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奇经八脉
作品:《凡骨烬,敕天符》 林莫凡竟然对着那个方向,极其艰难地牵扯着嘴角,挤出了一个笑容,一个表示“我还行”的笑容。
云清子显然捕捉到了这个笑容。
他那张常年平静无波的脸上,先是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讶异。
随即,那紧抿的唇角也缓缓向上弯起了一个浅浅的弧度。
他没有说话,又对着林莫凡,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这个无声的回应,像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林莫凡的心田。
她重新闭上眼睛,死死扣住桶壁,将全部心神沉入对抗痛苦,这一次,虽然依旧痛苦难当,但她的心,却比上午稳了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便在痛苦与恢复的循环中度过。
每天晨起,迎着微熹的晨光,承受第一次药浴的锤炼。
每一次踏入药桶,都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每一次的痛苦,都实实在在地比前一次减弱一分。
药力的霸道依旧,冲刷筋骨,涤荡经脉的力度并未减轻,但林莫凡的身体,却在以惊人的速度适应着、改变着。
午时,云清子会准时送来简单的饭食和一枚青灵果。
青灵果的清甜与滋养,是她熬过痛苦后最珍贵的慰藉,让她破碎的精力得以迅速凝聚。
下午,第二次药浴。
痛苦依旧,但已不再是无法承受之重。她甚至能在剧痛的间隙,清晰地感受到药力如同无数细小的凿子,在她体内滞涩的“河道”中艰难却坚定地开凿着,将淤积的“泥沙”一点点冲开带走。
身体深处,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感,正在缓慢却真实地滋生。
傍晚,沐浴更衣,清洗掉排出的污秽。
水中的杂质,从最初灰黑粘稠的油膜,逐渐变成淡灰色的絮状物,再后来,只剩下一些极细小的、不易察觉的沉淀。
她的皮肤,不再是那种风吹日晒的粗糙暗沉,开始透出一种温润的光泽,仿佛蒙尘的玉石被渐渐擦亮。
原本因营养不良而显得瘦弱的身躯,在药力的滋养和对抗痛苦的消耗中,并未变得臃肿,反而线条变得紧实流畅,蕴含着一种内敛的力量感。
最明显的是精力,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疲惫,眼神清亮有神,仿佛体内沉睡的力量正在苏醒。
到了第七天下午也是最后一扬药浴。
林莫凡踏入药桶的动作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滚烫的药液包裹全身,熟悉的灼热刺痛感袭来。
这一次的痛苦,已经锐减到她完全可以忍受程度。
她盘膝坐稳,不再需要死死扣住桶壁来对抗身体的颤抖。
她闭上双眼,心神沉静。
这一次,她没有被动地承受痛苦,反而主动地引导着那依旧霸道的药力,按照《引气诀》中描述的路径。
在体内缓缓流转,虽然还无法真正引气,但这份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力,已是天壤之别。
“夫天地有炁,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引气之始,当澄其心,遣其欲,凝神守一……”
半个时辰,在专注的默诵和对身体的细微感知中,悄然流逝。
当云清子宣布时辰到时,林莫凡自己扶着桶沿,稳稳地站了起来。
她跨出药桶,虽然身体依旧残留着酸软和疲惫,但脚步已不再虚浮,眼神更是清亮得惊人。
皮肤在药液的浸泡下泛着健康的红晕。
云清子看着她,眼中终于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许:“七日熬骨锻筋,凡儿,你做得很好,洗筋伐髓已成,体内杂质尽去,经脉初通,筋骨已健。”
“如今你这副躯壳,已为引气入体,筑下了坚实的根基。”
林莫凡感受着身体里那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隐隐流动的力量感,心中对云清子充满了感激。
云清子递过干燥的布巾和干净衣物:“去清洗干净,换好衣服。”
“今晚戌时,来为师书房,为师为你讲解人体经络穴窍之秘,明日起,便正式传授你引气入体之法。”
戌时初刻,新月如钩,清辉洒落竹楼。
林莫凡穿着干净柔软的鹅黄色衣裙,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房那张崭新的竹椅上。
书桌上点着一盏造型古朴的油灯,灯芯跳跃着稳定的橘黄色火苗,将不大的书房映照得温暖而明亮。
空气中弥漫着新竹的清香和淡淡的灯油气味。
云清子坐在书桌对面,神情肃然。
他面前铺开了一幅材质奇特的卷轴。
卷轴展开后足有三尺见方,底色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米白色,上面并非画着山水人物,而是用极其精准,纤细的墨线勾勒出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无数细小的圆点。
“此乃《周天经络总枢图》。”
云清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欲引气入体,行气周天,必先知悉人身之根本经络与穴窍,经络,乃气血运行之通道,亦为灵力流转之路径。”
“穴窍,乃经络交汇之节点,亦是沟通天地、吸纳灵气之门户,不明经络,不辨穴窍,引气便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凶险万分。”
他的指尖轻轻点在卷轴中心一个位置:“此处,为‘丹田’,下丹田,藏精之所,位于脐下三寸深处,乃人身气海之根本,亦是引气入体后,灵力最终汇聚,温养之所在。”
他看向林莫莫凡,“此乃重中之重,需时刻谨记。”
林莫凡点点头,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云清子的指尖和他所指的位置,将“丹田”二字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云清子的指尖开始沿着卷轴上那些纤细的墨线缓缓移动,声音沉稳而清晰地讲解着:
“人身经络,分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如江河干流,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他的指尖沿着一条粗线从胸腹向下肢延伸,“此乃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穴……”
他一边说,一边点出沿途几个重要的穴位名称和位置。
“奇经八脉,则如湖泊水库,调节、蓄溢十二正经之气血,其中,尤以‘任督’二脉最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