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转战市百货!登上晚报头条

作品:《重生七零,大院美人靠灵泉养夫惊全场

    秋日的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暖融融地照进军属互助工坊。


    屋里飘着淡淡的草药香和糕点甜香,三位军属大嫂正手脚麻利地打包新一批的药膳糕点和茶饮。


    "微微你看,这雪梨百合膏的成色多好!"


    快人快语的李嫂举起玻璃瓶,对着光看那晶莹剔透的膏体,“我家那口子咳嗽老毛病,吃了两瓶就见好!"


    沈知微系着蓝布围裙,正低头给安神茶包系红绳,闻言抬头一笑。


    "李嫂手艺越来越好了,火候掌握得正好。"


    她顺手把包好的茶包递过去,”这批加了些新采的薄荷叶,清热效果更好。"


    工坊里一片和乐融融,大家都觉得这日子有了奔头。


    "微微,有个事得跟你说说。"负责记账的张嫂拿着账本走过来,眉头拧成了疙瘩。


    她压低声音,"供销社那边,这月的货款又没结。”


    “这都拖了快两月了,我去催了三回,那个马主任总推说资金紧张,让再等等。"


    正在打包的王嫂也凑过来,气呼呼地说,"可不是!我昨天去送货。”


    “看见咱们的红枣糕和安神茶都快卖空了,货架空着一大半,可马主任倒好,不急着重订咱们的货,反而进了好些看着就干巴巴的桃酥堆在那儿。"


    沈知微放下手里的活,擦了擦手。


    她心里明镜似的,这绝不是简单的资金问题。马主任是王秀娟的表亲,上次闹事没得逞。


    这是变着法子刁难工坊,想用拖款和压货的方式卡死她们的现金流。


    "马主任还说什么了?"沈知微语气平静。


    张嫂学着他的腔调,“哎呀,你们这东西卖得慢,占着资金呢!”


    “急什么,这么大个供销社还能欠你们这点小钱?”她气得跺脚,"明明卖得最快的就是咱们的货!"


    工坊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沈知微。


    李嫂性子急,"要不咱们去找部队领导说说?或者我去供销社门口说道说道!"


    "不行。"沈知微摇头扫过众人,"马主任是地头蛇,关系盘根错节,硬碰硬,就算一时解决了以后也会被穿小鞋。"


    她站起身,腰板挺直眼神清亮。


    "咱们不能事事靠着顾家和大院领导。"


    "那怎么办?货款收不回来,原料钱都快付不出了。“张嫂发愁。


    沈知微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熙攘的街道,突然转身,”我们的产品没问题,甚至供不应求。既然本地的庙小,容不下我们。"


    她声音清脆,掷地有声,"那我们就去市里,找更大的庙!"


    "市里?"


    几位大嫂都愣住了。


    "对,市百货大楼!"沈知微目光灼灼,"那是全市最高档的购物场所。”


    “如果能进去,咱们的销量都能上个台阶!"


    说干就干。


    沈知微精心准备了几份样品,用新设计的油纸包好,系上红绳,显得干净又体面。


    第二天一早,她换了件干净的碎花衬衫,梳好辫子,拎着布包就去了市百货大楼。


    食品部经理姓李,是个戴眼镜的精干中年人。


    听说沈知微是街道小厂来的,态度很冷淡,"我们这儿柜台紧张,对品牌要求高。”


    “你们手续不全,知名度不够,不好安排。"


    沈知微不慌不忙,把样品一一打开,"李经理,您先看看我们的产品。"


    见李经理神色稍缓,她趁热打铁,"您和同事们不妨尝尝看。"


    她细心地把糕点切成小块,泡好茶递过去。


    百货大楼的几位售货员尝过后,纷纷点头,"这糕点不甜不腻,茶也清香!"李经理吃完一块"四物糕",明显感觉胃里暖融融的。


    下午的困倦也消了不少,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


    沈知微这才适时地说,"李经理,不瞒您说,我们是军区大院的军属互助工坊。"


    "几位嫂子家里困难,但人都勤快本分,产品绝对干净卫生。“她语气诚恳,"我们想靠自己的手艺,给家里添点收入。"


    李经理被打动了,但仍有顾虑:"柜台确实紧张,而且你们这价格,比普通糕点贵些……"


    沈知微早有准备,抛出杀手锏,"李经理,我们可以先代销,卖完结款,降低贵方的风险。”


    她顿了顿,加码道,“如果允许,我可以在柜台做三天免费试吃,效果说话。"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李经理彻底服了。


    他欣赏地看着眼前这个年纪不大却沉稳干练的姑娘,当场拍板,”好!就冲你这股劲儿,我给你个柜台试试!"


    合同签得顺利,结款周期明明白白写在了纸上。


    沈知微凯旋,工坊一片欢腾。她立刻带着大伙儿设计新包装,选用更好的原料,赶制首批百货大楼专供礼盒。


    开业那天,沈知微亲自带着口齿最伶俐的李嫂和王嫂去站柜台。


    她们穿着统一的蓝布围裙,干净利落。


    "免费试吃"的牌子一挂出去。


    香气四溢的糕点和清爽的茶饮迅速吸引了顾客。


    "这糕点确实不一样!吃完胃里舒服!"


    "给我来两盒礼盒,送人有面子!"


    柜台前排起了队,晚报记者也被吸引来,拍了不少照片。


    工坊订单爆满,几位大嫂忙得脚不沾地,收入翻了一番,干劲儿更足了。


    而供销社的马主任,起初见工坊不再来送货,还暗自得意,以为她们撑不下去了。


    直到他在市里的报纸上看到那篇报道,才彻底傻了眼。


    更让他头疼的是,不少市民专门去百货大楼买工坊产品,供销社的糕点柜台越发冷清。


    区社领导看到报纸,打电话来质问,"老马,这么好的本土产品,怎么让百货大楼抢了先?你这工作怎么做的?"


    马主任支支吾吾,汗如雨下。


    大院居民买不到工坊产品,都知道是他刁难所致,见面都没好脸色。


    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夕阳西下,沈知微站在工坊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景象,听着大嫂们的欢声笑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条新路,她们算是闯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