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把这事落实了

作品:《四合院:重生何雨柱,逆天改命!

    这一政策使得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人面临艰难处境。


    要清楚,不参与劳动,就无法进入集体食堂用餐,也就意味着没有食物可吃。


    并且,只有参加工作的人,才拥有在食堂就餐的资格。


    许多没有工作的人因此断了口粮,无奈之下,只能外出参加劳动,因为唯有劳动,才能在公共食堂获得食物。


    而那些参加劳动却没有储备粮食的人,此时却十分欣喜。


    全国各地都储备有粮食,其目的是保障大家能够吃饱饭,从而有精力投入劳动。


    起初,全国各地公共食堂的伙食标准都不低,供应的还都是面食等干粮。


    如此一来,全国人民都淡忘了潜在的危机,毕竟大家都满怀信心,认为明年一定能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粮食丰收。


    403研究所内。


    顾知秋对何雨柱说道:


    “柱子,国家不是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了吗?”


    何雨柱看着顾知秋,问道:


    “我的计划,上面还是没有批准吗?”


    顾知秋回答:


    “你那个计划所需的成本太高了。


    而且国家有救济粮,这些粮食是之前就按规定定期储备好的。


    放心吧,这些粮食足够支撑到明年,等明年有了收成就好了,再说今年多少也能有一些收成!”


    何雨柱听了顾知秋的话,无奈地说:


    “原来是这样。


    那咱们这里也要开办公共食堂吗?”


    顾知秋摇了摇头:


    “咱们这里因为是保密单位,所以还是和以前一样,设有自己的小食堂。


    不和其他科室混合,各自用餐,互不接触!”


    何雨柱点了点头,然后对顾知秋说:


    “趁着现在国家推行这样的政策,粮食价格有所下降,


    我建议你们家储备足够三年食用的粮食,不然的话……”


    顾知秋听后,问道:


    “柱子,都到这种情况了,你还觉得形势不乐观吗?”


    何雨柱说:


    “具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就不做评价了,你自己慢慢观察吧!”


    顾知秋一听就明白了,何雨柱对国家这次的应对措施并不看好。


    他点了点头:


    “好,我知道了!”


    顾知秋本来就是来了解情况的,现在得到了答案,自然不会把家里的粮食交上去吃大锅饭。


    何雨柱家里一直是自己做饭,所以没有人来找他。


    但各个单位的情况不同,只有工厂落实了相关政策,政府机关单位大多只是走个形式。


    农村和工厂则是全面贯彻执行。


    一时间,那些没有储备粮食的人非常高兴,


    他们之前把粮食以高价卖掉,现在只要参加劳动就能在公共食堂吃饭。


    何雨柱不了解外面的情况,即便知道了,也只能无奈地叹口气。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四合院里,人们正在盘算着他和何大清。


    四合院里,三位大爷和许大茂正在商议事情。


    许大茂问道:


    “二大爷,咱们大院也要开办一个小食堂吗?”


    刘海中摆出一副领导的姿态:


    “那是肯定的。


    咱们要紧跟国家形势,工厂都已经开办小食堂了,咱们大院也不能落后!”


    易中海一听,这可是帮助自己徒弟家的好机会。


    要知道,自从开办了公共食堂,轧钢厂就不允许带食物回家了。


    贾东旭为了媳妇和贾张氏,每天都像做贼一样,偷偷把食物带回来给一家人吃。


    这几天他都饿得起不来床了。


    所以易中海说:


    “老刘说得对,我支持老刘!”


    以前全院大会都是易中海做主,今天自己的提议居然得到了认可。


    刘海中心里很是自豪,得意地说:


    “没错,咱们虽然住在一个大院,但也要紧跟国家形势!”


    三大爷一听,这么好的事情可不能落下自己:


    “我也同意,我们学校现在也开办了公共食堂!”


    许大茂说:


    “既然咱们四合院要开办小食堂,那厨子用谁呢?”


    刘海中说:


    “大院里有这么多大妈,谁不会做饭呢?”


    许大茂嘿嘿一笑,说:


    “何家父子的厨艺可是顶尖的。


    咱们开办小食堂,为什么不让何大清或者何雨柱来当厨子呢?


