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作品:《穿书:我炮灰驸马夺气运,你大女主慌什么?

    果然。


    这还没聊几句,齐敬儒便要迫不及待,直奔主题了。


    “哦?”


    “齐大人此言何意?”


    “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呢?”


    杨凌脑袋一歪,眼神里充满了清澈的疑问。


    齐敬儒抬手捋了捋胡子,欲言又止了几番,这才无奈开口。


    “说实话,咱们在都察院办事,看上去是出人头地,光鲜亮丽。”


    “实际上背后有多苦,只有咱们自己才知道!”


    “平日里上朝的时候,其他同僚见了咱们都察院的,个个都两眼喷火,恨得要死。”


    “大家共事一场,他们却视咱们为眼中钉!”


    “想想,便觉委屈得很呐!”


    杨凌点点头,附和道:“是啊。”


    “不过,都察院本就有监察百官、弹劾与建议之责。”


    “真要办事,也只是对事不对人。”


    “何来委屈之说呢?”


    “若真有哪位大人见了我们,便要怨恨愤怒,那八成是他心里有鬼。”


    “俗话说得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嘛!”


    “齐大人,你认为呢?”


    齐敬儒脸上一怔,似是没想到杨凌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呵呵,小杨大人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不过,小杨大人能这样想,也很正常!”


    “许多同僚初来都察院时,也是怀着这样的一腔热血,只为肃清朝堂,还大渊一个清朗盛世。”


    “只可惜……”


    说到这里,齐敬儒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意味深长地望了杨凌一眼。


    “这世上许多事,可不仅仅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我见过比小杨大人还要理想、还要踌躇满志的同僚。”


    “办起案来简直不遗余力,甚至可以不喝不睡,美其名曰什么替天行道……”


    “可结果呢?”


    齐敬儒唇边勾起了一抹嘲讽的笑容,眼里的讥笑,简直藏都藏不住。


    “到头来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替天行道!”


    “岂不是彻头彻尾的笑话!”


    “小杨大人,你说是不是啊?”


    杨凌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见杨凌似乎并不认可自己,齐敬儒倒也不恼,而是继续苦口婆心了起来。


    “我明白,小杨大人心里一定不认可我说的话。”


    “但我所说的,可全部都是肺腑之言!”


    “我是看小杨大人与我投缘,所以才跟小杨大人说了这些的。”


    “只因这样的例子,我已经见过太多太多……”


    “骨头太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尸骨无存!”


    “我可不希望小杨大人步了那些人的后尘啊!”


    齐敬儒的语气意味深长,乍一看是种语重心长的劝谏,可实际上,却充满了警告的意味。


    杨凌已经大概知道,齐敬儒费尽心思,绕了这么大一圈,究竟要和自己说什么了。


    不过,他还是迎着齐敬儒的目光,淡淡回望了过去。


    “齐大人,你所说的这些,和我来都察院的时机对还是不对,到底有何关系?”


    “我怎么一句话都听不懂呢?”


    “还请齐大人明示!”


    见杨凌显然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齐敬儒脸上迅速闪过了一丝愠怒。


    只不过,他立刻将这份愠怒再度藏了起来。


    “圣上并没有说明,为何会安排小杨大人来都察院。”


    “不过圣上之意,已经十分明显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派小杨大人来,就是要让小杨大人清查曹政一案的余党!”


    “我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圣上这样安排,就是置小杨大人于不顾啊!”


    “哦?”


    杨凌神色突然严肃起来,倏忽瞪大了眼睛。


    “此话怎讲?”


    齐敬儒默默叹气,道:“小杨大人,你想啊!”


    “曹政余党多如牛毛,你真要一件件这么查下去的话,势必要将朝堂上所有朝臣全部得罪一遍!”


    “到那个时候,你又如何在朝堂上立足呢?”


    “所有朝臣都会将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啊!”


    “若是查的太彻底,引起朝臣众怒,朝政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万一圣上再追责起来,小杨大人你可就里外都不是人了……”


    听齐敬儒说的如此严肃,杨凌满脸焦急:“齐大人所言极是啊!”


    “那,若按齐大人所言,我该如何做呢?”


    眼见杨凌被自己的话带着走,齐敬儒心下大喜。


    “小杨大人若想破局,也很简单。”


    “就两个字——”


    “拖着!”


    “拖着?”


    杨凌重复了一遍齐敬儒的话,不解道。


    “没错,就是拖着!”


    齐敬儒讳莫如深点了点头。


    “圣上虽然让你查案,但又未给你具体的查案时间。”


    “如此一来,小杨大人便可以此案过于复杂、牵涉人员过多为由,先这么拖着。”


    “拖他个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都不是没有可能!”


    “说不定时间久了,就连圣上都将此案渐渐淡忘了。”


    “如此一来,小杨大人便可既不得罪朝臣、又不怠慢圣上。”


    “这是双赢的局面啊!”


    闻言,杨凌猛地一拍脑袋,做恍然大悟状。


    “原来如此!”


    “齐大人,我悟了!”


    “只要能拖,说不定拖到我告老还乡的那一天,都不必去趟这一摊浑水!”


    “怪不得齐大人今日一直推脱,不肯将官员档案交给我呢!”


    “原来是为了救我啊!”


    见杨凌如此上道,齐敬儒当下大喜。


    “没错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小杨大人果然聪慧,一点就通啊!”


    “等等……”


    “小杨大人,说话归说话,你掏出个本子来做什么?”


    “你你你你……”


    “你在上面都记了什么东西?”


    眼见杨凌竟从怀里掏出了个本子,开始奋笔疾书了起来,齐敬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慌了。


    “嗯?”


    杨凌一边写,一边抬头看着齐敬儒。


    “我记性不好,怕忘,所以就把齐大人所说的一切都记在日记里。”


    “齐大人,麻烦你把刚刚所说的话再复述一遍!”


    “一个字,拖!”


    “这是都察院的办事准则,没错吧?”


    “还有什么其他妙招,我一口气全都记下来,免得日后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