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没有徐源鑫

作品:《大秘书

    至始至终,他都挺着腰板一脸平淡。


    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任何压力。


    也看不到被人诬陷的愤懑情绪。


    张洪山在监控器后面观察着杨同新的状态,满意的点了下头。


    “这小子,心理素质绝对杠杠的!”


    一组组长笑着道:“不仅是心理素质,而且情绪控制也非常到位。”


    “甚至我都怀疑,杨同新现在脑海里想着的,根本就与他被诬陷的事情无关。”


    “他甚至根本就没把带他回来问话,当做一回事。”


    “要是真有一天他来了省纪委,我铁定把他抢过来给我做手下。”


    张洪山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其实我觉得,杨主任更适合做警察。”


    一组组长哈哈笑着道:“让他当你手下就不要指望了,除非你能抢过曹书记。”


    这时,二组组长推门走了进来:“你们俩都别想,萧书记是不会放手的。”


    “行了,关于杨同新的处理意见出来了,你们看看吧。”


    一组组长把文件接过来看了一眼,转手又递给张洪山。


    他笑着道:“真好!杨主任喜提带薪休假!”


    “真羡慕他!”


    一号审讯室的门被人推开。


    杨同新转过头,就看到之前审讯他的那位女工作人员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


    她坐下后道:“杨主任,经过巡视组会议协商,现对你做出如下处理。”


    “暂时停止你县委书记秘书职务,同时停止你县委办副主任职务!”


    “在你的案子没有结束之前,你必须要做到随叫随到,而且不准你离开丰安县境内。”


    “如果有事必须离开,需提前向巡视组进行说明。”


    “并要告知返回丰安县的准确时间,以及……”


    杨同新认真听着对他的处理意见,不由得挑了下眉。


    还真多!


    不过杨同新一点也不在意。


    至于他被诬陷的事情,就交给巡视组调查了。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只不过工作人员接下来的一句话,令杨同新明显一愣!


    “杨主任,你也是巡视组第五组的组员。”


    “对巡视组的情况你也很了解,知道大家手头上的工作都忙的不可开交!”


    杨同新挑了下眉:“什么意思?”


    “你是想告诉我,你们都很忙,对于我被举报的案子,你们没有时间处理。”


    “所以需要我自证清白!”


    女工作人员笑着点了下头:“聪明!”


    “而且这也是曹书记的意思。”


    “曹书记希望你不要浪费巡视组的资源,我们要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


    “至于你的事,希望你能自己解决!”


    说完,工作人员就拿着文件给杨同新签字。


    杨同新也没啰嗦,签了字之后拿着文件就走了。


    他现在可没空管被诬陷的事!


    之前给煤矿爆炸案的卷宗拍了照,他还没来得及看呢。


    看到杨同新领了随身物品之后,就急匆匆离开了巡视组,令张洪山几人都觉得奇怪。


    “这小子怎么走的这么着急?”


    张洪山一脸好奇问道。


    几人面面相觑,不清楚杨同新这是要干什么去?


    一组组长本来还想派人监视一下杨同新。


    想想还是算了。


    像杨同新这个案子,明显就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之前他们不知道遇到过多少起这类案子。


    就像之前杨同新说的,他如果真想贪污,为什么不收现金!


    而且就算想让对方转款的话,也可以转到一个跟杨同新没有任何关系的银行账户上。


    没必要傻傻的让对方转到工资卡上!


    而且杨同新工资卡里刚多了二百万,巡视组这边立刻就接到了举报。


    这绝不是巧合。


    这也证明杨同新的存在给某些人带来了威胁。


    有人不希望杨同新继续插手某些事情。


    具体是什么事?


    目前还不好说。


    但这对巡视组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证明杨同新的很多做法,以及提出的调查方向都是对的,也让犯罪分子感到了紧张!


    杨同新离开驻地之后,立刻就回了家。


    现在他被停职没法回办公室,而家里也是他唯一能想到最安全的地方。


    杨同新坐到沙发上,迫不及待的翻看之前拍下的照片。


    杨同新看的很仔细,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看到煤矿爆炸案罹难者名字的时候,杨同新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冯广深,男,三十二岁,因在煤矿爆炸时,下到矿井中找之前忘在里面的矿灯,不幸罹难。


    沈木根,男,三十五岁,因在煤矿爆炸时,陪同冯广深一同下井寻找矿灯,不幸罹难。


    这张照片上的内容到此结束。


    杨同新翻到下一张照片。


    嗯!


    没有了!


    下一张照片上的内容,虽然能跟前一张衔接上,但却没再出现罹难者的姓名。


    直到杨同新把所有照片都看了一遍。


    也没有找到“徐源鑫”的名字。


    五·一三特大煤矿爆炸案的卷宗里,只记载了两个受害者名字。


    一个是冯广深,一个是沈木根,根本没有徐源鑫。


    难道周康打听的消息有误!


    徐源鑫根本不是煤矿爆炸案的受害者。


    王长安也不是受害者家属。


    杨同新皱眉沉思,片刻后他摇了摇头。


    他相信周康,不可能把一个错的消息传递给他。


    而且周康本身还是警察,得到消息之后,他自己也会甄别一番。


    如果是错误的信息,他根本不可能告诉杨同新。


    而且周康还是在王长安老家小杨村打听到的消息。


    徐源鑫既然是王长安的外甥,铁定也生活在小杨村。


    周康也一定是在小杨村村民口中听到的这件事。


    而像是这样的事情,当年又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肯定都已经达到了全民熟知的程度。


    所以村民也不可能说假话。


    既然如此,徐源鑫也是煤矿爆炸案受害者的事情。


    就一定是真的!


    可是为什么,没被写在卷宗里!


    杨同新眉头皱成个疙瘩,突然脑海里闪过一片灵光。


    死两个人。


    和死三个人是不一样的。


    像这类生产事故,死的人越多,闹出来的动静也会越大。


    而对造成事故的主体进行追责的时候,往往也是以受害者的人数,来确定追责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