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怎么不让车开进去?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唐宝玉瞥了她一眼,倒也没强求。


    女同志娇气些也正常。


    他转回头,又看向王全胜。


    “全胜,我再问你几个细节。工地上工人的精神面貌怎么样?”


    “别到时候一个个无精打采,给领导留下坏印象。还有,卫工地的卫生情况如何?”


    “犄角旮旯的地方,尤其是厕所,可不能脏乱差!”


    领导视察,看的就是这些细节。


    王全胜胸有成竹,立刻回答。


    “唐部长放心。工人们的积极性现在非常高,心都齐了,干活都憋着一股劲儿。至于卫生问题,我也早就想到了。”


    “我定了规矩,工地上严禁随地大小便。”


    “一开始有人不当回事,我就立了个新规矩,一个人犯错,他所在的整个工班,当天所有人都扣五毛钱工钱!”


    “这下好了,根本不用我操心,工人们自己就互相监督起来了,谁要是想犯懒,同班的兄弟第一个不答应。”


    “现在工地的卫生状况,您绝对可以放心。”


    屋里响起一片抽气声。


    这一招连坐罚款,简单粗暴。


    “至于已经完成的工程,”王全胜补充道。


    “每一段都经受住了我和杨老师最严格的检查,质量绝对过硬,随时可以接受任何人的检验!”


    这份自信,让唐宝玉彻底放了心。


    “好小子!有你在,我心里就有底了!”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一辆颠簸的吉普车扬起一路尘土,载着唐宝玉一行人,朝着群山深处的水电站工地驶去。


    吉普车在距离工地入口还有百十米的地方,就被一个人影拦了下来。


    尘土飞扬中,王全胜一身干净的蓝色工装。


    魏科一脚刹车。


    唐宝玉眉头微皱。


    “全胜,搞什么名堂?怎么不让车开进去?”


    王全胜快步上前。


    “唐部长,工地有工地的规矩。咱们进去,都得戴上这个。”


    旁边立刻有两个工人抬过来一个大柳条筐,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几十顶用柳条编织,刷了桐油的安全帽。


    虽然简陋,但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这是规矩,也是态度。


    王全胜在用行动告诉唐宝玉,他把安全生产放在了第一位。


    唐宝玉心里对王全胜的这份细致又高看了几分。


    可他扫了一眼那黄灿灿的柳条帽,眼珠子一转,却摆了摆手。


    “不行。”


    刚要伸手去拿帽子的张海和杨怀生都愣住了。


    “这些帽子,咱们自己人戴戴可以,给省里来的大领导戴,像什么话?”


    “这不是打咱们丰阳县的脸吗?”


    王全胜心头一动。


    正要解释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东西。


    却听唐宝玉话锋陡然一转。


    “不过,这柳条帽子,工人们必须接着戴!而且要让领导看见!”


    他拍了拍车门,对着魏科吩咐。


    “小魏,你记一下。马上去县里百货公司,给我买三十顶最好的白色硬质塑料安全帽!”


    “发票开水电局的抬头,钱我来批!这三十顶,专门给领导和陪同的同志们用!”


    在场的人除了王全胜,都有些发懵。


    唐宝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你们呐,脑筋要转弯!咱们为什么要把项目搞得这么好?为了政绩,也为了要钱,要政策!”


    “领导来了,看到咱们的干部戴着崭新的塑料帽,工人们却戴着柳条帽,他会怎么想?”


    “他会想,丰阳县的干部,再苦再难,也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上级,自己却和工人兄弟们一起艰苦奋斗!”


    “这叫态度!他会想,丰阳县的条件这么差,工人们连顶像样的安全帽都没有,却干出了这么漂亮的工程,这叫精神!”


    “他心里一感动,一愧疚,那拨款,那试点名额,不就朝着咱们倾斜了吗?”


    张海和杨怀生恍然大悟。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搞工程了,这是在做人情,做文章!


    王全胜心中暗赞。


    唐宝玉这手哭穷的功夫,真是炉火纯青。


    他立刻心领神会。


    “唐部长高见!我明白了,保证办得妥妥帖帖!”


    唐宝玉满意地点点头,他指着工地门口那用几根木头临时搭建的简陋大门,眉头又皱了起来。


    “还有这里,太寒酸了!领导的车一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儿,这跟个叫花子窝似的,不行!”


    “全胜,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给我拉一条横幅!要红布白字,越大越好!就写:举全县之力,打好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试点攻坚战!”


    王全胜立刻点头记下。


    “光有横幅还不够,唐部长,横幅是虚的,风一吹就没了。”


    “要不,咱们干脆在门口这儿,用砖石砌一面墙,弄个影壁!这样显得气派,也永久。”


    唐宝玉来了兴趣。


    “说说你的想法。”


    王全胜胸有成竹。


    “咱们可以在墙上,画一幅水电站完工后的效果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座雄伟的大坝横跨两岸,高压电线从这里延伸出去,点亮千家万户。”


    “让领导一下车,不用听汇报,就能最直观地看到咱们的奋斗目标和未来的宏伟蓝图!”


    “这个主意好!”唐宝玉兴奋地搓了搓手,又对王全胜的建议进行了细化和拔高。


    “墙面,三分之二用来画图,剩下三分之一,不能空着!用来写咱们修建水电站的重大意义......”


    一直默不作声的技术员杨怀生,这时上前一步,扶了扶眼镜。


    “唐部长,墙砌好了,顶上最好再加一圈瓦檐。山里雨水多,冲刷下来,不管是画还是字,都存不住。”


    “对对对!老杨说得对!”


    唐宝玉转头对王全胜笑道。


    “全胜,你可得跟杨老师多学学。这样,效果图的草稿,就麻烦杨老师先帮你画个底子,你们俩商量着来。”


    杨怀生憨厚地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


    就这么在工地门口,唐宝玉一行人足足待了半个钟头,把这门面工程敲定。


    用他的话说。


    “领导看东西,讲究个第一印象。这门口的戏要是做足了,咱们的视察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随后,众人戴上柳条帽,走进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正如王全胜汇报的那样,整个工地管理得井井有条。


    材料堆放区,施工区,生活区划分明确,地面虽然是泥地,却看不到一点垃圾。


    工人们喊着号子,干劲十足,脸上淌着汗,眼里却放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