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奏折抵京,龙椅上的囚

作品:《一箭一功,我用匈奴人头铺路

    雁门关下,二十万京畿大军的营盘,如同一座巨大的钢铁森林,连绵十数里,旌旗蔽日,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然而,此刻这座森林的内部,却暗流涌动,充满了不安与躁动。


    元帅带着百名亲卫,去祭奠一个死人,已经去了整整一个上午。


    期间,山顶隐约传来了哭嚎,甚至还有兵刃交击之声,然后,便再无消息。


    各种猜测和流言,如同野草般在士兵之间疯长。


    “听说了吗?山顶打起来了,北风骑那帮蛮子设了埋伏!”


    “元帅怕是凶多吉少了!”


    “北风骑要造反,他们要为王战报仇!”


    恐慌在蔓延。


    中军大帐内,几名京畿大营的副将、总兵,个个面沉如水,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军心就要彻底乱了!”一名性如烈火的总兵猛地一拍桌子。


    “立刻整军上山,若是国公爷有半点差池,我等便踏平北风骑大营,将他们碎尸万段!”


    “不可轻举妄动!”另一名较为年长的副将连忙制止。


    “北风骑战力强悍,又占据地利,贸然开战,正中对方下怀!我等二十万大军,一旦陷入内战,北境防线将彻底崩溃,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争吵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是山呼海啸般的惊呼声,那声音里充满了震惊、恐惧,以及难以置信。


    “怎么回事?”帐内众将脸色一变。


    不等他们派人去查探,一名亲兵已经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的脸色煞白,指着帐外,结结巴巴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慌什么,天塌下来了不成!”那总兵怒喝一声,一把推开亲兵,大步流星地冲出帐外。


    然而,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他整个人,瞬间石化。


    只见远处通往山顶的官道上,两队人马,正缓缓行来。


    为首两人,并辔而行。


    一人,白发苍苍,身着素服,正是他们翘首以盼的元帅,英国公张维。


    而另一人……


    另一人身形挺拔,面容俊朗,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意。


    他穿着一身普通的兵服,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仿佛他才是这二十万大军真正的主人。


    那张脸


    那张无数次出现在军情塘报上,被誉为大夏军神,让所有将领又敬又畏的脸。


    镇北王王战!


    “轰!”


    仿佛一道天雷,在二十万大营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无数士兵,揉着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白日做梦。


    那个已经风光大葬,被皇帝追封,引得匈奴人打着复仇旗号入关的镇北王,竟然活生生地,和他们的元帅走在一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整个世界,仿佛都在这一刻变得荒诞不经。


    王战与张维,就在这二十万道呆滞、惊骇、迷茫的目光注视下,一路来到了中军大帐前的点将高台。


    张维的脸色,平静得有些可怕。


    他翻身下马,走上高台,目光扫过下方那一张张错愕的脸,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他这一生中,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道声音。


    “奉陛下密诏,镇北王王战,为诱杀国贼安王一党,行假死脱身之计。如今奸佞已除,王爷忍辱负重,功在社稷!”


    “今匈奴犯边,北境危急。本帅与王爷,将合兵一处,共同指挥,荡平匈奴,扬我大夏国威!”


    他的声音,通过内力加持,传遍了整个军营。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所有士兵的心上。


    假死之计?


    奉陛下密诏?


    整个军营,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哗然。


    原来是这样!


    原来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惊天大局!


    这个解释,是如此的合情合理,又是如此的让人热血沸腾!


    它瞬间驱散了所有的恐慌和疑虑,将王战的欺君之罪,变成了为国忍辱的无上忠诚。


    士兵们不懂复杂的权谋,他们只知道,他们的军神没有死,他们的元帅没有叛国,他们不是来打内战的,他们是来打匈奴的!


    “王爷威武!”


    “陛下圣明!”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了第一声。


    紧接着,二十万人的欢呼声,如同雷鸣,响彻云霄,震得整个雁门关都在颤抖。


    王战站在高台之上,看着下方那一张张由迷茫转为狂热的脸,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淡然的笑容。


    他知道,从张维说出那番话开始,这二十万大军,就已经姓王了。


    ……


    三日后。


    一封由英国公张维和镇北王王战联名,加盖了两人帅印的八百里加急奏折,被送入了京城,摆在了太和殿的龙案之上。


    彼时,皇帝正与满朝文武,商议着如何应对北境可能出现的兵变。


    当太监总管用尖细而又颤抖的声音,念出奏折内容的时候,整个宏伟的太和殿,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所有官员,包括那位刚刚从病榻上被抬回来的老宰相裴正,都如同被雷劈了一般,呆立当场。


    奏折的内容,堪称一篇千古奇文。


    文中,王战用最谦卑恭敬的言辞,痛陈自己为国锄奸,不得已行假死之策的苦衷。


    接着,他用最华丽的辞藻,歌颂了皇帝陛下的神机妙算与天威浩荡,称赞陛下派英国公率大军前来,是算无遗策,正是这二十万天兵的降临,才让他得以死而复生,并一举击溃匈奴主力,斩杀左贤王屠满。


    奏折的最后,他更是惶恐地表示,匈奴虽败,但余孽未清,草原动荡,北境不可一日无重兵。


    他恳请陛下,允许他与英国公,暂时统领这二十万大军与北风骑,继续镇守北境,为陛下永绝边患,开创万世太平。


    整篇奏折,滴水不漏。


    它将所有的功劳,都推到了皇帝的头上。


    它将一场欺君罔上的滔天大罪,描绘成了一出君臣合心,共演好戏的千古佳话。


    它给了皇帝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脸面。


    同时,它也拿走了皇帝最想要的东西,兵权。


    “好,好一个镇北王!”


    老宰相裴正看着那份奏折,浑身颤抖,他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最后,竟又是一口鲜血喷出,再次昏厥了过去。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噤若寒蝉。


    他们都是人精,哪里看不出这封奏折背后那赤裸裸的威胁与绑架?


    所有人的目光,都小心翼翼地,投向了那至高无上的龙椅。


    龙椅上,皇帝的面色,平静得可怕。


    他没有暴怒,没有咆哮。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份奏折,许久许久。


    然后,他笑了。


    那笑容,很灿烂,灿烂得让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好!”


    皇帝猛地一拍龙案,站起身来。


    “王爱卿忠勇可嘉,英国公老成谋国,此二人,皆乃我大夏之擎天玉柱!”


    “传朕旨意!”


    皇帝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响彻整个大殿。


    “镇北王王战,死而复生,力挽狂狂澜,功盖当世,加封为北境亲’,食邑万户,节制北境一切军政要务,赐金书铁券,可便宜行事!”


    “英国公张维,辅佐有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蟒袍玉带!”


    “全军将士,一体封赏!”


    一道道封赏的旨意,从皇帝的口中,流水般地颁布出来。


    满朝文武,尽皆跪伏,山呼万岁,声震寰宇。


    仿佛,这真的是一场君臣相得的盛世景象。


    然而,当所有人都退下之后。


    空旷的大殿里,只剩下皇帝一人。


    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如同万年寒冰般的阴冷。


    他缓缓走到大殿中央,看着北方,那双曾经掌控天下苍生命运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了名为无力的神色。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关在华丽囚笼里的囚徒。


    而那个囚笼,就叫龙椅。


    他赢了面子,赢了天下人的赞誉。


    但他输了里子,输掉了整个北境。


    他亲手,为自己,养出了一头再也无法关进笼子里的猛虎。


    “王战。”


    皇帝低声念着这个名字,仿佛要将它嚼碎在嘴里。


    “朕记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