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大骊国运,系于一人!

作品:《剑来:我开杂货铺,齐静春求我出山

    林安猛地发现自己一步棋走错,马上就要丢个大子,下意识就伸手把那棋子给拿了回来。


    “哎呀,这步不算。”


    宋构和巷子对面阴影里的刘三思,瞬间石化。


    悔棋?


    不!


    高人行事,岂能用“悔棋”二字来揣度!


    刘三思手中的笔杆剧烈颤抖,几乎要捏碎了。


    他激动地在小本本上写道:“先生一言,可定军心!落子无悔,是为定数!然勘破胜负之外的杀劫后,又随手捻起棋子,于红尘之中,重定乾坤!此等视天地规则如无物之姿,真乃神人也!”


    宋构更是如遭雷击,醍醐灌顶!


    “原来……是这样!”


    “胜负是规则,规矩是规则,但这些都只是表象!”


    “先生这是在告诉我,真正的掌局者,不仅要遵守规则,更要能随时打破规则,甚至……创造规则!”


    一局棋,硬生生下了一个时辰。


    林安的耐心彻底告罄。


    “不玩了,太磨叽了,没意思。”


    他嘟囔一句,干脆利落地拿起自己的老帅,主动朝着对方的炮口上撞了过去。


    自杀。


    用最直接的方式,结束这场无聊的对局。


    然而,就是这匪夷所思的最后一步,让宋构整个人都凝固了。


    他的瞳孔先是剧烈收缩,随即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竟有热泪夺眶而出!


    “啪!”


    他将手中的玉石棋子重重拍在桌上,对着林安,深深地,深深地拜了下去,额头触地。


    “先生!学生……悟了!”


    宋构的声音都在颤抖,带着哭腔:“为君者,为天下苍生,必要之时,当有‘舍我其谁,以身殉道’之大决心!先生以帅亲身犯险,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以自身性命,为我等开辟万世太平之路!”


    “此等胸襟!此等气魄!晚辈……没齿难忘!”


    林安:“啊?”


    不是……这他妈也行?


    我就是单纯的不想下了而已啊!


    宋构输的是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捧着那副被“点化”过的棋盘,千恩万谢地离去了。


    在他心中,这盘棋里蕴含的,是足以安邦定国,流传千古的无上智慧。


    当晚。


    一份详细到每一个呼吸、每一个眼神的“手谈问道记录”,连同宋-构皇子那篇文采飞扬、情感真挚的“观棋心得”,被连夜送入皇宫,摆在了大骊皇帝的龙案之上。


    皇帝看着报告,又联想到国师崔瀺近期在朝堂上那几次神鬼莫测的布局,据说灵感源头,同样是这位林先生。


    烛火摇曳,映着他变幻不定的脸。


    良久,他吐出一口浊气,缓缓点头。


    “传国师,崔瀺。”


    自“玉盘问道”之后,大骊皇帝对自己那位素来看不上眼的儿子宋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以往是藏不住的嫌弃。


    现在是压不住的赞许。


    朝堂之上,皇帝不止一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赞宋构“心性沉稳,渐有储君之风”。


    这让满朝文武百思不得其解。


    唯有国师崔瀺,轻抚长须,含笑不语,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高深模样。


    他知道,陛下,这是彻底信了。


    信了那位杂货铺里的林先生,是足以镇压大骊一国气运的在世圣贤!


    而宋构,作为当今世上唯一能与那位先生“手谈问道”的皇子,其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不可同日而语。


    “大骊得此高人,国运昌盛之兆啊。”


    这句私语,开始在京城最顶层的圈子里,如风一般流传。


    越来越多的大臣和背后势力,开始相信,在骊珠洞天那片不起眼的巷弄里,住着一位能够左右大骊未来的神秘存在。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也因为这个传闻,悄无声息地向皇帝和国师一派靠拢。


    谁会傻到去得罪一位连皇帝都要恭敬请教的“活神仙”呢?


    林安对此,一无所知。


    他只觉得,最近的日子,过得特别舒心。


    自从那个皇子三番两次跑来送礼之后,巷子口那些乱七八糟的求道者、江湖客,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肯定是崔瀺那老狐狸干的。”


    林安乐得清静,每天开门晒太阳,躺在小马扎上看剧,日子过得比神仙还快活。


    “这才对嘛,我就是个开杂货铺的,别老来烦我。”


    他并不知道。


    他铺子周围的“安保”级别,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


    明里暗里,不知有多少大内高手和国师府的修士,正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这方寸之地。


    任何可疑的陌生人,都会在百米之外,被各种“意外”和“巧合”劝退。


    这份清静,是整个大骊王朝,用尽心力为他一人营造出来的。


    与此同时。


    关于“大骊高人”的消息,仿佛插上了翅膀,越过雄关,飞渡大江。


    通过各国间谍、豪商、游历修士的渠道,传到了周边列国的案头。


    北莽王朝,单于金帐。


    这个雄踞北方,一直与大骊在边境线上厮杀不休的草原帝国,此刻也收到了一份来自南方的绝密情报。


    “高人?隐世圣贤?”


    北莽国主,一个体格壮硕如熊罴的中年男人,看着密报,发出不屑的冷笑。


    “我看是大骊那些南人被我们打怕了,故弄玄虚,编出这种鬼话来吓唬谁!”


    金帐之下,一位身披黑袍,脸上布满诡异刺青的老者,缓缓睁开眼,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在摩擦。


    “陛下,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


    此人,正是北莽国师,呼延灼。


    一个以手段狠辣,修为莫测而闻名于世的恐怖人物。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呼延灼的眼中闪烁着蛇一般的幽光,“大骊国师崔瀺,阴险狡诈,却从不信口开河。能让他和骊帝都如此推崇备至,此事,必有蹊跷。”


    “国师的意思是?”北莽国主收起了轻视。


    “无非两种可能。”


    呼延灼伸出两根干枯如鹰爪的手指。


    “其一,大骊真的出了一位我们无法想象的人物,那我们必须重新评估南侵大计。”


    “其二,这是大骊君臣设下的一个局,一个引我们上钩的巨大陷阱。”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阴冷。


    “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必须去亲眼看一看,探一探虚实。”


    “臣,想派人去会一会这位大骊的‘高人’。”


    另一边,大骊京城,国师府。


    崔瀺看着手中来自各方的密报,眉头紧锁。


    他敏锐地察觉到,平静的水面之下,周边各国的暗流,正因为先生的存在,而变得汹涌狂暴。


    “先生威名远扬,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是好事。”


    他喃喃自语。


    “但,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只怕……会引来更强大的窥探者。”


    “看来,得再做些准备了。”


    他并不知道,自己这番堪称杞人忧天的担忧,是多么的多余。


    因为在他眼中那位“秀于林”的绝世高人,此刻正烦躁地挠着头,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不停转圈的加载图标。


    “狗日的!”


    “这破地方,连个4G网都没有!新出的沙雕视频都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