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领赏之人

作品:《重生真大佬,拐个皇叔当夫君

    马蹄声离沈府渐近,直至停歇。


    当沈枝意迎着细碎阳光,迈进府们时,便见到厅堂中站满了人。


    “枝意回来了。”


    “此行如何?可见到宫中的贵人们了?”


    “快说来听听。“


    唤得倒是亲切,只是他满心满眼都只想着攀附权势,并未有一句对自己女儿初入宫时的关心。


    沈枝意对他这般作态早已见怪不怪,也就不会因此而让心湖泛起什么波澜。


    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既然父亲如此期待,她自然不能拂了他这份难得扬起的笑颜。


    沈枝意行礼后,面色也带着几分欢喜。


    “父亲久等了。”


    “女儿此行在寿康宫耽误了些时间,所以回府晚了些,还望父亲和各位长辈见谅。”


    寿康宫?


    那可是太皇太后的居所!


    沈父心底一震,随即有些喜不自胜。


    他先前只以为沈枝意能进宫得到普渡大师的几句提点就不错了。


    没曾想,她竟是能引得那位传言中不问世事的太皇太后的召见。


    或许,他得重新开始估算这个女儿的分量了。


    转念间,沈父的心思活络了起来,面上的笑意更甚。


    “既如此,太皇太后可对你说了什么要紧的话?”


    闻言,站在一侧面色不善的周氏终是隐忍不住。


    “太皇太后召见?”


    “倒还真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怕不是进了一趟宫,谁也没见着,便随便谎言几句吧?”


    没等沈枝意反驳,沈父便拂袖皱眉:“胡说些什么?宫内的贵人岂是我等能妄议的。”


    “若因此惹了祸,我沈家可担当不起。”


    听着这维护之语,沈枝意心底冷笑而不语。


    果真,只有牵扯到府中利益时,父亲才会变得鲜活起来。


    既然这般,且看周氏接下来如何说再应对。


    沈枝意暗自退了一步,将“交锋”的场面留给这两人。


    周氏面色一僵,似是没想到对方会直接维护沈枝意这个“外人”。


    随即,她继续开口。


    “正因宫内贵人不能由我等妄议,她才敢借着这点蒙骗你我。”


    “太皇太后一向深居在寿康宫,即便是要召人说话,怎会召一个初次入宫的官眷,又留了这许久的时辰?”


    “方才那话,定然是她未找到普渡大师,又在宫中迷了路,才临时杜撰。”


    周氏头顶珠翠因为言语而轻摆。


    “不然她沈枝意一没证据二无凭证,凭什么说是得了如此权贵的召见?”


    在听到前面几句话时,沈父还有些打不定主意。


    但一听周氏提起证据,他也有些迟疑了。


    此事毕竟事关重大,只凭几句话,确实不能得知原委。


    “不知母亲想要何种证据?”


    沈枝意挑眉发问。


    “难道非得要太皇太后亲自送我这小小官眷之女……才显得真切?”


    “休得胡言!”


    沈父虽然出言劝阻,却知她说的也有理。


    若有什么凭证能证明这般贵人召见,也是难如登天。


    一时之间,他竟不知该相信谁的。


    “既然母亲非要枝意拿出所谓的凭证,那枝意便在此立誓。”


    “七日内,定会亲自将凭证奉上。”


    沈枝意这话几乎未有迟疑便接上了。


    周氏面色微滞,一时未敢应下。


    “七日?”


    “怕不是想要借此时间想出什么新的借口吧?”


    沈枝意走近了几步,笑意盈盈:“那便有劳母亲想想,怎样能在七日内证明女儿见过太皇太后。”


    众人的目光全落在了周氏身上。


    “你!”


    周氏被问住了,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些过激,才放缓语气。


    她神色淡漠,看向沈枝意的眸中不带一丝温情。


    “那是你自己的事,与我何干。”


    “若是拿不出什么证据,就别怪……”


    沈柏安在一旁安静的听了许久,此刻终于走上前开口。


    刚好将周氏即将说出口的话挡住。


    “母亲,阿意自小便从未说过谎。”


    “您消消气,且静待七日吧。”


    目光与沈枝意相接时,显露出些许温和包容。


    “多谢大哥哥。”


    她扬起笑意。


    见此事已经有了定夺,沈父开始思量。


    虽说女儿终究不是亲生,但这儿子以后可是要高中状元,有望在官场上帮衬自己的。


    他总得顾及到这点,于是顺势附和。


    “枝意累了一天,先回房歇息吧。”


    “就按你说的,此事七日后再提也不迟。”


    有了沈父的安排,众人便尽数散去了。


    唯有沈柏安还留在堂中,望着其上高悬的“家和万事兴”的牌匾,看得出神。


    沈枝意是最先离场的一个。


    在宫内站了许久,又连番与几人周旋,她确实有些乏累。


    回到梧桐苑时,天色已近黄昏了。


    沈枝意刚踏进房门,小秋便快她一步,将几碟小菜端上桌。


    “看,今日的膳食里有小姐最爱喝的莲子羹呢。”


    “奴婢在出府前,同咱们苑中的小厮知会了一声,让他给厨房说留出一份的量,等您回来再做。”


    “现在这个时辰刚送来,正热乎着。”


    “您趁热尝尝?”


    小秋将菜碟依次摆好,又将那碗冒着热气的莲子羹放在桌中最靠近主位的地方,继续说道。


    “按照您的口味,这里面加了几颗蜜饯,混着莲子入口定然软糯香甜。”


    沈枝意看着小秋忙前忙后的身影,也扬起一抹真诚的笑意。


    “你也在宫门外站了一天了,坐下一同吃吧。”


    “如今这屋内只有咱们两人,不必顾及府中那些繁琐规矩。”


    “这府里啊,也就祖母和你一直记得我爱吃什么。”


    摆好晚膳后,小秋走上前,小心翼翼的帮沈枝意将簪子卸下来,收置在锦盒中。


    “小姐莫不是忘了?”


    “您这喜好还是奴婢从大公子那儿得知的。”


    “当初是他亲自派了小厮来梧桐苑告知。”


    小秋依言坐下,一边布菜一边问道。


    闻听此话,沈枝意垂眸看向自己身前的那碗羹汤。


    若非被小秋之言勾起了心底回忆,沈枝意险些淡忘了此事。


    她曾见过的第一碗莲子羹,便是曾经去沈柏安院中蹭饭时喝到的。


    而如今……


    沈枝意拿起汤匙舀了一颗蜜饯,缓缓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