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复读生
作品:《非自然死亡》 狄清明看到这坨夹生饭,第一句话说的居然是米的品种。
“这你都知道!”
“我买的多,超市里就它最便宜。”
说来挺有意思,狄清明一个送外卖的,自己平时却很少点外卖。
“那什么,我这上边发的福利米都还在呢,一会儿你都搬回去,还有几桶油也带上!”
宋猛的关注点没在米上,一看狄清明瘦条条的,立马化身爱心人士。
“这些篾条去芯留皮,削得很薄,高温半脱过水,抻拉起来有韧劲!”
没接宋猛的话,狄清明戴上手套,开始近看插在尸体肉里的竹篾。
“这是纸人的扎发没错,现在流传下来的扎纸人,用芦苇的多,用篾的少,看这身篾的扎实程度,绝对是扎纸匠才做得出的,不过,扎活人体内还是头回见。”
纸扎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就兴起了,到宋代以后,扎纸人、纸马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祭祀活动。
流传至今,祭祀几乎退出历史舞台,扎纸又转为祭奠先人延续。
“呕……这又是夹生饭又是纸人的……肯定是招鬼错不了……呕……”
门口,李万水抱着垃圾桶凑过来,边说边吐。
“这些篾条是生前穿进去的,还是死后?”
贴完最后几个标签,瓶叔站到狄清明对面,重新戴上手套:“是死后穿的,不过我有个疑问,按照篾条的数量跟编织质量,编完全身得花多长时间?”
死亡时间算他十点,老门卫发现死者是十二点十五分,中间凶手还得把尸体挪去四中四楼的教室。
这么短的时间里,一个人很难办到。
“凶手有可能不止一个!”
狄清明知道瓶叔想说什么,他不是扎纸匠,具体时间也无法估算。
“死者身份,大雷刚确定了,是四中的学生,叫龚毅,23岁,复读生,309班的。”
宋猛瞥了一眼工作群,说到复读生时,还加重了咬字。
“309!高三班!我表弟也在这个班上!”
当下,李万水脸上的惊讶一点不比宋猛少。
“那感情好,明天喊他上这一趟。”
“没问题,我跟他打个招呼,他热心肠,肯定愿意。”
对于失眠的闲人来说,夜晚格外漫长,但对于活多到起飞的忙人来说,天亮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狄清明跟李万水一直没走,瓶叔把篾一节节从死者体内全部取出,再重新复原出凶手搭建的骨架。
这是个缜密的活计,狄清明也能帮上些忙。
第二天一早,李万水的表弟小董早早赶到。
人一进门,就被宋猛请到会议室聊去了。
小董和死者龚毅是同班同学,班上除了龚毅还有几个复读生,但他们都是去年高考没考好的。
像龚毅这样,复读了五年还在念高三的,有且仅有一个。
“这个龚毅连考了五年都没考上好大学?”
在宋猛看来,复读的目的就是弥补上一次发挥失常的遗憾。
如果成绩本来就不好,那就不存在复不复读的。
“怎么说呢,龚毅当初高考加上复读的这五年,一共考了六次,六次都考上了重点,但是他一个都没去上。”
小董朝李万水看了一眼,两人作为四中这个学习工厂的受害者,对龚毅可谓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个是个人都想卷铺盖跑的地方,一种堪比苦行僧的生活,龚毅居然整整过了八年。
宋猛摸着下巴,故作深刻道:“六个重点大学都瞧不上,咋地,他想上天啊。”
他这副正儿八经开玩笑的样子,把李万水逗得直乐。
小董想笑又不敢笑出声,拳头捏得邦硬:“他想考菁华,但分数一直差点。”
“那这个目标确实挺大,考个回把两回能理解,一直揪着不放就太轴了。”
最高学府每年招录的名额和分数线摆在那,第一批先录各省市的状元,录完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龚毅轴得不止一点半点,颇有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态度。
“老师劝过他很多次,上个月高考放榜,他的分数能上人民大学了,可他就是不肯去。”
对于绝大多数在四中苦读的学子而言,能上重点,就算对得起三年炼狱,唯独龚毅不这么想。
“合着他不光是高考钉子户,还是行走的凡尔赛呢。”
宋猛小词一套一套的,左手边,大雷突然插话:“会不会是龚毅家里条件不好,我听说复读不用学费还有钱拿。”
这个理由不充分,很快被宋猛驳回:“好大学有奖学金,能勤工俭学,有家教介绍,食堂还便宜,花不了多少钱。”
对此,李万水跟小董也点头同意。
小董甚至还说:“真差钱第一年就应该去上大学,现在都能出来挣钱了。”
说完又觉得太武断,思索片刻,人又找补道:“他家具体情况我不清楚,这人平时独来独往惯了,不怎么跟同学打交道,不是在做题就是在背单词。”
“瞧瞧,孩子都快走火入魔了,想当年我要是有这劲头……唉,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少壮不努力,老大警队做兄弟!”
“哈哈哈……”
这回,李万水愣是没憋住,捂着肚子大笑出声。
屋里的氛围,因为宋猛时不时的玩笑轻松了不少,起码小董很愿意继续聊下去。
“哦,对了!龚俊还有个怪癖,每次大考试前三天就开始绝食,只喝水,不吃饭,要考完最后一科才吃东西。”
因为这个怪癖,同学们还在背后给龚毅起了个外号,叫他饿死鬼。
聊到正经的细节上,李万水很快收住笑:“高考得考三天呢,六天不吃饭,笔都拿不稳吧。”
他的疑意,宋猛马上做了对应的解释。
“你不懂,人越是饥饿的状态下,头脑越清醒,这可能就是他六次高考都稳定发挥的原因,是个狠人,要是还在,日后定能成大事。”
话音刚落,他又把话头转向小董:“你高考考多少分?”
后者也是没想到,在警察局都逃不过被问分数。
只好无奈摇头:“我考得一般,不准备在国内读了。”
“留学啊,小样家里条件不错嘛。”
宋猛老觉得在哪见过小董,就是想不起来是什么场合。
还是小董自己透露:“还行吧,我在宋叔的生日宴上见过你。”
“难怪,你认识我妹妹?”
“我们是初中同学,后来念高中,我爸硬让我去四中冲刺。”
……
根据小董所描述的,把龚毅在四中的片段式校园生活拼凑在一起,活脱脱一个学习狂魔的形象。
然而在家属赶到后,这个形象又丰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