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都有封赏,唯独没有苏信?

作品:《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在辽东边陲的官道上回荡了数日,才彻底消散。


    消息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向周边的契丹、霫、奚族等小国扩散开来。


    这些部落本就夹在大隋与高句丽之间讨生活,活得如惊弓之鸟。


    此前听闻苏信在辽东的所作所为,斩高句丽王高元、杀新罗百济二王、连幼质子都未放过。


    残暴之名早已刻进他们的骨子里。


    在隋军与高句丽厮杀的那几个月里,契丹首领夜里常被噩梦惊醒。


    生怕第二天一睁眼,隋军的铁骑就踏破了自己的牙帐。


    霫族的人更是天天焚香祷告,祈求战火别烧到自己的领地。


    如今见隋军不仅没对他们动手,还主动撤走。


    只留下部分兵马驻守高句丽的城池,这些小国的首领们先是不敢置信。


    待确认消息属实后,当扬爆发出狂喜。


    可兴奋劲儿一过,理智便又占了上风。


    他们都清楚,隋军今日放过他们,不是因为仁慈,而是因为眼下的重心在平定高句丽残余势力。


    一旦大隋腾出手来,说不定哪天就会率军来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示好,把姿态放低。


    于是,短短三日内,契丹、霫、奚族的使者便带着压得马都快走不动道的厚礼,匆匆启程前往东都。


    而远在东海之外的倭国,此时正被另一扬狂热席卷。


    倭国境内有金山银山的消息不知从何处传来,起初只是在沿海的渔民中流传。


    还有人嘲笑这是无稽之谈,小小的海岛,哪来的金银?


    有人信,有人不信。


    可没过多久,倭国内真的挖出了泛着银光的矿石。


    消息传回倭国王宫,圣德太子先是震惊,随即亲自带着大臣们赶往 。


    当看到那一块块沉甸甸的银矿石时,整个倭国都沸腾了。


    圣德太子当扬下令,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青壮,全部开采银山。


    倭国的大臣们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冲昏了头脑,私下里围着圣德太子:


    “有了这银山,咱们再也不用看大隋的脸色了!”


    “咱们可以用银子跟百济、新罗的残余势力换粮食,悄悄训练兵马。”


    “等咱们的战船够多、士兵够强,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成为天下之主!”


    圣德太子被这番话勾得野心勃发,手指摩挲着桌上的银锭,眼中满是贪婪。


    入主中原的念头,像一颗毒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只待时机成熟,便要破土而出。


    ……


    与此同时,大隋东都洛阳早已是一片张灯结彩的景象。


    征东大军返回的那天,城门从清晨就被官员挤满。


    杨广骑在一匹汗血宝马上。


    看着沿街跪拜的百姓,听着此起彼伏的陛下万岁,脸上的笑容几乎要裂到耳根。


    他时不时抬手示意,眼中满是意气风发。


    先帝杨坚征讨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而他不仅灭了高句丽,还将辽东之地划入大隋版图。


    这份功业,足以让他超越先帝!


    苏信跟在杨广身后,他左手握着缰绳,右手轻轻按在腰间的天子剑上,目光扫过人群。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士族官员的目光,冷得像冰,像刀子般刮在他身上。


    这些人因为他在辽东杀了不少士族之人、心中早已恨之入骨。


    此刻看着他风光无限,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可苏信毫不在意,甚至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坦然地迎上那些敌意的视线,眼底满是不屑。


    这些士族表面上不敢发作,暗地里指不定在谋划什么,可那又如何?


    “怀义,此次东征,你居功至伟。”


    行至皇宫门前,杨广勒住马,转头对苏信道,语气中满是赞赏。


    “回宫后,朕定要给你一个大惊喜!”


    “臣多谢陛下。”


    苏信翻身下马,拱手回话,语气平淡却不失恭敬。


    “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陛下,为了大隋。”


    “只要大隋安稳,陛下安心,臣便心满意足,赏赐与否,并不重要。”


    这话一出,周围的官员们纷纷暗自咋舌。


    说的倒是好听,可谁都知晓,这次东征,收获最大的却是苏信。


    队伍缓缓驶入皇宫,文武百官紧随其后。


    大殿内,龙涎香的气息弥漫,杨广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下方黑压压的朝臣,意气风发地宣布。


    “东征高句丽大捷,扬我大隋国威!所有将士皆有封赏!”


    “程咬金、罗成、宇文成都等人,皆升一级,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臣等谢陛下恩典!”


    程咬金,裴元庆等人齐声喊道。


    声音洪亮,震得大殿的梁柱都微微作响。


    而站在角落的士族官员们,脸色却越发难看。他们不仅没从东征中捞到任何好处。


    反而因为苏信的打压,损失了不少人手和财产。


    如今还要承担战后的粮饷补给,两相比较,更显憋屈。


    杨广的声音还在大殿内回荡,从普通士卒的赏银到中层将领的官阶晋升。


    几乎覆盖了所有参与东征的人,可唯独迟迟没有提到苏信的名字。


    殿下的程咬金越听越急,他本就不是能藏住话的性子。


    见杨广把封赏名单念了个遍,却对功劳最大的苏信只字不提。


    当即往前迈了一步,粗着嗓子问道:


    “陛下!俺有一事不明!为何所有将士都有封赏,唯独俺家侯爷没有?”


    “这次东征,侯爷斩高元、破平壤、收新罗百济,哪点比不上旁人?”


    他话音刚落,宇文成龙也跟着凑上前,一脸不解地附和:


    “对啊陛下!之前在平壤您还说,要给侯爷一个大惊喜,怎么现在不提了?”


    紧接着,宇文成都沉声道:


    “陛下,侯爷功勋卓著,若无他,东征恐难如此顺利。。”


    裴元庆瓮声瓮气地帮腔:“没错!侯爷最该受赏!”


    一时间,殿内的年轻将领们纷纷站出来,或直接进言,或用目光表达不满。


    而苏信一言不发,却能使得众人皆为之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