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树枝很坚强,所以叫如枝

作品:《重生回定亲日,转身嫁你爹当你娘

    沈如枝看的出来林清霜对自己的好很是小心谨慎,说来她被丢这件事她也是受害者。


    沈如枝伸手在林清霜的后背上轻轻拍了拍,她也没有过娘,不知道母女之间该如何相处,该如何安慰。


    王氏与她相处的时间也不是很久。


    “那个...其实你不用这么小心翼翼的。”沈如枝说,“我知道这些年你找我一定找的也很辛苦。”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将我丢掉,这就够了。”


    林清霜伸手紧紧抓住沈如枝的手,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凌儿,娘好想你。”


    “这些年娘做梦也在找你,好在老天爷有眼,你还活着,哪怕是让娘现在去死娘也愿...”


    沈如枝快速伸手捂住林清霜的嘴,“我爹说,不能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人活着,就要开心,如今我回来了,你以后的日子要开开心心的过才是。”


    “好好,都听凌儿的。”林清霜连连点头,“有你在,娘舍不得死。”


    “还有...”沈如枝有些踟蹰的开口,“能不能叫我枝枝。”


    “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这个名字了,我知道我原本的名字叫拓跋凌就可以了。”


    沈如枝其实是一个很随意的人,她叫什么自己并不在意,只是不想这点与沈召仅有的关系也断了。


    林清霜混迹江湖和朝堂这么些年,自然明白沈如枝如此的原因,想也没想便说,“好。”


    沈如枝倒是惊讶的抬头、


    林清霜却是莞尔一笑,“娘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你活着,好好的活着。”


    “其他的都是小事,左右你也不跟娘一个姓,拓跋这个姓氏,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会给你带来许多危险。”


    “你可以是拓跋凌,也可以是沈如枝,甚至可以是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娘都不会拦着你。”


    沈如枝原本想着,自己若是回去,这边会不会不让自己和东陵那边的人来往。


    毕竟两个国家鼎立相对了百余年,所有的好也都是表面上的,不会因为一个她而改变什么。


    可问题出就出在她是西夏公主。


    这一路的担忧和纠结,以及自己想了无数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没想到都没有用上。


    “爹说他捡到我的那日,我抱着一根枯树枝啃,小嘴都啃出血了也不放弃。”


    “所以给你起名枝枝?”


    沈如枝摇了摇头,“他说,那根树枝被我啃了那么久还没断,树枝很坚强,所以我叫如枝。”


    林清霜......


    “沈大人的名讳娘是听过的,是个好官,也是个...好人。”


    “等日后你想去东陵随时都可以去,你背后是整个凌霄派,没有人敢将你怎么样的。”


    “谢谢娘。”沈如枝说。


    “傻孩子,跟娘说什么谢字。”林清霜心中是有些失落的,但也可以理解。


    她希望沈如枝能冲着自己撒娇耍宝,而不是如此生疏客气的说句谢谢。


    .......


    目送沈如枝等人离开后,姜晚柠才将信封打开。


    “写了什么?”裴宴川站在身侧轻声问道。


    姜晚柠将信纸打开,上面是同一个字但是字迹并不相同,最重要的是,这些字似乎都是不同的信件上面拆下来贴上去的。


    姜晚柠将信纸递给裴宴川,“想必林伯母是想告诉我们,与她来信之人会模仿人的字迹,万不要因为字迹轻易定夺。”


    “看来林伯母知道,她今日这番言语过后,枝枝一定会想法子帮我偷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若枝枝只找到其中一封,那势必会将她们领上斜路。


    “这些信都是出自宋竹冉之手。”裴宴川说,能模仿他人字迹且分辨不出的少有。


    偌大的东陵也不过一个宋竹冉,“看来背后这个自称皇爷的人,最信任的人就是宋竹冉了。”


    姜晚柠认同的点点头,“看来我们要从这位宋家千金身上找突破口。”


    “这些信上的字迹,有几个我认得。”裴宴川说,“有圣上的,周太傅的,还有驸马的。”


    “还有一些不同的,应当都是朝中大臣的。”


    “她在宋府,有宋家老太爷和皇后这位姐姐在,能知道朝中各位大臣的字迹并不是难事。”姜晚柠说,


    “看来我们要尽快回去,只怕如今他们接到消息知道枝枝已经平安抵达,会用别的手段。”


    裴宴川点了点头,“地牢里的那人,或许是突破口。”


    姜晚柠倒是忘记了,他们还活捉了一个刺客,只要用上手段,不怕他不说。


    “事不宜迟,我们赶紧收拾东西回去。”


    姜晚柠正说着,公孙玄策走了过来,“王爷,王妃。”


    “公孙叔叔。”裴宴川恭敬唤了一声。


    公孙玄策眼中全是欣喜,“我准备了一些饭菜,王爷和王妃留下来吃过饭后再走也不迟。”


    裴宴川见公孙玄策如此说,知道其定然是有什么事情想与自己说。


    便应了下来。


    “军营不宜喝酒,我以茶带酒敬你们。”公孙玄策说着举起茶杯。


    裴宴川和姜晚柠也举起茶杯,三人举杯同饮。


    放下茶杯,裴宴川直言道,“公孙叔叔,可是有什么想要说的?”


    公孙玄策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看着裴宴川叹了一口气道,“当年国公爷出事时候,我正巧在京城。”


    “看着国公府火光冲天,我前去营救,可还是晚了一步。”


    “当时我本想着替你父亲守好谢家军,国公爷活着的时候就听先帝的辅佐太子。”


    “我原本是想着继续辅佐太子,与周太傅一样。”


    “可不久我便收到一封信,字迹是国公爷的,我认得,上面写的是让我辅佐晋王。”


    “信可还在?”裴宴川问。


    “我觉得事有蹊跷,便一直贴身保留。”公孙玄策说着从怀中掏出信来,“这些年自从有琅琊王镇守边关。”


    “许多谢家军也都被收入麾下,我被圣上调来此处,说白了也是闲职,便也歇了着念头。”


    裴宴川打开信封,没有接话,他知道公孙玄策是觉得事情有蹊跷,自己又不在京中不方便查,便没有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