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司马雄的劝告
作品:《穿书:我炮灰驸马夺气运,你大女主慌什么?》 朱雀楼内依旧人声鼎沸。
杨凌多日未出现,甫一露面,竟还引起不少人的围观。
“看到了吗!那位就是朱雀楼真正的老板,当朝的驸马,杨凌!”
“听说曹政那老贪贼以头撞柱、在金銮殿上自杀,杨凌也功不可没呢!”
“真的假的?一个小小的驸马而已,竟然有这样的本事?”
“杨凌可不仅只是个小小的驸马!虎父还无犬子呢,更何况杨凌的祖父,可是大名鼎鼎的定远王杨北业啊!”
“不愧是身体里流淌着杨家血脉的男人!像曹政这样的巨贪,怕是也只有他们杨家人才能解决!”
“没错!竟然能一举解决了曹政,当真是大快人心……”
“……”
看到杨凌来了,何其伟也连忙迎了上来。
“驸马爷!”
“您今日怎么这么好的雅兴?”
一段时间未见,何其伟胖了不少。
昔日那面黄肌瘦的脸颊,也已经布满了红光。
看到杨凌出现,他双眼冒光,就跟看到了一棵行走的摇钱树似的。
杨凌一颔首。
“顶楼的包厢还空着吧?”
“那当然!”
何其伟一口应道,“顶楼的包厢一直给您空着呢,就为了您不时之需!”
“驸马爷,您且跟我走吧!”
说着,何其伟躬身上前,将杨凌一行人引上了顶楼包房。
司马雄一直半低着头,也不说话,看上去像具行尸走肉似的,杨凌不禁有些担忧。
“司马大人,您可有什么爱吃的?”
“或是有什么忌口?”
司马雄闻言,依旧未开口,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
看到司马雄这低落的模样,文泰实在忍无可忍,道:“司马大人,我这个人心直口快。”
“若是哪句话说的不好,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往心里去!”
“也不知道您这双儿女究竟哪里随了您。”
“不安分守己也就算了,还天天在外惹是生非,给您找麻烦!”
“现在他们出事,也都是他们各自咎由自取。”
“您都已经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切莫过分自责啊!”
杨凌本想拦住文泰,让他少说两句。
但平心而论,文泰这话属于是话糙理不糙,字字都在道理上。
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若是没有这一双儿女添乱,司马雄何须如此劳神伤力?
现在他二人自食恶果,对于司马雄来说,这又何尝不能算是一种解脱呢?
闻言,司马雄并没有说话,而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良久,他才抬起头来,深深地看了杨凌和文泰一眼。
“话虽如此,但为人父母,又如何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送死……”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说到这里,司马雄眼眶一红,几欲再度掉下泪来。
但他深呼吸了几个回合,硬生生地将自己的情绪控制了下去。
“今日之事,还要蹀多谢二位了。”
“对了。”
“那日听圣上偶尔提起,说是两日后,二位就要前去都察院了?”
听到这话,文泰立刻将身体坐直了些。
“正是、正是!”
“两日过后,也能斗胆同司马大人称一句‘同僚’了。”
“虽然司马大人在刑部,我和大哥在都察院。”
“不过,日后还是请司马大人多多关照!”
说着,文泰还装腔作势,向司马雄拱了拱手。
看见他那一副硬装正经的模样,杨凌就想笑。
不过,杨凌更注意的,还是司马雄脸上那一丝异样。
“司马大人,为何如此问?”
“这都察院里的水,莫非很深不成?”
说着,杨凌端起茶壶,为司马雄添了半杯茶。
司马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点了点头。
“曹政座下门生无数,放眼大渊官场,几乎过半的文官都曾或多或少地受过他的提携。”
“他最出名的学生有两个。”
“一个是之前的户部尚书,郑远山。”
“另一个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齐敬儒。”
“平日里与曹政走动最多、最受曹政重用的,便是郑远山了。”
“但齐敬儒却和曹政形同陌路,平日里从来不和曹政有所往来……”
说到这里,司马雄顿了一顿,将杯中的茶水喝光,润了润嗓子
“有人说,齐敬儒忘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
“也有人说,他是不愿意与曹政同流合污,所以才选择远离曹政。”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郑远山在明处、他在暗处,二人都在替曹政卖命……”
“无论是何种说法,你都要切记。”
“齐敬儒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他……”
说起这个齐敬儒,杨凌的印象可不是一般的深!
原著里,齐敬儒总是把清正廉洁挂在嘴边。
在曹政落马之后,他也第一时间表明了态度,与曹政划清了界限。
所有人都认为,齐敬儒是官场上一股难得可见的清正之风。
谁知赵清欢一早就对他产生了怀疑,为了调查他,甚至还把他的亲女儿发展成了闺蜜。
在赵清欢一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齐敬儒的女儿揭发了自己的父亲,赵清欢也得以彻底铲除了曹政的残余势力……
当然,这一次,恐怕就轮不到她赵清欢出手了。
手里握着齐敬儒这么大一个秘密,进了都察院之后,他还敢给自己穿小鞋不成?
见杨凌低头不语,仿佛在隐隐思考什么似的,司马雄还以为是自己说的太过严重,吓着了他。
“不过,你也别有太大的压力。”
“除了齐敬儒之外,都察院其余大人都是相当和善的。”
“右都御史陈昼,以及左佥都御史周永德,都是十分友善之人……”
听到这两个名字,杨凌忍不住在心里冷笑。
友善?
开什么玩笑!
整个都察院里,早就已乌烟瘴气到了极点。
有齐敬儒这样的官员做榜样,其余人纷纷上行下效,整个都察院几乎都在闷声发大财。
这些官员早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对于自己这个新来的,他们怎么可能友善?
不把自己生吞活剥,那就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