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别想再翻身
作品:《漂亮知青返城后,和禁欲军少一胎又一胎》 看着周学军满是慌乱的脸,苏晓芸的恶劣心思瞬间被激发。
不紧不慢地晃着手里烤红薯,香糯的甜味直往人鼻子里钻,周学军忍不住地咽了咽口水。
“你家能给你运作什么?你娘还指着你每个月的粮食往家里寄呢吧。”
轻飘飘的一句话,把周学军强撑起的底气瞬间砸塌!
然而,这还没完。
“下乡当知青有工分补贴,还能在大队拿粮食,你每个月省着口粮,想尽办法从我这儿骗,不就是为了养活一家老小?”
“装什么城里子弟,你当我看不出?呵。”
苏晓芸的每个字都往他心窝子里扎。
周学军的脸色越来越白,甚至腿脚都在发软,浑身血液在这一刻好似被冻住!
她……她居然什么都知道。
同样,这也是周学军费尽心思想要掩盖的事实。
可如今却被苏晓芸当众揭丑。
整个知青点的人差不多都能听见,他脸色愈发难看,嗓音里都在发颤,“你、你别想凭着一张嘴就胡扯,败坏我的名声!”
“忘恩负义的贱女人,别忘了当初下乡遇到困难是谁帮得你!”
终于,他把压在心底的最后一张底牌亮了出来。
他咬牙切齿,恶狠狠地盯向苏晓芸,都是这女人逼他的!
他就是要让苏晓芸的名声变坏变臭!
这句话几乎是周学军从嗓子里嘶吼出来的。
苏晓芸倚在门前,似笑非笑,“你顶多对我说了两句话,可你三番两次从我这骗去粮票和钱。”
“你不仅人长得丑,思想觉悟也有问题!”
“还好意思腆着脸瞎哔哔?”
“忘恩负义,欺软怕硬,还攀岩附势!”
“自打大队长被暂停了职务,你巴不得避嫌呢吧?”
接连几句话堪称妙语连珠,打的周学军毫无反嘴的余地。
他袖口里的拳头死死攥紧,眼泪都几乎快喷出火来。
好个伶牙俐齿的贱女人,以前果然是装的!
不等周学军再说话,周围几个知青早就窃窃私语的议论开。
神色各异的眼神戳在他脊梁骨,周学军视线左右飘忽,不敢抬头。
甚至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他心里怒火蹭蹭涨,刚想斥骂苏晓芸几句,苏晓芸早就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多看这软饭男一眼,她都能把隔夜饭吐出来。
这时候,天色早就彻底暗了下来,外头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苏晓芸端着饭食到炕桌上,而冯晚晴却把自己埋在被里,单薄脊背颤的厉害。
“晚晴?”
她伸手拍了拍炕上隆起的鼓包。
可骤然间,冯晚晴却发出一声尖叫!
看得出来,今晚的事应该在她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
苏晓芸叹了口气,尽力把声音放轻,“这里没人会伤害你了,咱们先把药喝了好不好?”
连说带哄了半天,冯晚晴这才从被子里出来。
一张翘脸闷得全是汗。
苏晓芸抿了抿唇,不知道该从何处安慰起。
在这混乱的年月,女人长得漂亮,有时候也是一种罪。
除了拼尽全力地保护自己,别无选择。
折腾到后半夜,总算躺到了炕上。
苏晓芸身上盖着一层薄毯,清亮眸色在黑夜中闪过光亮。
她辗转反侧,想着最近发生的种种。
脑袋里走马观灯似的闪过,有一开始石岗村乡亲对她的针对和偏见,有干农活磨破的手心血泡。
同时还有霍从璟坚定不移的信任。
从那次在草垛子前的维护开始,他好像从未怀疑过自己。
苏晓芸唇瓣抿紧,心中闪过沉思。
她不由得回想起那次在山上,霍从璟提起小时候被救的事。
难不成两人之前认识?
可原主没有这段记忆啊。
想着想着,最后竟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熟。
翌日,天刚蒙蒙亮,苏晓芸就被公鸡打鸣声吵醒了。
这公鸡就养在隔壁婶子家,成天打鸣就像在耳畔似的。
左右也睡不着,苏晓芸干脆起身。
刚出门就被外头干旱气扑了个脸,已经连续大半个月不下雨了。
知青点墙缝里长着的草,干枯发黄,瞧不见半点绿意。
她和冯晚晴有自己的小水桶,从里面舀了半瓢,刚好够熬药的。
这时候,窸窸窣窣的动静从偏房里传出,大家伙都快起来了。
苏晓芸借着空档,立马把盲盒开掉。
掉落出物品的瞬间,苏晓芸细眉一挑,眼中闪过亮光。
“今天运气不错啊,居然开出了一斤细盐。”
最吸引她的便是这一罐盐。
现在村里吃的都是粗盐巴,又苦又涩,根本起不到调味的作用。
顶多是弥补人体对盐分的需要。
除了这一斤细盐,开出来的还有些粮票,油票,而且是全国通用。
看到最后那一张油票时,苏晓芸当场就拿从空间里拿出来。
指尖细细摩挲过凭票边缘,有了油票,就能到供销社买到油!
否则没凭票,光有钱是买不到的。
现在吃饭没油水,顶多有一小罐底的菜籽油。
苏晓芸心思微动,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去县里一趟。
算算日子,霍从璟带着部队至少还要半个月才能回来。
虽然心中盘算着颗手上动作,却没停熬夜煮苞米,是半点没落下。
她刚把药倒进碗里,就听见门口一阵敲门声,很是细微。
要不是离着门口近,怕是她也听不见。
“来了!”
把药交给冯晚晴后,苏晓芸快步过去开门,结果迎面却对上了张眼熟的脸。
门外站着的女人头上裹着蓝布巾,略显局促,“那个,大妹子,俺是来跟你道谢的。”
“嗯?”苏晓芸起初先是一愣,随后才想起来她是自己在蜂潭子救的寡妇,赵荷花。
赵荷花见她面色疑惑,连忙说道:“听了你的话,俺才跟大队长去要前些年糊弄过去的补助。”
“要不是最近村里闹腾得欢,支书盯得严,我这笔钱怕是还要不回来咧!”
“俺家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这都是俺自己做的,你可一定要收下。”
说完就忙提起了放在脚前的篮子。
这竹篮是用竹条编的,很是精细耐用。
知青点里也有跟乡亲们买的竹筐,但大多都是苇叶子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