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夫子赏识

作品:《你一个说书人,怎么金榜题名了?

    齐砚原本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一抬头看到眼前站着的竟然是书院的刘夫子。


    他赶紧站起来,老老实实将作业递了过去。


    刘夫子审视了一遍,生气道:“这是林承业的作业,一直是你在代写,是吗?”


    事实摆在眼前,齐砚也没什么可狡辩的,于是就承认了这件事。


    刘夫子说:“林承业对读书确实不感兴趣,我早知道他近来的作业完全不是他应有的水平,只是没想到你一个小书童,却有这样的文笔才学。”


    “真是造化弄人,有条件好好读书的却不知珍惜,没条件的却在抓住一丝机会,拼命想要把书读好。”


    听了刘夫子一席话,齐砚心中也有同样的感慨。


    如果让他跟林承业互换一下身份,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可就大得多了。


    但是他马上补充道:“其实林少爷也有一些改变,虽然想让他马上就改头换面是不现实的,但他也在进步。”


    刘夫子通过跟齐砚的交谈,发现眼前这个小书童谈吐不凡,所答的课题更是角度新颖,见解独到。


    他忍不住赞扬道:“林承业是不是有所进步我心里有数,你这个小书童倒是让我有些惊喜。”


    “就拿你刚才在答的这个课题来说,你先是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再加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不是拘泥于照本宣科地参考课本内容。”


    “光是这一点,就胜过我们明阳书院九成的读书人了。”


    齐砚忙躬身道:“多谢夫子夸奖。”


    刘夫子平时喜怒不形于色,也极少这样夸奖学生。


    今天他忽然对齐砚很感兴趣,以至于忍不住提出要考齐砚几个较有深度的问题。


    “老夫有几道题让你作答,你敢不敢?”


    齐砚朗声答道:“学生愿意一试。”


    刘夫子饶有兴致地随口出了几题,都是平时他在课堂上不会涉及到的内容,因为这些题目对像林承业那些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


    比如刘夫子提到作为一国之君,到底是应该无为而治还是有为而治。


    这样的问题本就没有绝对的答案,考的是学生对两者之间区别的理解,以及站在什么角度来挖掘出这个问题的根本。


    齐砚回答说:“学生认为究竟是无为而治还是有为而治,不能一概而论,要先看清当前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区别对待。”


    “噢?你说说看,怎么个区别对待?”


    刘夫子的眼眸中透出期盼的神采,他隐隐有些预感到,说不定自己这次找到了一个读书的好材料。


    “首先无为而治更适合建国初期施行,立国之初往往民生凋敝,百业待兴,这时候要减少朝廷的干预,不多做限制,任由经济、民生自然发展,恢复生机。”


    “等到国家稳定之后,就应该有为而治,通过推行一些切实有效的国策,将国家的内政按部就班地运转起来,做到有条不紊,均衡发展。”


    “另外,学生认为在文坛、匠艺、营造方面要无为而治,让那些有才华的人肆意挥洒,开拓创新,而在军事、吏治等层面就要有为而治,这样不易滋生腐败、滥权等颓靡之风。”


    齐砚的回答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又能做到相对的客观公正,让刘夫人不禁眼前一亮。


    “好,答得好!”


    “齐砚,你小小年纪,就能对治国之道上有如此成熟的想法,实在是难能可贵。”


    刘夫子非常高兴,因为他现在可以确信,齐砚这个人就是可造之材,培养这样一名学生,比他在书院里教一百名学生都要来得有意义。


    “不过”,刘夫子忽然话锋一转,说,“你光是这样每天来蹭课,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何况老夫认为课堂上所讲的那些内容,对你而言未免太过于浅薄。”


    “像你这样一心向学,又能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学问的年轻人可不多见,既然今天让老夫在这里遇到你,不帮你些什么,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刘夫子没有掩饰自己对齐砚的欣赏,当即表示要帮齐砚一把。


    这位可是整座明阳书院最德高望重的夫子,他的承诺真可以算得上是价值千金。


    齐砚满怀期待,但还是要克制一下自己的心情,耐心等待着刘夫子示下。


    “依老夫之见,不如这样吧,往后你每次来书院,就多留一个时辰,如何?”


    “在这一个时辰里,由老夫亲自对你授课,讲一些往常讲学时不会讲到的内容。”


    刘夫子是当世大儒,肯主动开口说要给齐砚一对一授课,那可是天大的面子,很多人求都求不来。


    齐砚立刻以拜师之礼跪谢,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有这样的荣幸。


    “学生感谢刘夫子厚恩,学费方面一定赶紧筹措,绝不拖欠。”


    “齐砚呐,老夫是不忍心你这一块读书的好料子被埋没,所以才打算教你一些学问。”


    “你如果这个时候提什么学费的事,就未免把老夫看轻了。”


    齐砚赶紧说道:“噢,对对对,夫子授业是为师之道,学生失言,请夫子原谅。”


    刘夫子对这个学生越看越喜欢,当即表示就不如从今天开始教,先看看齐砚的底子究竟如何。


    这一教刘夫子更是惊讶连连,以齐砚这个年纪,他所掌握的学识几乎已经可以跟很多号称满腹经纶的老学究相提并论。


    尤其是对一些历史典故、王朝更迭、国策政论等方面的了解和分析,齐砚每每都能语出惊人,让刘夫子大开眼界。


    年纪轻轻就懂得这么多,那这些知识除了齐砚一本一本从书中看来,还能有什么别的可能吗?


    刘夫子赞叹道:“老夫年轻的时候,也远不如你看的书多,实在是自愧不如。”


    “夫子过誉了,学生只是粗浅地看过一些而已,哪里比得上夫子那么神领意的。”


    齐砚呵呵一笑,心里有些小小的傲娇。


    要知道他可是从前世极端内卷的教育体系中摸爬滚打磨砺出来的,这回也终于让古代人体会了一下什么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