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背刺!!!
作品:《漂亮知青返城后,和禁欲军少一胎又一胎》 一旦到稽查大队登记,那就这辈子有了污点,洗都洗不掉!
别说回城,就连在发展最落后的农场,他都得遭人白眼!
村里同一时间炸开的窃窃私语,如同潮水席卷,将他彻底淹没。
可真正成为压倒性稻草的,却是知青点几个同屋住着的人。
“一开始我还不相信呢,可周学军说得有鼻子有眼,我也就被带偏了。”
“之前他跟晓芸多次讨要粮食不得,肯定怀恨在心,却没想到是这阴招!”
“周学军,我们跟你住在一起都嫌恶心。”
几人面色恶寒,纷纷嫌弃地往后退。
谁也不愿意再跟周学军站在一起,生怕污了自己的名声。
这下,周学军彻底慌了,他下意识地看向杨金月。
可杨金月躲在她爹后头,死活不肯出来。
一瞬间,刺骨的寒意弥漫。
在这炎炎盛暑天,周学军甚至觉得后背顺着椎骨在凝结冰渣,冻人的紧。
杨宏富眼里神色阴狠,片刻间有了决断。
他再看向周学军的眼神,无异于是弃子!
“周学军,没想到你身为知青,却做出这龌龊脏事!”
“现在人证俱在,你还有什么好说,居然还连累我闺女,简直是罪不可恕。”
周学军浑身一颤,震惊地抬起眼,“大队长,这话可不能这么说!”
“要不是有杨金月的帮忙,消息能传得这么快?”
“我们不过就是闲聊天,谁知道会有今天这局面!”
“苏晓芸,你少抓着不放!”
事已至此,还在死牙嘴硬?
苏晓芸面色冰冷,已经懒得再说。
保证书的纸页被热风拂动,她好整以暇地瞥了眼。
上面两人的名字可清晰得很啊。
“周学军是始作俑者,造谣在先。”
“而杨金月也跑不了,他是帮凶,在村子里以讹传讹,加大了不良影响,甚至还添油加醋说我在城里给人当小三!”
“几个婶子当时在地头不是说的有理有据?现在认不认?”
她眯着眼睛看过去。
被眼神扫到的几个妇女,瞬间起了满胳膊的鸡皮疙瘩。
这话可咋答?
要是不说,被公社处分记过的可就是她们了!
没了工分和粮食,这旱灾可咋熬。
几个妇女对视一眼,连忙站出来,“对对对,当初就是金月丫头跟俺们这么说的!”
“有理有据的,说得跟真的一样哩!”
“俺们没啥文化,听听就过去了,苏知青你可别往心里去啊。”
“虽然话是这么传的,但俺们压根不信,听一耳朵就得了。”
这会儿的话,一个说得比一个漂亮。
躲在后面的杨金月脸色刷白,甚至没了半点血色。
完了,全完了,这是滔天大背刺!
现在被乡亲指证,就算是她爹也保不住啊!
一道人影正气势汹汹地往这边来。
杨金月更是瞳孔猛缩,正是支书李秉成!
反观一旁的周学军,嘴唇哆嗦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眼瞧支书就到了,杨宏富牙一咬,心一横,当即指着周学军厉声喝道:“你这个挑事精,还敢编排知青!”
“我们石岗村是搁不下你这尊大佛了,立刻发配去农场!”
“我闺女是被你教唆的,我自会在大队管教!”
三言两语就把主次责任撇清。
苏晓芸讥讽勾唇,“周学军,你都听见了吧?你就是块砖,哪有用往哪搬。”
“真出了事,只有堵窟窿背黑锅的份!”
清亮的嗓音不重,却跟把刀子似的,直直往人心里扎。
周学军先是愣在原地,随后突然笑了起来。
笑声癫狂,又掺杂着绝望。
“杨金月,你口口声声说喜欢我,没想到事到临头各自飞!”
“当初不是你跟我一起商量想的办法?说传苏晓芸的谣言就能把她逼走!”
“这事儿力你也没少出力,现在就成了我拉你下水?”
“有个当大队长的爹就是好啊,处处都能包庇!”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藏着掖着?正好支书也在,我知道的事可不止这些!”
轰!
杨金月当场如遭雷劈,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苏晓芸对这一幕很满意,狗咬狗的戏码可不常见。
今天闹了这么出,周学军这辈子再想翻身都难!
回城?
这辈子就等着在农场猪圈待到发烂发臭吧!
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自寻死路。
李秉成虽说来得晚,却把事情经过听得清楚。
他吹胡子瞪眼的站在人群前,忍无可忍,一脚就踹上了周学军胯骨!
“看来我之前对你们的警告还是太轻!”
“周学军造谣,编排污蔑知青同志,不思悔改,性质十分恶劣!”
“不用报备公社,我现在就对你处分,立刻送到农场接受三个月的思想改造!额外扣除半年工分,改造期间不得回城!”
“还有杨金月,几次三番挑拨对立,扣半年工分,关禁闭一个月!”
“子不教父之过,杨宏富身为大队长,疏忽管束,写一份书面检讨给我!”
“再敢惹起事端,我看你这大队长也别当了。”
支书语气严厉,声声斥骂。
硬是骂得一老两小不敢抬头。
杨宏富后槽牙咬得生疼,却不敢吱声。
他算是被这俩小兔崽子害惨了!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
现在不仅要写检讨,就连停职时间都被拉长。
李秉成在村里的话语权会更重。
将来村里谁还听自己的?
苏晓芸站在一侧,冷冷看着杨宏富阴沉如墨的脸。
这都是他们应得的。
再敢不长眼地往前扑,她有的是手腕等着他们!
现在正是上工的时辰,支书遣散了大家伙,连带着从苏晓芸手里收走了那张保证书。
这事告一段落,周学军今天就要起程前往农场。
苏晓芸别提多高兴了,走路都哼着轻快的调。
以后知青点住着,没了碍眼的人,空气都变新鲜了!
左右地里农活暂时先耽搁下来,苏晓芸也没急着回去,而是转身直奔知青点。
男知青住着的那屋,木门敞着。
周学军脸色难看,不断地往包袱里收拾东西。
实际上也就两件打了补丁的衣裳,和用来装样子的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