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 功劳到底是谁的,还用明说吗

作品:《东北往事之转亲

    丁承爵自从剁掉一根手指以后,跟何玉珍彻底断了关系。


    但心中的恶气出不去。


    专门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讲述两人的风流韵事。


    很多细节说的那是相当详尽。


    弄的那些光棍的哈喇子不停的流下来。


    见收到效果了,丁承爵就会转身离开。


    把那些‘再讲会’的声音抛在脑后。


    还讲个屁呀!


    讲的时候,唾沫横飞,嘴上过足了瘾,心里却特别空虚。


    一天晚上,他刚在大道边上过足嘴瘾,歪歪斜斜的回家,刚走到家门口,感觉脑后生风,想躲开,只可惜喝多了酒,腿脚不灵便。


    一棍子敲在脑袋上,丁承爵眼前一黑,咣当一声倒在地上。


    虽然迷糊,耳边的声音却听得清楚:“让你再胡说!”


    这个声音他熟悉,正是变声期,赫然是何玉珍大儿子的声音。


    丁承爵在地上躺了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反正从挨了一棍子以后,再也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分享经验了。


    甚至对何玉珍这个名字,都不敢过分提了。


    他是真害怕,哪天被人一闷棍打倒,就再也起不来了。


    家里冰锅冷灶,没有一点烟火气。


    丁承爵也不再收拾家。


    每天喝酒打发日子,就连上工,有时候也是醉醺醺的!


    喝多了,最愿意做的事,就是上赵家慧的门口拍门,可赵家慧一回都没给他开过。


    丁承爵在门口坐一会,就会歪歪斜斜的回家去。


    再后来,连门都不拍了,只是偶尔在门口坐坐。


    时间再长一些,赵家慧的门口也很少再看到丁承爵的身影。


    似乎他已经彻底接受了赵家慧不会回头的事实。


    ……


    1981年年底,丰收大队有三件令人高兴的事。


    第一件是丰收小学的成绩,竟然排进了全县前三。


    第二件是丰收大队终于安上了电灯,从此灯火通明。


    第三件事,今年猪舍的生猪出栏,比以前多出了一倍。


    受到公社的表彰。


    秦仓去参加了县里的表彰会,被授予养猪能手的称号。


    还奖励了一条帆布围裙,和一个大搪瓷缸子。


    上面都印着养猪能手的字样。


    队上又奖励了两人一人一个大猪羔子!


    徐风海说话算话,给赵家慧开了双倍工分。


    这是赵家慧头一年领全了五口人的口粮,而没有倒挂。


    徐风海没觉得这件事做得有啥不对。


    把生猪的出栏量搞上去,就给赵家慧双工分。


    这是当时赵家慧上猪舍的时候,徐风海答应的。


    赵家慧做到了,徐风海当然要信守承诺。


    徐风海吃完晚饭,习惯性的坐在椅子上抽烟。


    院子里大黄狗在咬。


    刷碗的冯桂兰把房门打开一条缝,探头出去看了一眼,来人是秦仓。


    冯桂兰把门打开,吆喝大黄狗,大黄狗趁机跑进屋里,摇晃着尾巴在她腿边蹭来蹭去。


    不时讨好性的汪汪两声。


    徐风海嫌烦,在屋里吆喝一声,大黄狗立刻夹着尾巴跑了出去。


    秦仓可没有来徐风海家里串门的习惯,他来肯定有事。


    徐风海把烟口袋递过去:“没香烟,自己卷一根吧!”


    秦仓用手背把烟口袋推了回去,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从衣兜里掏出一盒哈尔滨香烟来。


    “抽我的,抽我的!”


    一边说,一边抽出一支来递给徐风海。


    徐风海连连摆手:“抽不惯那玩意,没冲劲!还是我这老旱烟劲大。”


    说起他的旱烟,徐风海难得的夸了冯桂兰几句。


    “你嫂子就伺候烟有一套,我抽谁的烟都没我家的好抽。坐吧,你没事也不来,说吧,找我啥事!”


    秦仓从进屋一直站着,徐风海已经说了两遍了,他才在椅子上坐下。


    好像话很难开口一样。


    徐风海就猜出了八九分,但这话他不起头,就等着秦仓自己提出来。


    果然,秦仓等了半天,徐风海也没往猪舍上唠半句。


    再不好开口也得说。


    “徐书记,小队长不肯把我的工分提双倍,他让我来找你!你看……”


    秦仓抬着脸看着徐风海,小心的观察他的表情。


    可徐风海的脸上却看不出任何表情。


    而且好像没听见秦仓的话一样,只顾抽他的烟,连一句话也不回答。


    秦仓也不好追问,两个人这么近距离说话,他怎么可能听不清?


    只能耐心的等着。


    秦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硬。


    徐风海终于开口了:“双倍工分?我不明白!”


    秦仓心里暗骂徐风海装糊涂,脸上可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眼珠转了几转,在斟酌话应该怎么说。


    “你要双倍工分对吧?”


    秦仓急忙点头:“今年猪舍效益好,不是给饲养员开双倍工分奖励吗?”


    徐风海把手里的烟抽完,紧接着又卷了一根叼上了,秦仓急忙把火打着,把徐风海的烟点着火。


    “你是不是有啥误会?”


    徐风海若有所思:“我记得我只答应过赵家慧,没答应过你呀?”


    秦仓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徐风海这么说,就不是小队长的问题。


    双倍工分的事,压根就没有自己的份。


    “徐书记,我不明白,我和赵家慧干的是一样活,为啥待遇不一样?”


    徐风海既然能做出这么偏心的事,他也不怕撕破脸面。


    大队书记咋的?


    大队书记做事也得公平吧!


    “你和赵家慧干的是一样的活吗?”


    徐风海声音不大,好像不是问秦仓,而是自言自语。


    “老秦,你在猪舍干几年了?”


    秦仓低下头,知道徐风海的这个问题,肯定对自己不利,但也不能不回答。


    “两三年?”


    秦仓说的极其不肯定,而且尾音上调,是疑问句。


    徐风海板着脸不说话。


    秦仓只能改口:“三年多!”


    徐风海吐出一口烟:“马上就快四年了,这些年和你搭档的不少,没一个能干长的!”


    “不只是你反映别人不行,别人也反映过你不行!之所以一直用你,也是看你姐夫的面子!”


    秦仓的姐夫,是公社干部,虽说和徐风海关系没有多铁,但是面子还是要给的。


    秦仓也没啥大过错,所以一直干到现在。


    但他经常让新去的人多干活,还是没少被人反映过。


    而且他干了四年,猪舍没任何起色。


    赵家慧只干了一年多,就有了这样的变化,功劳到底是谁的,还用明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