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国营饭店

作品:《穿越五零之静识岁月

    于是,叶静识面无表情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一样。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心中的那根弦却因为这些话而绷得更紧了。


    然而,尽管心中对这种情况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真正面对时,她还是感到有些意外和震惊。


    不过,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张,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在路上,仿佛周围的喧嚣与她无关。


    就在叶静识路过一个报摊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入了她的耳朵。


    她循声望去,只见报童正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扯着嗓子高喊:


    “号外!号外!李宅昨夜突发大火,百年老宅付之一炬!夏府凌晨惊现巨窃,万贯家财不翼而飞!看号外!看最新消息!”


    报童的叫卖声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摊前很快就围拢了一群人。


    他们纷纷抢购着报纸,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两起事件的详细情况。


    那些已经买到报纸的人则聚在一起,对着报纸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叶静识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那些人的脸庞,她注意到其中一个人在看到报纸上的内容时,脸上的表情异常复杂。


    震惊、恐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琢磨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叶静识并没有在报摊前过多停留,她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快速扫了一眼报纸上那巨大而又触目惊心的黑体标题,以及那张模糊的火场照片。


    然后,她便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毫无关系。


    于是,她仿佛完全与外界隔绝一般,对周围发生的大事不闻不问,宛如一个只专注于自己脚下道路的乡下妇人。


    她低着头,脚步匆匆,继续坚定地向前走着。


    尽管原主对这座城市的记忆有些模糊,但她还是依靠着路牌的指引,逐渐熟悉起周围的环境来。


    她走走停停,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


    这一路上,她听到了不少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夏家和李家的事情。


    毕竟,这在临江市里可是一件备受瞩目的大事,自然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和猜测。


    不过叶静识对这些人的议论却毫无兴趣,她甚至连停下来听一听的念头都没有。


    不仅如此,她也丝毫不担心自己会被人认出来。


    毕竟,她现在的装扮和体态与原主相差甚远,再加上还特意戴了美瞳,除非对方真有火眼金睛,否则绝对不可能发现她的真实身份。


    就这样,叶静识一路走着,精神抖擞。


    当她路过那些招工的布告栏时,只是好奇地扫了一眼,便继续向前走去。


    她的目的地是最近的一家国营饭店,她想尝尝这个年代厨师的手艺究竟如何。


    如今的国营饭店,早已不再是纯粹的国营性质,而是公私合营的模式。


    正因如此,黑板上所列出的饭菜种类颇为有限,仅仅只有寥寥数样。


    叶静识扫视了一圈黑板后,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份这个年代最为著名的红烧肉,再搭配一碗阳春面。


    她则迅速地付好了钱和票,然后像个乖孩子一样,找了个位置安静地坐下,满心期待地等待着饭菜被端上桌。


    可就在这看似平凡的等待过程中,叶静识的耳朵却突然变得异常敏锐,仿佛里面安装了一台雷达一般。


    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周围几桌客人的讨论声所吸引。


    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在国营饭店里用餐时,谈论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当前的局势。


    大多数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昨天发生的事情,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谈论最近的改革变化。


    尤其是当叶静识听到“介绍信”这个关键词时,她的耳朵简直像被通了电一样,瞬间竖了起来。


    她急切地想要知道关于介绍信的更多信息,于是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周围人的交谈。


    “你们听说没?其他地方现在坐火车和去远些的地方,都要身份凭证和介绍信了!”


    一个声音突然传入叶静识的耳朵,“听说我们这里也会在今年年底开始严查呢!以后出门不仅得带上身份凭证,还必须要有介绍信才行啊!要是没有的话,听说会被当作黑户直接抓起来呢!”


    “所以我也听说了,有个亲戚就是街道办的,以后出门除非是工作单位开介绍信,要不然就得去街道办开介绍信才能购买车票,以后出远门都这么麻烦,我就头疼。”


    他皱着眉头,满脸忧虑地说道。


    “哎!谁说不是呢,我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我都打算今年趁着还没彻底严查回老家一趟,要不然以后出门都得介绍信,不知道得多麻烦。”另一个人附和道,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有个亲戚是在政府单位上班的,我听说原本没那么快实行的,听说好像是因为李家的人都逃去香城,还有夏家这不被偷了个精光,这事情闹得太大了,所以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就开始准备严查。”有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这事情我也听说了,我还特意跑去西边看了看,夏家这一次可算是栽了个大跟头了,听说现在连下人的月钱都发不起了,正到处借钱呢!”


    有人幸灾乐祸地说道,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这个还真是大事一桩啊!我听说现在出门盘查得可严了呢,火车站、码头那些地方都加派了岗哨。要是有人出门带着大件行李,那可就麻烦了,得打开给人检查才能上车呢!”


    “可不是嘛!昨天那事儿闹得这么大,现在大家都人心惶惶的。整个临江市的安保措施都加强了不少呢!”


    “可不只是这样哦!就连物价都涨了呢!我家前几天收到了乡下老家寄来的信,听老家的人说,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就是家里人口太多,日子还是不好过啊!”


    “一提到这个,我就想起我隔壁的老张家了。他都把乡下的表妹给接来了,说是在老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来投奔他了。”


    “我觉得老家也挺好的呀,可以种粮食、养家禽,自给自足的。我觉得老家的日子应该没有城里这么难过吧,毕竟在城里,吃喝拉撒都得花钱,而且现在城里这么乱,还不如在乡下待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