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讨隋盟主

作品:《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与此同时,营门前又多了一道身影。


    只见罗士信一身粗布衣衫,身形壮硕如牛犊。


    他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营门旁的徐茂公,当即快步上前。


    伸手抓住徐茂公的胳膊,瓮声瓮气地问道:


    “牛鼻子!我哥哥呢?他怎么没来?”


    徐茂公被他抓得胳膊生疼,却也不恼,反而笑着安抚:


    “快了,快了!”


    “叔宝去联络他人,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你先别乱跑,先进营歇息,等他回来,你们兄弟自会相见。”


    看着罗士信一脸急切的模样,徐茂公眼中笑意更浓。


    秦叔宝忠义双全,在江湖上声望极高。


    罗士信又是力大无穷的猛将,如今熊阔海、伍天锡已到。


    再等秦叔宝归来,他们的猛将便算凑齐了。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虎牢关,又看了看营内不断汇聚的兵马,心中暗自感慨。


    隋朝的气数,看来真的尽了。


    这些来自四方的好汉、义军,如今都为诛暴隋而来。


    只需再添一把火,这大隋的江山,迟早会被他们彻底颠覆。


    反贼大营的中军帐内,各路义军头领齐聚一堂。


    或坐或站,气氛却透着几分微妙的混乱。


    主位上空空如也,无人敢先落座,却也无人提及推举首领之事。


    “我说诸位,既然都反了暴隋,咱们也别藏着掖着了!”


    李子通率先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带着几分煽动。


    “如今咱们兵马汇聚,占了虎牢关要道,也该图个实在的了!”


    “李头领这话是什么意思?”


    有人疑惑问道。


    “天下不能同时出几十个皇帝,但出几十个王,总不过分吧?”


    李子通咧嘴一笑,说出的话却让帐内瞬间沸腾。


    “咱们辛辛苦苦起兵,难道是为了替别人打江山?”


    “不如各自称王,占一块地盘,往后逍遥快活,岂不快哉!”


    这话正中众人下怀。


    在场的头领们,大多是为了名利才反隋。


    哪有什么“为天下百姓”的宏图大志?


    “称王”二字,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他们的野心。


    “说得好!谁提议谁先起头,李头领先来!”


    有人高声附和。


    李子通也不推辞,胸膛一挺:


    “好!那本王便不客气了,今日起,自立为‘凤鸣王’!”


    “凤鸣王,好名号!”


    “那我便自立为顺义王!”


    “我就叫海州王!”


    一时间,中军帐成了市井菜市口,头领们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挑选王号。


    有的抢地盘,有的争名号,吵得不可开交。


    唯有杨玄感坐在角落,端着酒杯,眼神冰冷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讽。


    乌合之众,果然成不了大事。


    “楚国公……”


    身旁的谋士李密见势不对,悄悄用胳膊肘捅了捅杨玄感,压低声音提醒。


    “咱们此行是为‘顺民意、逼杨广退位’而来,可不是跟着他们一起谋逆称王!”


    “若他们一个个都自立为王,咱们便成了真正的反贼。”


    “即便将来打入东都,也名不正言不顺。”


    “可若是打着昏君退位、扶新帝的旗号,名声上便占了先机啊!”


    杨玄感心中一凛,瞬间明白李密的用意。


    他放下酒杯,猛地抬手,沉声道:


    “诸位,且听本公一言!”


    帐内的喧闹声戛然而止,所有头领都转头看向杨玄感。


    他毕竟是大隋楚国公,宗室身份摆在那里,比他们这些草莽头领更有分量。


    “我等虽起兵反隋,却并非为了一己私利称王称霸!”


    杨玄感站起身,语气严肃,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


    “咱们是为了逼迫杨广退位,另立贤君。”


    ‘若今日你们一个个都自立为王,与那些割据一方的乱贼有何区别?”


    “又如何以正视听,如何让人信服?”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头领们的狂热。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兴奋渐渐褪去。


    李子通脸色有些难看,只能悻悻地坐下:“那依楚国公之见,咱们该如何做?”


    杨玄感看向李密,示意他上前。


    李密会意,上前一步,朗声道:


    “依在下之见,当今天下大乱,皆因杨广暴政所致。”


    “我等既然已经前来会盟,便当选出一名盟主,带领我们推翻昏君,扶新帝!”


    “待破虎牢关,拿下东都,再论功行赏,岂不比此刻争王夺号,更显大义?”


    帐内头领们闻言,纷纷点头。


    盟主之位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虽人人眼馋,却也清楚。


    能担此位的唯有杨玄感、李子通等少数几个有名望、有实力的头领。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难分高下之际,大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


    帐帘被掀开,一人身披青甲,腰间挎着一对熟铜锏。


    正是刚从河北联络义军归来的秦叔宝。


    “秦兄!你可算回来了!”


    见到秦叔宝,帐内头领们纷纷起身打招呼,语气中满是热络。


    他们之中有人能来此,一是士族推波助澜,二是被覆灭的瓦岗残部邀请。


    “秦某来迟一步,让诸位久等了。”


    秦叔宝拱手致歉,目光扫过帐内,很快便明白了眼下的局势。


    “不晚!不晚!”一名头领连忙说道。


    “咱们正商议推举盟主之事呢!”


    “秦兄当年率人反山东、建瓦岗,威名远扬,这盟主之位,我看非你莫属!”


    这话一出,不少人纷纷附和。


    秦叔宝忠义之名传遍天下,又有瓦岗旧部的根基。


    由他当盟主,既能服众,也能凝聚人心。


    可秦叔宝却连连摆手,语气诚恳:


    “诸位谬赞,秦某实在不敢当。”


    他转头看向端坐一旁的杨玄感,郑重说道。


    “听闻楚国公亲率兵马前来,论资历、论威望,这盟主之位,都该由楚公来当才是。”


    杨玄感闻言,看向秦叔宝的目光多了几分赞许。


    他本就有争夺盟主之心,自然不会推辞。


    只是微微颔首,算是默认。


    见秦叔宝带头支持杨玄感,瓦岗旧部如王伯当等人也纷纷附和。


    李子通虽有不甘,却也清楚,自己的声望与身份远不及杨玄感。


    若强行争位,只会惹来众怒,只能悻悻作罢。


    其余头领见大势已定,也不再多言,纷纷拱手道:“我等愿奉楚公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