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结婚
作品:《窑火岁月》 王长安知道陈大牛不要脸,但是没想到不要脸到这种程度,竟然好意思开口让女方陪嫁全套家具还要倒贴自行车。
出了门,王长安下定决心,就算身败名裂,也决不能让宝贝妹妹嫁到罗家那个火坑。
连拖带拽把王长萍弄到医院,还担心去市医院看到于荣英和乔建成,专门把王长萍带去了石河子二医院。
可是在妇产科门口,王长萍哭得气都快断了,王长安再看看那些脸色难看几乎虚脱的女人,心也狠不下来。
妹妹心疼肚里的孩子,不想和高大帅气的罗鸿庆分手。
而他,他心疼妹妹。
最后,只能妥协。
他去劝服父母,他买木材找木工打了全套家具,又给妹妹买了崭新的自行车。
他给自行车上扎上大红花,按陈大牛说的,骑着自行车把妹妹送进罗家的门。
连口水都没喝,他逃似地扭脸就走。
陈大牛却牛气冲天,像打了胜仗一样,放了挂鞭炮逢人就说儿子本事,娶媳妇不但一分钱没花,还赚了套家具和辆自行车。
屈辱。
王长安回来以后实在受不了,拉着于荣广在自己家里狠狠喝了一场。
“水扣子,你不知道我的苦,我今天真想把小萍打死,为啥,我不敢想她将来得受多大的罪,我怕她受苦,还不如打死算了,可我下不去手!明知道是火坑,我舍不得她进去,可是我能怎么办?你告诉我我能怎么办?”
王长安酒喝的上头,抱着于荣广哭得嗷嗷的。
许是听到他哭,里屋里的儿子,王长安给起个大名王麒麟,又起了个小名钢蛋。也跟着他爹嗷嗷哭起来。
听到儿子哭,王长安不知咋的,噗嗤一下又笑了。
“好在,我生了个儿子,以后是娶媳妇进门,不是女儿要嫁到别人家里,看别人眼色讨生活过日子……”
王长安还没说完,被于荣广推一边去。
于荣广心里难受起来,他生的是个女儿,想到将来女儿到了年龄,不结婚吧,怕她没人照顾过的不幸福,结婚吧,又怕她看人眼色受人欺负。
他也喝上了头,“嗷”的一嗓子哭起来,手握成拳,用力摧打着自己的心口。
“心疼,心疼,想到女儿要嫁人,心都碎了!”
静怡已经三个多月了,眼见着一天天越来越像于荣广,眉眼精致得像个瓷娃娃,于荣广天天稀罕个没够,以前是不敢抱,现在是恨不得一天到晚都抱着。
两人就这么又哭又笑,一晚上干掉两斤白酒。
半个月后,乔建成家把结婚的日子定下来。
结婚当天,还专门找了辆小车来接亲,于家这边也体面,请了秦淮明开车送亲。
张凤山为长远考虑,破天荒大方了一回,按她原本的想法,给大女儿陪嫁两床被子一个箱子就可以了,实际出手的是六床好被褥,还找人做了梳妆台和大衣柜。
风光喜庆中,于荣英在众人的祝福中哭着和父母告别,上了婚车。
到了石河子市,是乔家准备好的婚房,虽然是单位分给乔建成的筒子楼,只有一个单间房和一间和邻居共用的厨房,一层楼共用一个水房和卫生间,可是比起轮窑已经好很多,比起149团场的生活更是天上地下。
于荣英坐在新房软和的大床上,看到对自己殷勤讨好的丈夫,发自内心地认为,嫁对了。
没多久,于荣英的培训结束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等着重新分配,而是因为乔建成工作关系已经调动好,直接到市医院报到。
可是,她极其不适应。
文化低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补足,不认识的字也不会因为一个培训班就全都认识,关键是还要理解其中含义,对于荣英来说简直比在轮窑搬砖还难。
好在,她为人还算礼貌客气,不会的至少不会贸然操作,虽然效率低下,也没惹出祸来,大家看在乔建成的面子,也不会让她难堪。
于荣英就这么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在医院里上班,好在时间长了以后,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同事都发现她有一个特长。
那就是扎针特别准。
不管是刚出生的婴儿,血管细得连看都看不清,还是年迈的老人,血管被暗沉甚至有老年斑遮盖住,只要是于荣英出手,绝对一扎即准,绝无二针。
护士们都向她请教扎针手法怎么练出来的,于荣英不敢说,可能是和她毛衣打得好,每天拿着毛线针不停打,打出来的手感?
不管哪个科室凡是难扎针的病患,大家都找她帮忙,于荣英凭着扎针奇准也算是闯出了个名号——于一针。
于荣英就这么在市医院站稳了脚跟。
可是张凤山并没有因为她成了护士,就忘记让她养于荣军的事,从于荣英拿工资的第一个月起,就每个月都要交给张凤山三十块当于荣军的抚养费,少一分都不行。
于荣英一想到这些就憋屈,埋怨张凤山太偏心了,对她这个女儿不好。
幸亏乔建成宠她到不行,不但不介意,反倒安慰她,反正他们赚得够花,别想那么多。
而另一边,于荣广和芦巧仙却愁眉不展,每天长吁短叹。
眼见着轮窑开工了,芦巧仙的产假也休完要上班了,烧窑工也调走了几个到新建的材料厂砖窑去上班,于荣广从以前的正常上班,变成了两班倒。
以前只要上八小时班,一个班次上还有两个人轮换着,工作很轻松。
现在一干就是十二小时,每周倒一次班,并且一个班次只有一个人。
好处是工资高了,再加上高温补贴什么的,工资比王长安的都高出一截,放眼轮窑,恐怕也就只有车间主任比他略高些,缺点是工作时间长,根本顾不上家里。
芦巧仙当会计,全是和钱、账打交道,压力也很大,根本不可能带着孩子去上班。
孩子让谁带就成了大问题,又是个三四个月的奶娃娃,厂里的托儿所也不收。
想来想去,只有张凤山能帮这个忙。
照例还是于荣广去说,照例芦巧仙还是有言在先:“没有好处,妈是不会随便帮忙的。”
果然,张凤山一开口就是三十块,相当于一个职工的月工资了,比何秀琴烧开水开的工资都高。
这还是帮带费,伙食牛奶都不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