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能反问谁还自证啊
作品:《听懂兽语后,纨绔十福晋更嚣张了》 典故么?
这个还真有。
清宫规定,年满二十五的宫女就该回家自行婚配,但总有人干得好,格外惹主子欢喜而舍不得放。
慈禧老佛爷不但不放人,还让光绪从中选妃。
那光绪能干么?
直接下旨令这些超龄女子离宫自行婚嫁去。慈禧身边有几个格外得用的,就舍不得放。
其中有个叫梁红英的,叔叔在御膳房当御厨。
这位梁会亭梁御厨怕再留在宫中误了侄女一生,遂仿西厢记里的情节琢磨出了这么道造型美观、酥松香脆、滋味鲜美的红娘自配来孝敬老佛爷。
以期从侧面打动她。
最后目的成,这道菜也流传开来。
但这明显不适合说哇!
否则一语惹出清末……
嘿!
事情可就彻底好玩儿了。
但不能直接,就婉转一下咯~
琪琪格轻笑,开始娓娓道来地讲故事。
春秋笔法嘛,谁不会?
不敢说当今,就甩锅前朝咯!
白居易写长恨歌不敢唐玄宗好色,不就来了个汉皇重色思倾国?
琪琪格干脆把背景架空,直说是不知名朝代的可怜宫女梁红英,摊上了这么档子事儿。
太后常年居于深宫,本就爱听这等奇闻异事。
尤其这小琪琪格还文武双全,颇给蒙古姑娘争脸。太后就很愿意帮着捧哏了:“这御厨倒是心灵手巧,却不知后来如何了?”
琪琪格微笑行礼:“太后慈爱,自是允了御厨所请。放梁姑娘出宫,允她自择良婿了。”
一语双关,把太后奉承得直笑:“就你这丫头嘴甜!”
“哪有?这故事里的太后如何姑且不论,皇玛嬷您的仁善却是众所周知的呀。不信您问汗阿玛跟在座皇兄、皇嫂与弟弟妹妹、宗室皇亲并文武大臣们。”
被点名的众人:……
真·明知道被利用也要配合点头系列。
完全不敢说半个不字。
连诸皇子中有名的学霸三阿哥都换一个方式找茬:“《西厢记》是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大德年间所作,既然是引其故事,那至少是在其后的元朝、明朝甚至本朝咯!”
“可众所周知,元朝并不如何遵从汉文化。明朝……”
三阿哥表示清承明制,但也同样最怕落入大明一般的凄惨境地,遂对明朝相关研究最多。
他本人对明朝的正史野史几乎翻遍,可没看着有这么一条。
别不是……
他轻笑,脸上一片温柔,言语却如刀:“别不是十弟妹你想邀买人心,欲施恩于高龄宫女及家人,故意编排出了这么一出吧?”
嘿。
琪琪格就算再怎么不懂政治,也知道今儿个头她但凡敢点,自己跟胤俄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啊!
都已经全皇族血脉最贵、最纯的皇子家福晋了,十阿哥甚至刚刚封了郡王。
还邀买人心寓意何为?是不是一个郡王已经满足不了她们夫妻,所以得陇望蜀,甚至想取太子而代之了?
意识到这事儿严重性的胤俄眼珠子都红了,恨不得马上冲过去暴打老三一顿。
但康熙一个眼刀子飞过来,根本不许他有任何多余动作。
正当他要气炸,也担心完了的时候,琪琪格嫣然一笑:“我蒙古来的,自小没读过许多书。就算嫁了我们爷后填鸭式的看了许多书,也学不来你们文人云山雾绕的那一套。”
“三哥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您觉得我为何要邀买人心?为何这一出就是施恩于高龄宫女及其家人?难道在您看来,如今内务府对宫女管理上不但不合理,还挺残忍的?”
嘶~
这胆子大的,让九阿哥倒抽了口冷气:十弟所说确实有理,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啊!
瞧这两口子,简直夫唱妇随。
一连三问,硬是把三贝勒胤祉问得冷汗直冒:“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你!”
琪琪格不见半点慌乱,还颇有气度地微笑行礼:“妾身在,不知三贝勒有何见教?可方便为妾身答疑解惑?”
整个一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也不吵也不闹,就笑呵呵问你是不是对今上有意见。
但凡他敢说怀疑她们夫妻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琪琪格当面就敢问回去:三哥是不是自己当了狐狸,所以瞧谁都带着几分骚气?
哼!
什么太子党、大千岁党、十四爷党的,都是炮灰,有什么可怕?
干就完了。
主打一个看着嚣张肆意,实际用这个为武器,让某人就算再脑抽想跟哪个皇子抱团,也没人敢要他。
胤俄哪知道自家好福晋心里还有这么‘坑夫’的想法啊?
他只想给她竖根大拇指:咋忒聪明呢!
直接小事化大,看狗老三磕头,指天誓地保证绝没有对宫女管理制度有什么不满,更没有觉得汗阿玛残忍。
“是吗?”
康熙凉凉的扫了他一眼:“原本,朕也以为三十岁出宫,听其各自嫁娶挺仁慈的。现在想想,三十岁,若成婚早,子息早的,三十都是要当玛嬷的年纪了,哪还有什么良缘?”
“传旨,太后用了这道红娘自配后有感,不忍未被临幸宫女在宫中蹉跎。从即日起,年满二十五岁宫女便可出宫,听其自行婚嫁。”
啊?
还在尽量优雅看热闹的太后愣了一下,旋即连连点头:“对对对,女子韶华易逝,最不禁蹉跎。能早几年出宫,说不定就能寻个更好的归宿。”
“皇帝有心,竟愿意成全哀家这点痴念头。”
“应该的。”
母慈子孝几句后,这事儿就算定了下来。
至于三阿哥?
赴宴中,当着无数宾客的面,康熙倒也没太给他没脸。只叮嘱他以后凡事多些思量,说话之前过过脑子。
这也就是老十家的宽宏大量,不然真骂你几句过的,你个做大伯子的要如何自处?
结果三阿哥含屈忍辱给琪琪格道了歉,胤俄还忍不住了:“汗阿玛放心,福晋好性儿,儿子却是一个护短的。”
“今日欢宴,气氛难得。改日得空,儿子定然跟三哥好好切磋切磋,也好给他长长记性。让他即便好了伤疤,也不敢忘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