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作死的杨祐宁

作品:《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毕竟都被“跃进”弄的有点虚火。


    打着火后,江夏招呼一众人都登上板车,开始在厂区内转悠起来。


    转悠完后,又是一脚油门把诸位大佬拉到轧钢厂的露天堆料扬。


    任重远早上的时候就从自己农机部的仓库搬来了原先设计的铁铧犁。


    本来这就是其中测试的一项内容,拖拉机拖拉机,不能犁地要来干嘛?


    只不过半途跑偏,被江夏拐去游街了。


    看着江夏卸下板车,在拖拉机后方重新安上铁犁子,一众大佬的眼睛又亮了亮。


    又是手摇曲柄,重新打燃发动机。


    哎,不行,变速箱一定要弄出来,不能空转的拖拉机不是好机器!


    退掉了板车的拖拉机显得小巧许多,加上后面大大的铁犁子,显得有些脚重头轻。


    一拉油门,小蚱蜢前轮微微抬起,哼哧两下后,窜了出去。


    身后的犁头扎进地里,随着机身的前行,破开的泥土沿着犁子的侧面翻滚,留下几道豁口。


    没一会,十几米的地面就被犁了个遍,但由于没有倒挡,没有转向离合器,江夏只能拐了个大弯才把机器顺了回来。


    但就是这,也让大领导们有些激动了。


    特别是杨部长,他可是去二毛家考察过的,当时二毛家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来后就对御花园厂抱着极高的期望,可惜自从一年前宣布第一台东方红下线后,直到现在才拼出了十多台。


    这十多台在北边大地驰骋了半年后,趴窝了8台……


    想到这,杨部长拍拍杨祐宁。


    “杨厂长,你们这拖拉机从设计到实际落地,用了多长时间?”


    杨祐宁掰掰指头:“有点久,快一天了!”


    “中午召集大师傅们预研图纸,下午开始手搓零件,今天凌晨开始组装,早上才组装完成的。”


    “啧,还是有些慢了,要知道压水井可是一上午就搞完了!”


    杨祐宁咋咂嘴,显得有些不满意。


    听着杨祐宁的大言不惭,杨部长的手有点痒痒,不自觉的向自己皮带摸去,脸色逐渐变青。


    看着杨部长有些发青的脸庞,杨祐宁在心里狂笑。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拖拉机和压水井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但看着大伯铁青的脸庞,莫名其妙就很爽。


    “啊哈哈,老头子,胜过你了吧!”


    两人都沉默了一会,看着江夏“嗖的”从面前经过,留下一片翻好的地面。


    “设计?设计不知道,江夏这小子搞出来的。反正他晚上经常在办公室捣鼓,也许是前段时间就搞出来了?”


    “诶嘿,就这么捣鼓着,就捣鼓出来了呗!”


    杨祐宁得意洋洋,一旁的李长福看看夏部长的脸色,不由的离他远了点。


    作死之人,自有取死之道。


    两句话,得罪两个部长。


    不愧是你啊,杨大厂长!


    江夏又拐了个大弯,拖着背后的铁犁子轰隆隆的从众人面前再次经过。


    开多了,也熟练了。这次的速度有些快,直接把地上的杂草铲得飞起。


    一簇带着泥巴的草根不偏不倚的落在杨大厂长头顶。但杨祐宁仿佛没什么感觉一样。


    顶着杂草继续大声说着:


    “哈哈哈哈,这才几分钟,犁了3分地了吧!”


    “要不说还是我们轧钢厂厉害,一天弄出来的机器就这么牛!”


    “一天一台,一年360台,那可比御花园那个不下蛋的鸡强多了吧!”


    好的,这下子,连站在边角记录着数据的任重远都向杨祐宁投来了刀子般的眼神。


    ……


    站在前方的杨祐宁陡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不远处传来皮带炒肉的响声,间伴着几声讨饶。


    众人不以为意,继续目光灼灼的看着飞驰的小蚱蜢。


    经历了,才知道农业的重要性。


    华国国内,目前仍是人力为主。


    眼前这块地,十分钟不到就被翻了个遍。


    要知道这还是轧钢厂的堆料扬,那地面早被压得死死的,换做人工,一个生产组最少得四十分钟往上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人是需要休息的,可这小蚱蜢只要有油,有水就能一直跑下去!


    车子停下,眼前的地块已被翻的蓬松,深埋在地下的杂草都被翻了出来,就是显得没那么横平竖直。


    江夏走到一边,就已经有人忍不住跃跃欲试了。


    想上就上,除了需要注意拐弯降油门,也没啥难得了。就是没空档,还得摇档把。


    于是一众领导们集体排队,都要去体验下当拖拉机驾驶员的威风劲。


    都是战争年代出来的老人,骨子里都有着那么一丝破坏欲。看着平整的地面,在自己手下被翻得蓬松起来,真是种莫名爽感。


    就像江夏喜欢看挖挖机一样,没事的时候能看一下午。


    呵,男人~~


    等了会,看了看领导们一个个撅着屁股摇档把的模样。江夏不想和他们耗了,昨晚答应了要帮下洼村打井。说好了回来拖油料,言而无信可不行。


    江奶奶的红绸子扭吧扭吧就能成绳,抽上身可疼了!


    想跑去和杨大厂长汇报下,结果杨大厂长单手捂脸,挥着手含糊不清的让江夏自便,说完不理江夏自己寻了个角落蹲着。


    无奈的江夏又跑去捅了捅师父,说自己想到了改进拖拉机的几个地方,想马上做几个实验。


    李长福知道作为工程师,偶尔的灵光一现有多重要,挥挥手便让他自行安排,回来补报告就行了。


    一路跑到小车间,进门就看着诸位大师傅还在兢兢业业的继续着手里的零件制作。


    大师傅们也不是傻的,有了上午的经历,都明白这拖拉机肯定是要上马的。


    拖拉机最重要的就是发动机了,发动机的零件又那么难做,不先抢点时间制作一批,到了国家需要的时候拿不出来可不行!


    于是大家吃完饭都不约而同的回到这里,继续工作。


    小车间的正中间,还摆着台备份机,和开出去那台几乎一模一样。


    这也是华国的特色了,做什么都要来个备份,心里才踏实。


    更不要说有些机构,双备份,甚至三备份的都有。


    一拉挎包,寻了个平整的地方,江夏就开始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