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关键时候,害得是卫公
作品:《大唐极品帝婿》 得到一个还算满意的答复后,岑文本欣然点头。
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岑善方曾任西梁吏部尚书,父亲岑之象一路做到隋朝虞部侍郎。
三代显赫,虽然也称得上一介权贵,但也只算得上是小门小户。
爷孙三代入仕为官,曾亲眼目睹千年世家的所作所为,以及西梁、大隋两个朝代的崩塌。
对这些豪族门阀的危害程度,自然深有见解。
甚至其父岑之象,便为隋朝科举的顺利推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年父亲为了平衡朝中势力,让寒门士子有机会入仕,与世家斗了整整三年。
只可惜,最后却落得个‘坐事免官’的下场。
那段遭遇,是岑家刻在骨血里的教训。
如此关系下,他对皇帝欲重开科举的打算,自然是慎重又慎重,生怕科举再度成为世家门阀压迫寒门的工具。
而李斯文提出的‘唯才是举’,无疑便是当下最为稳妥的举措。
安抚世家子弟,让他们不至于拼死反对的同时,为将来寒门的崛起留下一线生机。
“只是...这渺茫的一线生机,还要靠后续的细则来守住啊。”
如此一来,已经足够他向背后的那群老家伙们交差。
至于其他,岑文本不敢再有更多要求。
毕竟渤海封家的下场,还历历在目,谁敢在这个紧要关头,挡陛下的路,只有死路一条。
“此法不错,只是细节仍值得推敲完善,但也不算什么大事,在后续筹备过程中,因地制宜的进行改善即是。
主要是这州试的主持御史,当慎之又慎!”
李斯文心中一动,属实是没想到,岑文本这个前朝老臣,竟能想得如此深远。
但不等李斯文开口回应,就见李靖猛地站起身,带起一阵风。
这位卧雪数月,只为剿灭东突厥的大唐战神,哪怕只是静静站着,周身也透着一股慑人威严。
堂中原本正小声议论的官员,瞬间噤声。
“岑侍郎所言极是,但眼下更重要的...还是尽快定下调子。”
李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有力,震慑一众不臣。
“陛下重开科举的心意,在座诸位都清楚。
今日齐聚一堂,更不是为了商议‘科举要不要办’,而是商议‘科举该怎么办好’。
大家作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乃本职之举,心有疑虑尽管畅言。
但老夫不希望看到,有人假借细节之争,打什么歪心思。”
他目光扫过殿内,主要落在某几个,神色闪烁的礼部官员身上。
那几人出身五姓七望,刚才便在暗中交换眼神,显然是想找借口阻挠。
而今被李靖死死盯着看,他们连忙低下头,不敢再作声,悻悻闭上嘴。
见状,李斯文暗自松了口气。
关键时候,还得是卫公给力啊,今天有他这尊大神镇场,总算是不用跟这些老狐狸绕弯子了。
岑文本见李靖表了态,也不再纠结细节,笑着点头:“卫公说得对,先定调子,再补细节。
蓝田公这制度,大体上是可行的,剩下的问题,咱们后续慢慢商议、改善便是。”
会议继续推进,李斯文刚讲到‘算学纳入主科,与策论同权重’,王珪突然惊疑一声,皱起了眉头。
他出身太原王氏,自幼研习儒学,对已经被归为杂学的算术,自然是瞧不上眼。
“蓝田公,老夫有一事不明。”
王珪豁然起身,双手撑着案几微微前倾,眼神带着几分郑重:
“自隋开科举,经义、诗赋便是根本——经义养德,诗赋显才,这才是选拔文官的正道。
算学不过区区‘小道’,用来算赋税、量土地尚可,又怎能与策论并列主科?
是不是...对显学有些过于轻慢了?”
显学,顾名思义是指盛行于世,且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而在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显学便成了儒学的代指。
这话一出,几位礼部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尚书大人此言在理!算学难登大雅之堂,若纳入主科,怕是会让天下士子笑话我大唐不知轻重!”
“是极,咱读的是《五经》,学的是孔孟,算学那东西,找市井里的账房先生不就行了,何必为难士子!”
不出意外,发声之人皆是儒学世家出身,家中子弟自幼研习经义,对算术这种‘杂学’并无涉猎。
若科举看重算学,会严重阻碍各家子弟的仕途。
李斯文早料到会有此质疑,没有出声辩解,而是转头看向角落里,沉默不语,充当局外人的李淳风。
“李道长,你身为太史局令,掌管天文历法,想必对算学的重要性,想必比晚辈更有发言权。”
闻言,李淳风放下拂尘,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几分苦笑。
今日到场,也只是看在科举新规上,有关‘算学’二字的面子上,过来凑个人数。
却没想...还是被李斯文当了枪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诸位大人有所不知,算学涉及极广,绝非坊间认为的不入流小技。
贫道主持编订《麟德历》,需算日月运行。
工部修水渠、筑城墙,也需算土方、人马运力;户部收赋税、查户口,同样需要算收支、人口。
若官员不懂算学,仅凭经验办事,轻则错漏百出,重则劳民伤财。
贫道尚且记得,年初关中大洪,陛下命同州修渠挡水,却因为主事官员算错水量,导致洪水过渠,泛滥千亩良田...
这便是不懂算学的祸端!”
李淳风的声音渐渐沉重,殿内的官员皆是低头不语。
同州洪水的事他们也有所耳闻,却不曾想,祸根竟是官员因为不懂算学。
言罢,李淳风从袖中掏出一本,由当世大才王孝通,最新编撰出的《缉古算术》,轻轻放在案上:
“《周礼》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九数’,便是算学,可见儒学从不排斥算学,反而视之为治世之术。
将算学纳入科举,既能选拔实用人才,又能承继六艺传统,兴复古礼,何乐而不为?”
孔颖达也适时起身,抚着花白的胡须,欣然点头赞同:
“李道长说得对,老夫少时曾读《左传》,里面记载‘会计当而已矣’,可见先贤也重视算学。
将算学纳入主科,既是恢复古礼,也是为了选拔实用人才,何错之有?”
王珪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脸上疑虑渐渐消散:“原来如此... 老夫倒是偏颇了,算学纳入主科,确实有一定必要。”
喜欢大唐极品帝婿请大家收藏:()大唐极品帝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