献的人,学政署可以免去考试,将其举荐为秀才。”
“什么叫重大贡献?”沈庆之眼睛一亮。
“比如,县衙户房会不定期地给书院学子们预留检校课业;比如,为县衙提供利国利民的小发明……学政署都会酌情考虑,免试举荐。”
“检校课业?小发明?”沈庆之顿时有了底气:不吹不黑,我沈庆之在武朝,三百六行,行行是状元,立个功还不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