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两千斤渔获!
作品:《赶山七零:开局带弟妹净身出户》 老陈头扛着几个空的大竹篓,走得却比上次背着百斤斤肉还轻快,嘴里的旱烟锅子像是有了自己的心思,随着他的步伐一颠一颠,烟气断断续续地飘散在林间。
“小默,你给老哥交个底,这次咱预计能捞多少?”老陈头凑到李默身边,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地好奇,于是乎这才开口问道。
李默瞥了他一眼,看着他那副既期待又怕失望的纠结模样,嘴角微微上扬,“老陈,你这次带来的这几个篓子,我怕是不够用。”
“啥?”老陈头脚步一顿,差点被脚下的树根绊倒。他拍了拍胸口的竹篓,声音都高了八度,“这可是我压箱底的家伙了,每一个都能装上两三百斤!这次装个上千斤不是问题,居然还不够?你小子别是筐我这老头子开心吧?”
李默笑而不语,默默加快了脚步。
跟在后面的李铁,默默地听着两人的对话,他没说话,但握着渔网绳结的手又紧了几分。
大哥说不够,那就一定不够。
他已经开始在脑子里盘算,附近哪种藤条最坚韧,编出来的篓子才不会被鱼给撑破。
走了大半天,那片熟悉的U形河湾终于再次出现在眼前。
阳光下,河面波光粼粼,水底下的景象比上次更加惊人。
成群结队的鱼像是一片片移动的乌云,在清澈的水中缓缓游弋,时不时有大鱼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那银亮的鳞片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
“我的老天爷......”老陈头把旱烟杆子往腰上一别,整个人都看傻了,站在河边半天没动弹,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这......这哪是河,这分明就是龙王的宝库,鱼都排着队等着咱来捞啊!”
上次的时候,老陈头依稀记得鱼群很密,但是没有这次这般那么的密集!
这简直就是在等待他们下网捕似地。
李默放下肩上的东西,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老陈你和铁子去上游那边把网拉开,记住这次网要放得深一些,尽量贴着河床走。”
“好嘞!”老陈头应得中气十足,仿佛年轻了二十岁,带着李铁就往上游跑。
李默则绕到下游,找准一个水流最缓、河道最窄的位置。
他双脚稳稳地扎在河滩的淤泥里,像一棵扎根深远的古树。
“放!”
随着李默一声低喝,老陈头和李铁合力将渔网的一端推入水中。李默这边,单手拽着网的另一头,手臂肌肉微微贲起,那张二十多米长的大网在他手中仿佛没有重量,平稳而迅速地沉入水底,在河湾的最窄处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河里的鱼群瞬间炸开了锅,四处乱窜,激起的水花如同下了一扬急雨。
但这张特制的大网网眼细密,韧性十足,任凭那些半米多长的大草鱼如何冲撞,都只是徒劳。
“收网!”李默再次发号施令。
三人同时发力。老陈头使出了吃奶的劲,脸憋得通红,青筋暴起。
李铁也咬紧牙关,小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但真正的主力还是李默,他一个人承担了至少八九成的拉力,巨大的渔网在他手中被稳稳地收拢,速度不疾不徐。
只见他双臂肌肉线条分明,脚下的土地都被他踩出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坑。
可李默脸上的表情却依旧平静,甚至连呼吸都没有变得太过慌乱。
老陈头一边拉,一边偷偷地瞟着李默,心里直犯嘀咕。
这小子,力气简直不是人,跟历史中的霸王项羽似的,拥有千斤之力。
上次是这样,这次更离谱。
还有这哪里是捕鱼,分明就是把河当成自家的菜园子,直接上手捞。
渔网越收越小,里面的鱼也越聚越多,黑压压的一片,在网里翻腾、跳跃,发出“噼里啪啦”的巨响。
草鱼、鲤鱼、青鱼、鲢鱼、鲫鱼......各种各样的鱼挤在一起,大的小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当渔网被彻底拖上岸时,老陈和李铁都看呆了。
满满一网的鱼堆在河滩上,像一座银色的小山。
最大的那条黑鲤鱼,怕是得有三四十斤,尾巴一甩,能把一个成年人扫个跟头。
“发......发财了......”老陈头的声音都在颤抖,他哆哆嗦嗦地从兜里摸出旱烟,点了好几次才点着,猛吸一口,又被烟呛得连连咳嗽,“这一网......这一网少说也有五六百斤!比上次两网加起来都多!”
