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用力过猛?

作品:《寒门科举:举族供我踏青云!

    放学后。


    余澈看到三个兄弟从教舍走出,每个人的脸上,分明写着同一款表情。


    难,太难了!


    难到自我怀疑——


    以几个水平,真的能学会《大学章句集注》?


    真的能教余澈吗?


    昨日,熬了一个通宵,感觉还行。


    可今天中午,被郑夫子教了一个时辰,三哲深受打击。


    “你们还好吧?”余澈走过去关心。


    余鸿强颜欢笑:“没问题,完全没问题。”


    裴宪也道:“走,回家,教你念书。”


    余澈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


    屋里。


    余鸿紧张的把一本全新的《大学章句集注》,放在余澈面前。


    接着,他介绍道:“澈弟,这本书是经学馆的入门书籍。需要一句一句的学。”


    范璋在旁边补充:“对,先学断句,嗯……然后背下来,再开始逐句逐字解读。”


    裴宪连连点头:“等你背熟,就能和我们一样水平。”


    噢。


    断句,的确是读古书的入门功夫。


    因为古书是没有标点符号。


    余澈猜测,他们想用这招拖延时间,决定顺水推舟,给小菜鸡们上一课。


    “好,请三位哥哥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


    “那就开始吧。”


    余鸿拿出自己那本有标记的书,“澈弟,我念到哪里,裴宪就指到那里,你也跟着读那里。”


    裴宪用手指着新书,冲余鸿点头示意。


    “来,先读序。”余鸿声音洪亮,“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余澈跟着朗读:“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大学》在朱子以前,属于《礼记》其中一篇。


    朱子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


    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余鸿读一遍。


    余澈跟着朗读一遍。


    阵阵读书声,让路过的余坤、林氏夫妇满脸喜色,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


    另一边。


    郑夫子回到家,刚吃过晚饭,就见书院的仆从跑来了。


    “找到了?”


    “嗯。”仆从擦了把汗,他被这个斯文的读书人吓坏了,挨个询问仆从,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就是,跟着三个混世魔王一起来的小孩。”


    郑夫子眼睛一睁:“小孩?澈哥儿!”接着,以拳击掌。


    自己早该猜到!


    那么小的年纪就扬言要越级进经学馆,没点真本事,怎么敢开这个口。


    再一想,对对,他在茶室旁听,肯定有大把时间练字。


    这下。


    郑夫子再也坐不住,急急地奔向余坤开的酒楼。


    看到余坤,他就大声问:“坤兄,澈哥儿在哪里?”


    把余坤问的一愣,片刻后,才答道:“在他屋里,我带你去。”


    郑夫子跟着余坤走到后院,便听到屋里传来余鸿的声音。


    “读了一遍,感觉怎么样?”


    “还行。”


    声音稚嫩,是余澈,郑夫子松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的话,让他大惊失色。


    “族兄,你可以逐句逐字的教我了。”


    “啊……你会读了?”


    “会啊。”


    “会背了?”


    “会啦。”


    屋里一阵沉默。


    屋外,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死一般的沉寂后,又听余鸿磕磕巴巴的问:“你真的会背?”


    “会啊。”余澈笑道,“读完,不就会背了嘛。三位哥哥不是也一样嘛。”


    三人:“……”


    谁跟你一样啊。


    屋外,郑夫子也咽了咽口水,我也跟他不一样。


    不然也不至于只是个秀才。


    眼看没人说话,余澈便自顾自的开始背书。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他吐字清晰,抑扬顿挫,背的一字不差。


    屋里屋外,都沉默着听完。


    哐!


    郑夫子推门进去,身后是余坤,但两个人都是同款表情。


    惊喜、惊讶、惊叹……


    余澈则是惊诧,郑夫子怎么在这儿?


    不会是已经发现是我写的字吧。


    还挺快。


    郑夫子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问道:“澈哥儿,我书上和桌上的字是你写的?”


    “是。”余澈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的细说。


    当然,包括了三位哥哥教他练字的故事。


    郑夫子和余坤听得一愣一愣的。


    “澈哥儿,你的意思是说,那日你看到书架摆着书,就好奇的翻开看了,觉得字好,就跟着写一遍。”


    “后来,又觉得写书上不好,这才写的字帖。”


    “而教你写的人,就是他们三个。”


    听完郑夫子愣愣的复述。


    余澈轻咳一声,在众人的注视下,无辜点头:“是的,三位哥哥很用心。”


    这……怎么可能呢!


    郑夫子不信:“他们的字丑得很,读书还不用功,而且……你的书法,乃是颜体!”


    一听这话,余澈还没说什么,三兄弟的脸色先变得难看。


    就算承认我们的字写的丑。


    也用不着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尤其是在澈弟面前,揭我们老底!


    “我不知道什么是‘颜体’,我是按您的笔锋练的。”


    余澈也发现了三兄弟不对劲,来不及安慰他们,要回郑夫子。


    奇才,真是天下奇才!


    没想到被我郑余庆碰到了。


    他激动地握住余澈的手,“山长后天就到,我、我一定向他举荐你入经学馆。”


    “而且,我要手把手的教你,从四书五经到诗词歌赋,还有表判策论都教!”


    余坤也一脸激动,天降文曲星到余氏。


    两个大人这样,三个小的心里更不是滋味。


    什么神童、什么三哲,我们就是草包!


    从头到尾就是草包,成不了凤凰。


    余澈用余光瞥到三小只的情绪波动,心里有一丢丢后悔,自己是不是用力过猛。


    可是,不下猛药,治不好他们的‘病根’。


    面上却激动道:“多谢夫子,可是,我……我家很穷,能不能在书院打杂,补贴束脩。”


    余坤一愣,你有举族供你读书的银子,还喊穷?


    郑夫子不知道啊,大手一挥:“书院有朝廷的补贴,我相信山长会给你,他不提,我也会替你争取。”


    “多谢夫子!”余澈恭敬地作揖。


    郑夫子一边接受,一边在想,我该谢谢你。


    将来,史书上必有我郑余庆的一笔——


    郑余庆,旷世奇才余澈的授业恩师。


    光想想就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