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铁道兵,我还记得你的话哟

作品:《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早就预判到你们的打算了!


    自打接到了民兵训练的通知,江夏就知道自己落不着好,早早的就进行了一手准备。


    没看最近几天扫描仪都没开过嘛!就为这攒着精神头呐。


    挥手告别铁军。


    江夏对着卫红姐点点头,各自从挎包掏出个扁平的东西和手上的圆棍组装了起来。


    两人将那东西掰得竖起,形成了一把锄头的样子。


    接着,江夏开启疯狗模式,一时间尘土飞扬~~


    不得不说,挖坑这种事,有锄头帮助比单一的铁铲快到不知哪去了。


    等到众人都手扒脚软,江夏搭配着自己的小伙伴愣是搞了个两米的大坑出来。就是别人的是个长方形的横框框,小呆毛这边刨的就是个坑!


    王奎怕他把自己埋进土里,站在一旁戒备的张望着。


    看一看的,王奎看出了端倪,趁着大家喘气的空隙,拿起他手里的东西端详了一会。


    “新东西?”


    “工兵铲,加了点小功能而已。”


    王奎拿手刮了刮工兵铲的刃口,把铲面掰直了对着旁边的木桩砍了下去,一铲两断。


    “后勤部见着你拿合金钢弄这玩意会哭的~”


    “切,普通不锈钢而已,材料性能不够,热处理来凑呗。”


    嗯,确实是这样。


    最新的淬火油,还是祝老师根据“小钢炮”齿轮的专用油改进得来的。


    要不说是牛人,听着江夏介绍了下专用油的成分,别个就说往里面加点硝酸钾效果会更好。


    这不,江夏手里的工兵铲就是第一批次的受益者。


    “嗯,民兵!继续!你已经落后了!”


    江夏接过工兵铲,打量了下另外两边的动静。


    祝老师的学生是年轻火力旺,现在还在尘土飞扬,723那边的则是老成持重,看着慢腾腾,但每一锹落下,都会带起一大片的泥土。


    呸!我还不信了,看我腰马合一……


    嗯~


    结果就是腰直不起来了。


    不过坑倒是挖好了,可惜还是椭圆的。


    老连长坐着轮椅滑过来看了看,“不错,能把小本子的豆丁坦克埋进去了。”


    “所以,获胜者是学院的娃娃们!”


    “走,娃娃,一人一个鸡蛋,可不兴省着不吃!”


    老连长抢过那柄工兵铲拿在手里打量着,领着小青年们唱着“打靶归来”缓缓离去。


    王奎扛起江夏开着黄河吉普把他送回家。


    “最近两天老实点,‘大个’发现了有些不对劲的人。”


    “啧,我哪天不老实,都没去什刹海上溜过冰。‘大个’?泉城那个嘛?”


    “嗯,昨天他碰到个人,说是在泉城也碰到过。想抓的,没抓着。”


    “妥,那这两天我可以不上班了?”


    江夏眼睛亮晶晶,这不正合了他的心意嘛?正好待在家里弄弄晶体管,比傻呵呵的挖大坑好多了。


    “江夏是个好同志!”


    想想老人家拍着肩膀,对自己说这句话,哎呀呀,要飞上天咯!


    “想得美,这个训练从上到下的,还有纠察在,想被通报批评嘛?再说了,明天723的刘工不是要拿他们的枪来实验,你就不想撸两发?”


    呃,好吧,正好提提改进计划,怎么的也得让那弹夹增加到30发吧,20发太不过瘾了。


    改个屁!


    上手了才发现这柄枪已经被723厂的人设计到极致了。


    为什么用20发的弹匣?


    因为穷鬼兔子的铜资源一直匮乏得可怜,前面生产的7.62*39mm中间弹用的是钢壳的,用20发弹匣,装满子弹后正好能维持枪身的重心。


    也就是最近两年工艺提升了,发明出了覆铜钢,子弹的质量才好了那么一些。


    所以前面打野猪的时候,大柱用56半才会在第一枪后紧跟着就拉枪栓,那还不是怕卡壳嘛。


    而且此枪拥有了自动火力的同时,还保持了步枪的特点,打开刺刀后全长1342mm能让善于拼刺的战士全力发挥。


    甚至江夏还看到了折叠枪托的伞兵型号。


    要不是年代不对,江夏还以为81杠提前出现了。


    看着“老兵车间”里的独臂老兵拿着这枪打出的两连射钻进了一个弹孔,江夏就觉得还是不要班门弄斧了。


    只需要保证这枪的工艺要求,它就差不了!而301项目干的不就是这事嘛?


    什么?你说枪身太长,不利于丛林里发挥?


    大哥,你不看看什么背景下这枪研制出来的。


    那是为了和老大哥换边用的啊,作战地点都不一样。


    江夏一直认为武器系统没有先不先进,只有合不合适。


    没看后来戴头巾的用这枪溜得飞起。


    给不出意见,就在301项目里继续努力吧。


    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蛮多。


    这边刚和祝老师讨论了平衡机构问题,又被师父抓来看看回转送进机构的平衡问题怎么解决。


    “游动丝杠回转送进系统呀!”


    “师父,您忘了那台德意志车床的送进系统了嘛?凭借着加工中心,我们可以轻易的弄出高精度的丝杠嘞!”


    李长福拍拍脑袋:“还真忘了。”


    “对了,给后勤的那几套加工中心咋样了?可能的话,先弄一套出来,有地方等着要用!”


    江夏翻翻记事本:“要用的话,明天就能打包送走。”


    “不过安装人员还需要培训,里面核心机构的连接方式有点不同,需要很谨慎。”


    “很难嘛?”李长福皱了皱眉。


    “说难也不难,就是连接处为了实现三轴联动,稍微有点拧巴,需要先接通……”


    “停!”


    小老头抓了抓几天没洗的头发,绕着桌子走了一圈。


    “两天能培训的好不?”


    “那恐怕不行,需要润滑的地方不老少,保养的要点也多。除非我能扒开他们的脑子灌进去。”


    “高精度的代价就是维护麻烦……”


    听着江夏的回答,李长福又是一阵烦闷。


    “把你小子劈成两半了,你还能活不?”


    江夏双手交叉:“师父,你是不是在外面又看上了那个才俊,我同意了,但我得是大师兄!”


    “滚蛋!外面去等着!”


    “师父,滚之前,我先表个态!我行的,北,南,西,都可以的!”


    李长福抓着话筒的手陡然停下,“你知道了?”


    “不知道,不过有个铁道兵给我说过一句话。”


    “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