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搞定装修队

作品:《重生1996:我只想暴富

    大厅里鼓乐一响,标志着宴席进入新阶段。


    十几个伙计鱼贯而入,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菜——


    烧鸡、白切肉、红烧鱼,摆上桌时香气扑鼻,桌面瞬间热闹起来。


    酒也跟着倒满,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有人大口吃肉,有人抹嘴吹牛,几句荤素笑话一抛,气氛热烈如火。


    外国人吃得拘谨,挑挑拣拣,尝一口便摇头,看似毫无兴致。


    这时,服务员送上最后的压轴硬菜——卤肘子。


    一只只硕大饱满、金黄油亮的肘子被安置在餐桌中央,肉皮泛着诱人的琥珀色光泽。


    浓郁的香气随热气弥漫开来,混合了数十种香料的卤汁与猪肉本身的丰腴肉香交织,瞬间盖过席间其他味道,成为绝对主导。


    有人打着饱嗝调侃:“哎呦,这硬菜现在才来,肚子都快没地方了!”


    话音未落,就近有人已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尖轻轻一戳那颤巍巍的肉皮。


    “滋啦——”一声轻响,酥糯的肉皮应声破开,饱满的油汁瞬间迸溅出来,浸润了下方的瓷盘。


    露出的肉质呈现出完美的枣红色,紧实而不失细嫩,酥烂中又分明带着胶质和筋络的韧劲。


    好奇之下,几乎所有人都伸出了筷子。


    轻轻一挑,连皮带肉蘸满深色浓稠的卤汁,送入口中。


    下一刻,卤香、肉香、脂香在舌尖交织,酥烂与胶质滑腻的口感令人忍不住发出满足的惊叹。


    桌边一瞬寂然,只剩下专注的咀嚼声。


    魏强见状,不由得哈哈大笑,满脸与有荣焉:


    “我就等着这道菜呢!这可是青山小兄弟的独门手艺!”


    苏凌月笑意盈盈附和:“李先生真是深藏不露,翻译在行,手艺也惊人。”


    李青山谦虚道:“混口饭吃罢了。”


    魏强忍不住介绍:


    “他不光会卤肘子,摊子上的鸡架、鸡腿、黑鸭、拌面,样样都是绝活。


    现在天天在咱罐头厂门口排长队,去晚了毛都抢不着!”


    “真的吗?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尝尝李先生的手艺。”


    苏凌月的声音中藏着几分雀跃。


    回国以来,她的神经好像第一次放松下来。


    李青山礼貌回应:“随时欢迎。”


    福满楼饭店老板何璞玉连锁店开遍全省各个城市,原本兴趣不大。


    但看众人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挑挑拣拣的外国人,吃得满嘴流油,不禁夹了一筷子。


    肉一入嘴,他双眼放光。


    鼻腔里先是扑鼻卤香,再是脂肪与肉纤维交织的层次感,竟让他下意识闭了闭眼。


    “好……好味道!”


    他放下筷子,笑容里多了几分意味不明的深意。


    嘴上夸赞,心里却飞快打起了算盘——


    要是能把这种肘子放进饭店的菜单里,不光源城分店,省城也能火上一把。


    他暗暗记下了李青山的名字,决定找机会去摊子看看。


    ……


    宴席渐散,鼓乐与觥筹声逐渐远去。


    李青山从热闹里走出来,心底一片清明。


    他回家休息片刻,算起了账。


    买完房子产权,手里还剩下三千多,加上今天二百三十个肘子进账两千三——


    是时候动手翻盖房子了。


    他拿出纸笔,开始规划商住两用房:


    厨房要按大型饭店规格设计,一台大灶台足矣,其余采用液化气灶,方便又省力。


    自来水必须接好,水池至少两个,洗菜洗肉两不误。


    储藏室要宽敞,为冰柜留出位置。


    卧室安排上自己一间,青禾长大了,也要一间,再预留一间客房。


    说干就干,他规划完,揣着设计草图,直接去找薛刚。


    薛刚从食品厂下岗后,和自己在乡下当木匠的哥哥薛强,找了几个人,组了一个工程队。


    手艺、信誉都不错。


    他踏进薛刚家的门时,薛刚和薛强正抹着手里的锯末,看到他,神色微微僵住。


    “青山,有事儿啊?”


    李青山点点头,语气平静:


    “我那旧房子准备翻修,想到你们,都是自己人,就先来找你们。”


    屋子里沉默了片刻。


    两双眼神交换,薛刚支支吾吾:


    “这……修房子可不是小数目,怕你……呃,周转不过来。”


    薛刚前阵子刚拿到李青山欠的一百块钱,那钱拖了五年。


    装修费不是小数目,真要收不到钱,那他的家底都要赔进去。


    薛强轻轻推了薛刚一把:


    “大兄弟,我们现在手里不少活,你看看要是能等的话,明年开春,我们给你盖。”


    李青山心中了然,却没有辩解。


    只是笑了笑:“行,我懂。”


    原本想的是,让街坊兄弟们挣点收入。


    既然他们还心存顾虑,那就不必勉强。


    之后,他去了建材市场。


    九六年的建材街,一溜旧招牌:


    红砖、石灰、瓷片,门口堆着沙石,灰尘在阳光里漂浮。


    挑担子的小工吆喝着,手推车轱辘“吱呀吱呀”滚过。


    李青山正打量着几家装修队,忽然听见不远处有女声,与人争执。


    循声望去,苏凌月正与承包商对峙,指尖紧压着一沓设计图纸,唇线绷直,冷意逼人。


    “合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你们偷工减料,就是违约。”


    对方满脸不耐烦:


    “苏总,您是读书人,不懂这些。


    厂房盖起来,谁能管里头少点钢筋?照样能用!”


    场面一时僵住。


    周围人看热闹,却没人插手。


    李青山走过去,淡淡开口:


    “合同都写了的事,还能赖掉不成?”


    承包商见来人高大沉稳,眼神又冷厉,心里一虚,嘀咕了两句,灰溜溜避开。


    苏凌月愣了一瞬,面色柔和下来。


    “李先生?”她轻声试探。


    李青山点点头:“真巧。”


    她轻轻一笑,眼神中少了冷意,多了几分真诚:


    “上午多亏了你帮忙翻译,不然,场子上我怕要被他们看轻。”


    李青山嘴角轻勾,眼神带着淡淡笑意:


    “放心,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倒是你,要是少了这份镇定,我可得跟着紧张。”


    她挑眉,嘴角微微上扬,心里有些意外又好笑。


    李青山顺势靠近半步,语气低沉又带点轻佻:


    “能帮上忙,我自然乐意。


    要是下次还需要,我可不保证会收敛这份小聪明哦。”


    她愣了一瞬,眼底微微闪光,随即轻轻笑出声来。


    她凝视着眼前这个男人,沉默片刻,忽然说道:


    “我苏家新设冷链物流厂,将来若是你生意需要,我一定全力相助。”


    话落时,她的眼神很认真,不是敷衍的应酬。


    那份清冷美艳的外表下,竟带着几分由衷的尊重——甚至是隐隐的仰慕。


    李青山微微一笑,语气轻松而带底气:


    “多谢,你的心意,我记下了。”


    说完,他没有多停留,跟苏凌月告别,动身去找装修队。


    李青山毫不拖泥带水,迅速联系好装修队,定下第二天开工时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