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这就是在公家单位上班的好处?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王全胜的心脏猛地一跳。


    乖乖!


    这才是公家人的福利吗?


    人情往来都能走公账,这可比自己累死累活挣那几块工钱舒坦多了!


    他立刻挺直了腰杆,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红光。


    “唐书记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我一定把咱们公社的问候带到,也一定把战友情巩固好!”


    “这就对了嘛!”唐宝玉笑了起来,拿起桌上的台历翻了翻。


    “你战友哪天结婚?后天就走吧,坐火车去,路上慢悠悠的,还能看看外面的风景,长长见识。”


    王全胜心里盘算了一下,又有些迟疑。


    “可我这一走,时间怕是短不了。工地上……”


    “工地那边你不用操心!”唐宝玉大手一挥。


    “有杨怀生那个老技术员盯着,出不了大乱子。回头县里领导问起来,我亲自去解释。你就安心去办事!”


    王全胜连忙感谢。


    “谢谢唐书记!”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在领导的棋盘上,水库大坝的工程固然重要,但那终究是板上钉钉的政绩。


    而过年时家家户户饭桌上多出来的两条带鱼,那可是能让老百姓念叨一整年的人情和脸面!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这就是人情世故!


    唐宝玉拿起笔,刷刷刷地批了条子,盖上鲜红的公章,递了过去。


    “对了,空着手去可不像话。带点咱们这边的土特产,也让你战友尝尝鲜。”


    王全胜心里早有了主意。


    “唐书记,普通的土特产怕是拿不出手。我认识一个老猎人,手里常年有些好货,像鹿鞭,山参之类的。”


    “我琢磨着,带这些过去,不光我战友有面子,他那边的领导见了,肯定也高兴。”


    唐宝玉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个好!还是你小子脑子活泛!就这么办!”


    他当即又抽出一张介绍信,填上王全胜的名字。


    “拿着这个,你自己去火车站买票。记住,要买卧铺,别亏待了自己!”


    王全胜心里的念头活泛开了。


    这么好的机会,一辈子能有几回?


    “唐书记,您看,我媳妇跟我结婚到现在,连县城都没出过。我想能不能带她一块儿去,也让她开开眼,见见世面?”


    唐宝玉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你小子!行,没问题!带上!两口子一起去!”


    “就当是单位给你们优秀员工的福利了!在外面别省钱,尽管吃好喝好,发票拿回来,一并给你们报了!”


    当天晚上,王家。


    昏黄的煤油灯下,白兰云正借着光缝补一件旧衣服,王全胜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兰云,别补了!”


    “赶紧收拾几件换洗衣服,后天,你跟我一起出趟差!”


    白兰云举着针,茫然地抬起头。


    “出差?我?”她被丈夫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弄懵了。


    “全胜,你没发烧说胡话吧?我一个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出哪门子的差?”


    王全胜得意地扬了扬眉毛,从兜里掏出那张盖着红章的介绍信,在她面前晃了晃。


    “谁说你是农村妇女了?你现在是咱们水库大坝工程队的家属代表,跟我一起,去外地进行友好访问!”


    白兰云捧着那张介绍信,指尖都在微微发颤。


    她凑到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把信上的内容读了好几遍,才终于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的老天爷,全胜,这就是在公家单位上班的好处?”


    “喝个喜酒都能算公差,车票住宿全给报销,这日子简直跟书里写的一样!”


    王全胜看着妻子那副没见过世面的小模样,心里又好笑又心疼,伸手刮了下她的鼻子。


    “瞧你这点出息!这算啥?咱们公社这还是穷地方,要是换成那些大厂矿,福利更好。”


    他话锋一转。


    “不过话说回来,吃公家饭的,挣的可是死工资。哪有你现在守着卤肉摊子来钱快?”


    这话倒是不假,可白兰云却不这么想。


    她摇了摇头,把介绍信小心翼翼地叠好。


    “那不一样。”


    “你那是铁饭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旱涝保收!我们这叫个体户,说得好听是自己当老板,说不好听就是提心吊胆。”


    “谁知道上头的政策哪天就变了?万一不让干了,咱上哪儿说理去?”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这个时代所有体制外人员内心深处最大的隐忧。


    白兰云越说越觉得丈夫的工作金贵,眼睛里的小星星都快冒出来了。


    “再说了,你们单位还有那么多福利!公费医疗,谁家没个头疼脑热的?”


    “夏天有防暑降温费,冬天有烤火钱,逢年过节还发米面粮油。就连咱们儿子以后上学,说不定都有教育补贴。”


    “这些东西,是咱们卖多少斤卤肉都换不来的!”


    “你没发现吗?现在走出去,一听说是哪个单位的正式工,别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那腰杆子都挺得比别人直!”


    王全胜默然。


    他无法反驳,因为妻子说的每一个字,都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体制内的人,确实拥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但他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好日子,可不是永恒的。


    他甚至已经能预见到,十几年后,当下岗潮席卷而来时,今天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会摔得比谁都惨。


    “别瞎琢磨了。”他揽过妻子的肩膀,柔声安慰。


    “山不转水转,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你放心,有我在,天塌不下来。”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已经盘算开了。


    等以后水电厂建好了,自己这个队长八成能转成正式工。


    到时候,如果真在里面待得不舒坦,大不了就办个停薪留职,出来单干!


    路,是人走出来的!


    “行了,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王全胜把话题拉了回来。


    “赶紧想想,这趟去青岛,咱们得带点啥?那可是海边的大城市,听说洋气得很!”


    一提到这个,白兰云的脸上也泛起了红晕。


    “我哪儿知道啊?”她有些手足无措。


    “我就带两件换洗的衣裳就行。哦对了,得给孩子他姥姥家捎个信,让她帮忙照看几天有弟。”


    “光带衣服怎么行!”王全胜大手一挥,兴致勃勃地当起了参谋。


    “咱们得带上山里晒的干蘑菇,笋干,再带几瓶咱们这儿的土蜂蜜!”


    “这些东西城里人稀罕!对了,还得给你买两身新衣服,再买一双漂亮的新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