李铁也是满脸通红,兴奋地看着鱼堆,又看看自己的大哥,眼睛里全是星星。
李默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拍了拍手,“别愣着了赶紧装篓子,铁子你和老陈再去附近多砍些坚韧的藤条来,篓子不够,咱们还可以现编。”
老陈头带来的那几个大竹篓,很快就被装得满满当当,可地上的鱼堆似乎一点没少。
老陈头这才彻底信了李默的话,他一边手忙脚乱地帮着李铁处理藤条,一边嘴里不停地念叨。
“福星,真是福星啊!我陈建军在山里混了一辈子,半年内打的猎物加起来,都没你小子这一网鱼值钱!”
三人手脚麻利,就地取材,很快又编了十几个简易但结实的藤条大篓。
一上午的功夫,他们连下了三网。
第一网,六百斤出头。
第二网,因为有了经验,找准了鱼群最密集的地方,收获更甚,足有八百多斤。
第三网,虽然少了些,也有近五百多斤。
第四网,三百多斤。
当太阳偏西时,河湾的岸边,大大小小的竹篓和藤条篓子排成了一长串,蔚为壮观。
每一个篓子里都塞满了活蹦乱跳的鱼,粗略一算,总数来到了两千斤。
老陈头彻底没了脾气也没有了力气,他一屁股坐在一个装满鱼的竹篓上,看着这片“江山”,乐得合不拢嘴,脸上的褶子笑得比菊花还灿烂。
他拿起烟杆手却抖得厉害,干脆不抽了就那么看着,像是村里面的二傻子般在那里一个劲的傻笑。
“小默......咱......咱这是不是把这河给掏空了?”老陈头咂咂嘴,有点做贼心虚地问道。
李默正在河边洗手,闻言笑道:“放心吧,老陈。这大清河连着山里不知多少水脉,咱们捞的这些,不过是洒洒水。再说咱们取之有道,精挑细选过,小鱼全部重新放回去了,还有那些肚子特别大的母鱼也放回去了,再过个六七个月,这里又是一片好光景。”
“有道理,有道理!”老陈头连连点头,看李默的眼神,已经从佩服变成了敬畏。
这小子不光有本事,有力气脑子还清醒得很,知道什么叫细水长流。
知道什么叫做人留一线!
以及给天老爷与大青山一个交代。
李铁已经架起了火堆,熟练地处理着一条几斤重的肥美鲫鱼,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鱼肉的香气很快就在河谷间弥漫开来。
三人围着篝火,吃着外焦里嫩的烤鱼,谁也没说话。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像这燃烧的篝火一样,火热而明亮。
两千多百斤的鱼,得是多大一笔钱?
盖房子剩下最后的缺口,弟妹们过冬的衣裳,家里的嚼用......所有的问题,在这一堆堆的渔获面前,随便轻松解决,甚至还剩下不少余钱。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
老陈头早就累得靠着竹篓睡着了,嘴角还挂着笑,时不时说两句梦话,不是“发财了”就是“好多鱼”。
李铁也靠在李默身边睡熟了。
守夜是轮流交替的,当然了为了让弟弟睡得安稳,李默只是和老陈头交换守夜。
这点小事对现在的老陈头而言,简直不算是个事。
甚至让他守一整晚都没有什么问题。
老陈都非常乐意接受。
不过吧,话又说了回来,明天还得考虑运送的问题,还得保存一定的精力。
不然怎么把鱼安全的运回去?
今晚月色正好,李默看着高空上的月亮若有所思,老山参的事情虽然先放一段落,并不是表示他就不去处理了。
“等房子建完,一切都安排妥当,我就去一趟市里,我不信这至少三十年的上等山参好货会砸我手里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