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仁君与明君
作品:《穿书:我炮灰驸马夺气运,你大女主慌什么?》 “大叔?”
“你今天这是怎么了?”
“看上去脸色好差!”
朱雀楼的包厢内。
杨凌姗姗来迟,见渊帝脸色十分难看,还以为他是等自己等的不耐烦,有些红温了。
“没什么。”
渊帝随口答道,抬头瞥了瞥杨凌,“你小子,怎么每次都迟到啊?”
“你一个闲散驸马,又没什么事可干!”
杨凌“嘻嘻”一笑:“谁说我没事可干?”
“这不,我手里可是刚刚得到了一笔巨款!”
“巨款?”
那不就是昨天给他送去那六万两银子吗!
渊帝虽然心知肚明,但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好奇的样子。
杨凌神秘一笑:“还记得前段时间,我说要借给圣上的那六万两军饷吧?”
“说是借,其实我也根本没打算让圣上还我。”
“无论是身为皇婿还是杨家的后人,这六万两都算是我的一点绵薄心意嘛!”
“结果呢?”
“想不到圣上竟然执意要将这六万两还给我,说什么都拦不住!”
“大叔,你说说,这事儿整的……”
渊帝在心里疯狂问候杨凌的母亲。
若不是杨凌当初一口一个“不要脸”的指桑骂槐,这六万两银子,渊帝还真不一定会还给他!
但事已至此,杨凌无意间提起苏千叶,也算是为大渊充盈了国库。
曲曲六万两银子,就还给他便是了!
想到这里,渊帝不自然地咳嗽了两声。
“当今圣上仁德,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你和公主吃苦。”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答应过你的事情,自然也会做到的。”
“不过你刚刚说,你确实打算干点什么。”
“可与这六万两银子有关?”
这老头,好奇心还真不是一般的旺盛。
杨凌故意卖了个关子。
“那当然!”
“不过,我也只是刚刚有个想法而已。”
“具体该怎么实施,还要等我日后仔细规划了再说!”
“嗨,大叔,别光说我了,也说说你吧。”
“怎么前几天还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一见,就整个人都愁眉苦脸的!”
“像老了五岁似的!”
杨凌此话一出,渊帝身后的吕方脸都绿了。
普天之下,也只有这个杨凌在圣上面前,才敢这样说话!
而且,最关键的是。
无论他说什么大不敬的话,圣上还能一点都不生气!
大概这就是他杨凌的本事吧!
听了杨凌的话,渊帝的确没有生气,反而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身边不过是一些琐事而已,没什么好说的。”
“最近,我倒是对司马静的事十分感兴趣。”
“如今整个京城都在通缉她,身为她父亲,司马雄自然也难咎其责。”
“我想问你,如果你是当今圣上,你会如何处置司马雄?”
怪不得这老登今日愁眉苦脸的。
原来,是在苦恼,不知该如何处置司马雄。
“这个问题嘛……”
“我答不了。”
杨凌将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回答渊帝这个问题。
渊帝一时不解:“为什么?”
杨凌一板一眼地回答道:“圣上乃是九五至尊,无论做什么,都有圣上自己的绸缪与决断!”
“我什么身份,就敢站在圣上的角度,替他分析如何处置一个朝臣?”
“我杨凌还没狂妄到那个程度呢!”
渊帝深深地望了杨凌一眼,眼里满是欣赏与满意的神色。
还好,这小子相当有分寸!
并没有因为和自己过分熟稔,就得意忘形,肆无忌惮。
看来,他在其他人面前,也是这般谨言慎行!
杨北业当真是教了个好孙儿啊!
“没关系,这只是你我私下讨论而已,不算妄议朝政!”
“我先说说我的想法,你听听如何,再说你自己的。”
“这样总可以了吧?”
听到渊帝这样说,杨凌这才点了点头。
“……好吧!”
“大叔,你先说!”
渊帝沉思片刻,道:“公主的安危,关系着天家的颜面。”
“司马雄一双儿女这样做,显然是威胁到了天尊。”
“若我是皇帝,大概会免了司马雄的官,让他告老还乡,远离京城!”
听到这话,杨凌却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
“大叔,你这是一个仁君会有的想法。”
“却不是一位明君该有的想法!”
渊帝的脸色,明显变得阴沉了不少。
他做了这么多年皇帝,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敢教他仁君该怎么做,明君又该怎么做!
“此话怎讲?”
杨凌收起笑脸,认真分析道:“如果当今圣上因为天家颜面,而要惩治司马雄,必不可能只是罢了他的官。”
“世人皆知司马雄为官清廉,做这个官,并没有让他捞到多少油水!”
“所以,若要为了天家颜面而惩戒他,办法很简单。”
“一个字,杀!”
“大叔不愿意杀他,证明大叔还是发自心底,认为他是无辜的。”
“而这,恰恰是一位仁君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渊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按照你的说法,仁君不会杀他,那明君就会对他痛下杀手了么?”
“当然不是!”
杨凌继续道,“随随便便就砍了人家的脑袋,那可不是明君,而是暴君了。”
“真正的明君所信奉的,无外乎这两个字——”
“不杀!”
“不杀?”
渊帝轻轻皱眉,“可司马雄那一双儿女毕竟犯下了重罪。”
“不杀,怕是只会让世人觉得,天家颜面只是个天大的笑话!”
杨凌摇头。
“怎么会呢?”
“犯罪者乃是司马进与司马静,而他二人也都已经受到相应的惩罚。”
“司马雄最多,也只是个连带责任而已。”
“而且,还罪不至死!”
“更何况,当今圣上留着司马雄,一定还有他的用处。”
“民间也并未听说,有官员联合起来,弹劾司马雄的消息。”
“既然如此,那便小惩大诫,罚他日日早朝后,到崇华殿里诵经礼佛,为公主祈福。”
“罚他个十天半个月,让他狠狠长一长记性!”
“这样一来,岂不是既保全了天家颜面,又不会错失一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