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 章 明天直接到岗
作品:《东北往事之转亲》 “该说不说,赵家慧人品是没问题,可那长相……”
赵大鹏露出一副一言难尽的表情:“你就别瞎操心了,不成!”
“再说了,赵家慧和丁承爵还没离婚,人家还是有老爷们的人!”
徐风海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丁承爵基本就算废了,也不正经干活,一天喝得五迷三道的!赵家慧是没人,要是有人,婚肯定是有办法离的。”
“我就看孟庆坤合适,还能干,心眼好使,你的话我不赞成。”
“此一时,彼一时。光棍三年,老母猪赛貂蝉!”
“再说就算不成,也省心,万一这个人安排不好,容易出事,毕竟赵家慧带着几个丫头住在那,人品肯定要过得去!”
“我之所以一直没动秦仓,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赵大鹏点点头:“大孟人品没问题,反正在哪都是干活,那就让他去吧,不过赵家慧的事,你可别抱太大希望。”
“一会我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徐风海站起来:“征求个屁意见,直接让他去就完了,有意见让他找我!明天早上到岗!”
作为大队书记,徐风海向来都是说一不二。
赵大鹏也不敢违背他的意思。
见徐风海走远了,赵大鹏才回到场院,拍了一下大孟的肩膀。
“你来一下,我有话和你说!”
大孟把四股叉撂下,和赵大鹏走远点,离开机器的的轰鸣声。
“刚才徐书记来,你看见了吧?他让你去猪舍,明天早上就去!你有意见没有!”
赵大鹏又补充了一句:“有意见也没用,徐书记指名要你!”
大孟把头上的帽子拽下来,擦了一下脑门上的汗水:“有啥意见,在哪不干活!不是说饲养员干好了,给双工分吗?真假?”
赵大鹏点头:“那倒是真的!”
“我去!”大孟没表示异议,竟然很爽快的答应了。
估计他做梦也想不到,徐风海为啥相中他了。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赵家慧刚起来没一会,还在烧猪食锅,听见外面传来敲大门的声音。
赵家慧急忙跑出去一看,是孟庆坤在敲门。
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以前赵家慧也在队上干活,两人认识,但没说过几句话。
他一大早来干什么?
孟庆坤来猪舍的事,徐风海一句话就定了。并没有通知赵家慧。
“你……有事?”
赵家慧没开大门,就算有事,她说了也不算,放人进来有啥用呢?
“徐书记没和你说吗?秦仓去二队了,把我调来喂猪了!”
赵家慧略一沉思,就把大门打开了。
昨天徐风海确实提换人的事了,她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大孟不但能干,而且眼睛里有活,见赵家慧烧猪食锅,急忙拿着叉子打扫猪舍去了。
等到赵家慧烧开锅,把猪食拎进去。
大孟已经干了三分之一了。
男人毕竟比女人力气大,相同的时间,赵家慧肯定干不出来这么多。
“猪舍的活是怎么干的,是按时间还是工作量啊?”
徐风海和赵大鹏只是让他来了,别的都没交代。
大孟心里没谱,只能问赵家慧。
赵家慧想了想:“猪舍一天就这么多活,喂猪,打扫猪圈,粉碎饲料,差不多就是这些活!”
说起来,两句话的事,干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那是不是干完就没事了?”
大孟听赵家慧这么说,觉得这活简单,就这么点活,哪能干一天呢 ?
一天能歇半天的活,应该是份好活。
八点左右,徐风海来的时候,猪舍已经全部清理干净。
大孟和赵家慧正在往牛车上装打扫出来的粪便垃圾。
见徐风海进来,大孟停住手:“徐书记,我能问点事不?”
徐风海走过来,在两个人的中间站住,眼睛不自觉的扫了两人几眼。
谁说的不般配,他觉得挺好啊!
赵家慧这一年半瘦了很多,身材和以前比起来,也没有那么臃肿了。
常年在猪舍里干活,虽然累 ,但风吹日晒比外面干活要少很多。
皮肤比以前稍微白些,细腻些,但赵家慧看起来,依然哎……很丑!
娶媳妇不是应该先看人品吗?
娶妻娶贤!
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浮躁了,把老辈人的话都当耳旁风了。
“你想问啥事?”
徐风海收回思绪,专心回答孟庆坤的问题。
“活干完了能不能回家?”
徐风海忍不住笑起来,这是个什么问题:“不回家你还住这呀?”
大孟扫了一眼赵家慧,急忙说:“我是说白天活干完了, 能不能回家待一会?”
徐风海在院子里走了一圈,重新回来:“猪舍里的活就这些 ,我不管你们俩怎么干,干好就行 !没有那些条条框框,你刚来,不懂问赵家慧,她有经验!”
徐风海凑近大孟,小声说:“力气活你就多干点,赵家慧毕竟是个女人,还带着几个孩子,不容易啊!”
大孟急忙点头,其实这话倒不用徐风海嘱咐,来的时候,他就是这么想的!
自从大孟来了以后,赵家慧清闲了不少。
眼看来到年了,赵家慧和大孟商量:“大孟,明天我能不能领着孩子上县里买点东西?早晨喂完猪,起完圈我再走,中午就得你自己喂了,我下午就回来了!你看行吗?”
大孟答应得很爽快:“你去吧赵姐,家里就不用管了,我一个人也能忙得过来,你不用着急回来!”
“孩子们好容易去趟县里,多玩一会吧!”
大孟来了几天,平时话不多,两个人彼此报了年龄,赵家慧三十二,比孟庆坤大一岁。
知道年龄以后,大孟都是很认真的叫赵姐。
赵家慧笑了:“那我明天就去了!”
第二天早上,赵家慧早早的起来,烧猪食锅,等到大孟来的时候,猪都喂完了。
听说今天要上县里,几个孩子都特别高兴。
赵家慧决定,把满桌也带上,一家人在一起,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
过了这么多年,赵家慧头一次有了四五十块余钱。
她要给孩子们每人做一身新衣服。
从现在开始,以后每年都做一身新衣服。
吃过早饭,把孩子们收拾干净,赵家慧带四个孩子,去了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