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前三天不上工是为了在村子里花钱
作品:《穿书七零:知青发癫,套路无边》 “哦,你真厉害,房子盖好能不能帮我做一个,用什么换都行。”温以洵蹲在旁边,很想上手,但想到还要洗手,就把手缩了回去。
徐青兰回忆着做泥炉的视频,然后...把一坨泥巴做成了羊驼的形状。
羊驼泥炉诞生。
“这是...炉子?”温以洵打量着怪异的泥炉,不敢确定,再瞅瞅。
“嗯,长颈鹿泥炉!”徐青兰将炉子放在边上,抡着桶去打水。
因为天色昏暗,她出门后见没有人跟着,隐匿于黑暗中进入空间洗澡。
回来的时候拎了一桶水。
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概就是躺着睡觉。
躺在炕上,意识沉入空间,将收来的种子全都种在黑土地上,然后把今天买的五十斤猪肉切下一半分成十份,其中一份是第七天拿出来的。
在看山上一些变异植物,一些被丧尸狗咬死的,全部拉出来丢到空地上,砍成小段晾晒,以后烧火取暖用。
之前种下的蔬菜已经发芽生苗。
用不了几天就可以重新采摘一波了。
来到空间里的房间,用瓶瓶罐罐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几十个狰狞的疤痕出现在一张油纸上。
徐青兰和自己头上受伤的位置对比一下,差不多能够覆盖脸上三分之一。
睡着以后,没有人关注刘丹娇还没有回来。
直到后半夜,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进入房间,徐青兰睁开眼睛,见人上了炕,便闭上眼睛。
次日依旧是早早的天亮。
老知青去上工,新知青去村子里各家串门,换取一些用的上的东西。
其中木匠家最热闹。
徐青兰来到木匠家,敲了敲门,一个看起来六十多岁的大爷正在做木工活。
“大爷,能买些板子和木蜡油不?”
“行,我姓张,你自己先看看,等我忙完手底下的活儿,想要什么跟我说。”张大爷认真的用木蜡油刷着一个柜子。
徐青兰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挑了一个原木色饭桌,几块木板。
“大爷,我要这个尺寸的窗户框子和门框,能帮我做一下?”
张大爷收了手上的活,瞅了一眼尺寸,提醒道:“你这个窗户...冬天会很冷,建议你做小点。”
徐青兰双手一摊,一脸单纯无辜的开始胡说八道:“张大爷,没办法,大队长说只管房子,不管窗户门这些,我也不懂,昨天去镇上,换的就是这个尺寸的。”
不是她一定要这个尺寸,是她空间里囤的那些建筑材料里,防弹玻璃只有这个尺寸的。
张大爷啧了一声,别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徐青兰,不知道这丫头是不是傻。
大队长的意思难道不是让她找村民换吗?
她咋跑镇上换了。
还是大队长说的太委婉,让这些知青没听明白话中的意思。
“行吧!两个窗户,一个门框,半个小时能做好,你在这等一会儿,两块钱。”
张大爷根据尺寸估算了下价钱。
徐青兰递给两块钱,然后坐在旁边等着,看到一个摇椅问道:“张大爷,这摇椅多少钱?卖不?”
“五块钱,那个是你们一个知青订的,你要的话得等几天。”
张大爷低着头,开始做窗户框子,只是做了一半感觉不太对劲,问道:“小知青,你只要框,不要窗户和门?”
“要啊,我去别人家瞅瞅做什么样的在做。”徐青兰两手一摊,反正就是我不懂,得多看看的样子。
张大爷无语,不过也不在意,反正村子里就两家木工,另一家还是他儿子。
也无所谓。
徐青兰抱着门框和窗户离开前,又订了个餐桌和摇椅,还买了些木板。
听说是搭床,张大爷差点儿把你是不是有病问出来,但是想着这些知青刚下乡手里有钱,也就憋了回去。
这下子更加确定,就是大队长没和这些知青说清楚。
大队长给他们放三天假,也是为了给村民创收,让这些知青花费一笔。
徐青兰搬着自己的门框和窗框过来的时候,顾青辞和温以洵已经在他们的房子那边帮忙了。
找到自己的房子位置,徐青兰将东西放在地上,和村民打招呼。
“大哥大叔们,这是我的窗户框子和门框子,你们辛苦了,盖完房子我买几斤肉让桂花婶子给大家炖了补补,就不单独温居了,实在不会做饭。”
徐青兰双手叉腰,也不在意他们的目光,打量了下自己的房子,几个人合作,垒起来半人高了。
“嘿,大妹子,就冲你这敞亮劲,咱们肯定给你好好盖。”
或许是昨天真的让他们沾了荤腥,对他们自然也热情起来。
恨不得赶紧干完,吃上红烧肉。
“哎,大叔,这边真的有熊吗?我听大队长说这边没有人住是因为有熊出没?”
徐青兰打听着这边的情况,溜达了几圈,又往盖砖瓦房的陈新月那边瞅了一眼。
“对,这边挺危险的,平常上山我们都不走这边,你们咋想的,选这里盖房。”
一个年纪不大的年轻人替自己父亲回答。
“就看风景好,方便捡柴,离知青点有点距离,也不远,你们不知道吧,我跟他们打起来了,***,看不起我我。”
徐青兰这个回答让众人都感到无语,但也合乎常理。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徐青兰继续胡说八道:“别看我矮,战起来我也是丧彪!这头,就是我下乡干架造成的。”
“呵,呵呵呵!”盖房子的几个人都干笑几声,刚才多看了徐青兰两眼的年轻人还被他爹踹了两脚。
顾青辞和温以洵见到徐清兰带来的门框,问道:“这个还要自己去订做?”
“大队长不是说了不管,昨天我去镇上找亲戚换了两块玻璃,哎,要是知道村子里谁家有玻璃就好了,省得去镇上。”
徐青兰这一番话,差点儿没把干活的气死,同时也觉得大队长过分了,这钱怎么就不能让村子里挣,他们也不知道具体多少钱。
“每个院子终归不安全,咱们要是种出来两亩地被熊吃了就亏了,咱们一起弄个院子吧,还安全一些。”温以洵提出了一个建议。
盖房子的村民听不下去了,问道:“大队长给了你们多少自留地?”
“大队长说我们开出来多少都给我们种,我寻思开两亩,小意思。”温以洵冲着村民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村民没有对他们能有多少地的羡慕,只有对新知青的鄙夷,胡说八道谁不会。
别说两亩,能开种来20平米都算他们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