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去乡下

作品:《穿越五零之静识岁月

    回到厨房后,叶静识不禁回想起这半个月在古茶镇的生活。


    这里虽然热闹非凡,但她的小日子却过得相当惬意。


    毕竟,她既不缺吃的,也不缺喝的,偶尔被人骚扰得有些心烦了,她就会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跑出去给那些讨厌的人套上麻袋,好好捉弄他们一番。


    这种小小的恶作剧,让她感到十分有趣,也让她的生活多了一丝别样的乐趣。


    只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她就已经教训了十几个混混和不要脸的男人!


    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不已。


    不过叶静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而且长得漂亮又不愁吃穿,自然会引来许多心怀不轨之人的觊觎。


    白天的时候,由于众人在场,她无法对那些人采取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但到了晚上,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她可以悄地给那些家伙制造一些麻烦,让他们尝尝苦头。


    毕竟,报仇这种事情,可不分时间早晚。


    不过除了那些对她心怀不轨的人之外,还有像王翠花这样喜欢编排她的,是被叶静识教训的最多的。


    不过,叶静识对这些人根本就不在意。


    教训完,第二天吃完瓜,就把那些人抛在脑后。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叶静识在吃瓜中找到乐趣,再加上跟张婶有着同样的爱好,因此每少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吃瓜。


    一有空就都在胡同里闲逛。


    每当遇到人多的地方,叶静识就会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凑过去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八卦。


    而在这半个月的相处过程中,大家渐渐发现,叶静识这个小姑娘不仅长得漂亮,性格也十分随和,根本没有流言,怎么那么离谱,因此周围的邻居对她还是很有好感的。


    而且每次跟叶静识聊八卦时,她都会慷慨地拿出瓜子来招待大家,这让张婶和她的姐妹们对叶静识越发喜爱起来。


    不过也正是因为叶静识如此大方的举动,才使得苏婶他们心甘情愿地带着她一同前往乡下采购。


    毕竟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往往会格外珍惜,若非关系匪浅,谁会轻易将其介绍给他人呢?


    更不用说乡下的物资本就不充裕,多一个人分享就意味着每个人能得到的更少。


    由此可见,叶静识在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已然成功地融入了张婶她们这个吃瓜的小团体之中。


    …


    时光荏苒,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叶静识便如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


    她迅速完成洗漱,并享用了一顿简单的早餐后,便开始收拾。


    等仔细地将干粮和背篓准备好,然后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一切就绪后,她这才迈着轻快的步伐出门,径直走向张婶家。


    张婶家的门口,叶静识静静地等待着。


    她知道今天要去的乡下路途遥远,所以特意起了个大早,生怕耽误了行程。


    没过多久,张婶家的院门缓缓打开,张婶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小叶,这么早就来啦!”


    张婶热情地打招呼道,“吃过早饭了没?我们要去的乡下可有点远呢,得先填饱肚子,不然路上会饿的。”


    “吃了,婶子,您吃了吗?”叶静识微笑着回答。


    “我也是,那我们去前面集合吧,她们应该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叶静识微笑着说道。


    “好嘞!”张婶爽快地回应道。


    这次行动其实早在前几天就已经约好了,所以除了叶静识和张婶之外,还有其他五位婶子也会一同参与。


    这五位婶子分别是田婶、孙婶以及她们各自的儿媳妇,这两位跟张婶和她都住在同一条巷子里,彼此之间非常熟悉。


    另外三位婶子则分别姓王、孙和苏,她们住在西胡同。


    这几位婶子之所以能和张婶玩到一起,是因为她们的家庭条件都还算不错,家里都有工人帮忙做事。


    而且这几位婶子都特别勤快,喜欢聊些家长里短、八卦新闻之类的话题,所以彼此之间很有共同语言,自然而然就玩到一块儿去了。


    昨天,她们就已经商量好了在胡同口集合,然后一起出发。


    所以当叶静识和张婶来到胡同口时,其他几位婶子早就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叶静识远远地就看到那几位婶子正坐在树底下,有说有笑地等待着她们。


    她赶忙快步走过去,热情地跟大家打招呼。


    婶子们见到叶静识和张婶来了,也都纷纷起身,笑着回应。


    打过招呼后,大家便一起朝着停在不远处的牛车走去。


    一路上,婶子们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前天我听我儿子的同事讲啊,他们村子的公粮都已经交完了!而且听说今年收成相当不错呢,还让我们早点过去换粮食!”苏婶喜笑颜开地说道。


    原来,苏婶的儿子在粮站工作,负责搬运粮食。


    由于工作的关系,他能提前得知上交公粮的时间,而且他的同事中有不少是来自附近村庄的。


    大家私下里一合计,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决定去村子里换些粮食。


    住在城里的人,每个月都能领到一定量的口粮。


    而且粮站的粮食供应是有限的,每个月都是固定的。


    如果想要吃点好的,那点票据可远远不够用。


    所以,他们要么偷偷摸摸地在私底下进行交易,要么干脆直接去村子里跟人换。


    好在目前对于这种私底下的交易,还没有管得特别严格。


    而且,他们出门时都说是去探望亲戚,就算别人心里有怀疑,也不好说什么。


    …


    “还是苏妹子渠道广啊,我前段时间才好不容易打听到,乡下已经开始收公粮了呢。我昨天一大早就去粮站排队买粮食,那队伍长得哟,简直看不到头!我从早上一直排到中午,才终于买到了一些粮食。”


    说话的人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无奈和抱怨。


    “谁说不是呢!”


    另一个人附和道,“现在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就我们那点菜地,种出来的那些蔬菜,根本就不够吃啊!而且一到冬天,城里就更难买到新鲜的蔬菜了。”


    “那可不!”


    第三个人接过话头,“所以啊,还是苏妹子消息灵通,能提前告诉我们这些。人家村子里肯定有不少人愿意用粮食来换我们的东西呢,这样我们一起去,也刚好有个伴儿,不至于像等半个月后的集体活动那样,孤孤单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