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右佥都御史
作品:《穿书:我炮灰驸马夺气运,你大女主慌什么?》 “什么?”
“放她回北羌?!”
渊帝闻言,立刻狠狠地皱起了眉头!
“杨凌,你胡闹!”
“朕怎么可能答应放她回北?”
“朕留她在大渊一日,北羌便不敢再来进犯一日!”
这个杨凌,也太胆大妄为了!
见渊帝急了,杨凌急忙开口安抚了起来。
“陛下,您先别激动!”
“您对这位北羌公主,怕是还不甚了解。”
“在此之前,我要先斗胆问您一个问题。”
“先前,您见那北羌王子哈茶苏的时候,对他是什么印象?”
渊帝一怔,不知杨凌为何会突然提起那个哈茶苏。
他对那个哈茶苏的印象可是太深刻了。
这么多年来,他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那个哈茶苏趾高气昂,目中无人,争强好胜。”
“日后若是他做了北羌首领,只怕会比现在更加激进!”
杨凌点点头,继续道:“那陛下认为,这位北羌公主又如何呢?”
回忆起克丽娅,渊帝思忖道:“这个公主倒是比他兄长有分寸、识大体得多。”
“并且,也不是那惺惺作态的做作之人。”
“只可惜她是个女子。”
“若是个男子,怕是也要建功立业一番!”
别的不说,渊帝看人真不是一般的准!
杨凌一扬下巴:“陛下所言极是!”
“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将北羌公主放回北羌去啊!”
“那北羌公主亲口说过,她父亲很看重她,甚至有意栽培她继承首领之位。”
“她哥哥心生怨恨,这才借刀杀人,借机将她留在了大渊。”
“若是陛下能给她做个顺水人情,将她放回北羌,相信她一定会对陛下感恩在心的。”
“日后若真是她做了北羌首领,岂不是要比那个讨厌的哈茶苏强百倍?”
闻言,渊帝并没有再继续反驳,而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良久,渊帝才向杨凌开口道:“话虽如此,只不过他毕竟是一介女流……”
杨凌连忙道:“陛下放心,这个,我也早就已经打听过了。”
“北羌首领朝朗年迈,膝下只有这一双儿女。”
“将来北羌不是哈茶苏的,就是克丽娅的。”
“并且,退一万步讲。”
“如若陛下主动放克丽娅回北羌,她也一定会念及您的恩情,力促朝朗与北羌交好的……”
听杨凌说了这么一通之后,渊帝的心里竟也这样动摇了起来。
他没想到,这小子仅仅不过是三言两语,居然就能把自己给说服!
“胆敢先跟对方提出条件、再来和朕商量的,你杨凌是头一个。”
“也是唯一一个!”
“你所说的,朕会慎重考虑的。”
“你先跪安吧。”
“是!”
杨凌站起身来,向渊帝躬身行礼。
谁知刚转身走了几步,杨凌就又被渊帝叫住了。
“对了。”
“朕还有一事要问你!”
杨凌脚步一顿:“陛下,您还有何事?”
渊帝看上去有些犹豫,不过他还是拿出了杨北业呈上的那份名单,细细翻看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向杨凌缓缓开了口。
“曹政一案,牵涉官员甚广。”
“若是严惩起来,半数以上的朝臣,都要被拉去砍脑袋!”
“你曾经问过朕,究竟要做一个仁君,还是要做一个明君。”
“如今,朕可以明确告诉你,朕想做一个明君!”
“那么你也来告诉朕。”
“若要做一个明君,这些又该如何处置?”
说着,渊帝向杨凌扬了扬手里的名单。
自从杨北业将这份名单呈上来之后,渊帝就一直想看,却又不愿意看。
在这大渊的官场上,至清至纯之人,本就寥寥无几。
只要不是过分出格无能之人,渊帝也就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过多追究。
可如今,曹政轰然倒台。
他的拥趸就仿佛一棵巨木上依附着的藤蔓,也都随着他的陨落而四分五裂。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曹政死了,其他人也自然难咎其责!
只是,渊帝心里还在迟疑。
难道真因为一个人,杀上百人、甚至更多人么?
杨凌微微一愣。
原来自己无意间曾说过的一句话,竟被渊帝记到了现在!
“陛下,您不仅是仁君,更是一位明君。”
“一位充满仁德的明君,会恩威并施,给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驸马而已,论谋略、论才智,我如同蜉蝣一般,丝毫不可与陛下相提并论。”
“我相信,陛下只需要冷静下来,心里自然就会有决断!”
杨凌知道,渊帝此刻会问自己,实在是因为他心乱如麻,一时不知该如何决断,所以想要听听自己的意见而已。
若真要因此膨胀,开始对渊帝指指点点,那可就要死到临头了!
于是乎,杨凌换了一种更为谦卑、更为委婉的说法。
没办法,伴君如伴虎。
在皇帝身边,自然每句话都要思考再三、处处透露着小心才对!
听完杨凌一席话,渊帝的眼神疏忽间亮了。
这小子……
果然没有叫自己失望!
这还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你是说,让朕主动给这些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若在规定期限内,他们能主动认错,并归还所贪钱财,朕便可以与他们既往不咎……”
杨凌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陛下圣明!”
“诸位大人有了陛下这样的明君,只怕是做梦都要笑醒啊!”
“行了行了!”
渊帝皱眉摆手,“拍马屁的话,就不必在朕的面前说了。”
“此案涉及的官员数量庞大,若真要一一统计,只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说,朕该将此案交给什么部门管?”
杨凌的冷汗迅速流了下来。
这老登,还真把自己当成十万个为什么来问了啊!
“这个嘛……”
“都察院素来有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之责。”
“此案交给都察院来办,应该是最适合不过的。”
闻言,渊帝缓缓点了点头。
“既然你对都察院的职责如此熟悉,不如由你来出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曹政一案的后续,就由你来负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