    而且他们家肯定存了不少粮食,毕竟是厨子,厨艺又好。


    咱们要不要把他们父子请回来?”


    阎埠贵一听,说:


    “许大茂,你的建议不错,可人家父子早就搬出去了,让他们跟咱们一起吃食堂,合适吗?”


    易中海觉得,不妨尝试一下,说不定能成:


    “我觉得许大茂说得对。


    他们虽然搬出去了,但房子还在这儿,也算是咱们大院的人。


    这事就交给刘海中去办吧!”


    刘海中虽然想当官,但并不傻,让自己去办这件事,这不是要得罪何雨柱吗?


    而且何大清现在是食堂主任。


    他说:


    “我觉得三大爷说得对,人家都已经搬走了,这么冒失地让他们回来,他们肯定不愿意。


    要是非要请他们回来,得让咱们大院最有威望的一大爷去才行!”


    许大茂赶紧点头:


    “对,对,一大爷,您是咱们大院的一大爷,您出面最合适!”


    易中海想了想:


    “我只能去轧钢厂试试,毕竟我不知道何大清和何雨柱搬到哪里去了。


    至于能不能请回来,我就说不准了!”


    许大茂说:


    “一大爷您多去请几次不就行了?”


    易中海说:


    “行,就这么办。


    这事先别跟大家说,我先去问问何大清。


    不管他同不同意,咱们到时候开个大会,商量一下方案,然后把这事落实了!”


    几个人点了点头,然后就散开了。


    许大茂见大家都走了,对刘海中说:


    “二大爷,您真厉害!”


    说着,他还朝刘海中竖起了大拇指。


    许大茂之所以这么做,根源是何雨柱带着杨小迪出现时,他看到了杨小迪。


    他心里嫉妒何雨柱,却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在暗地里使坏。


    同时,许大茂也打算结婚了,毕竟他年纪不小了。


    而何雨柱不知道,就因为许大茂嫉妒他妻子长得漂亮,就在背后给他使绊子。


    看到许大茂的恭维,刘海中更加得意了,自己想当官,图的不就是这个吗?


    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嘛。


    有了许大茂在一旁溜须拍马,刘海中越发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就这样,许大茂把三位大爷的注意力引向了别处。


    实际上,除了刘海中一心扑在当官的念想上,其他人各有盘算。


    易中海心里也盼着,要是何大清或者何雨柱能帮衬四合院,自己就能少付出不少。


    整个大院的情况,易中海比谁都清楚,所以他也就顺着许大茂的话头应和了。


    至于阎埠贵,无非是想多弄点吃的,谁不知道何家的日子过得最宽裕?


    饥荒年月,厨子向来饿不着,何况何大清还是食堂主任。


    轧钢厂这些年规模扩大了不少,从厂里随便带点吃的回来,就够大伙填饱肚子了。


    所以大家心里都明白,试试总没坏处,不试的话,何大清肯定不会回来。


    要是能把他哄骗回来,那大家都能跟着沾光。


    其实不是许大茂多会说,而是除了刘海中被蒙在鼓里,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何雨柱原本以为,自己多年没回四合院,又把何大清接了出来,四合院的事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却没料到,剧情的修正力还是想从他身上捞好处,只是如今的何雨柱早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这天,何雨柱刚到家,就看到宋子语带着何雨晴在屋里逗何晓和何花玩。


    何雨晴已经六岁,明年就能上学,以何家的条件,供她读书完全没问题。


    不知为何,自从何雨晴出生后,何大清和宋子语就再也没怀过孩子。


    不过何大清并不在意,反正自己已有三个孩子。


    老大何雨柱如今多有本事,他心里清楚。


    老二何雨水是大学生,分配工作后,虽说比不上何雨柱,却也是个干部。


    何雨晴也很聪明,虽然没上学,跟着何雨柱和何雨水也学了不少知识。


    何雨柱对宋子语说:“宋姨,您来了!”


    宋子语点了点头,接着说:“柱子,我找你有点事!”


    何雨柱好奇地问:“什么事啊?”


    宋子语说:“那个易中海老师去后厨找你爸爸,说大家都是一个大院的,


    要回去开个食堂。还说要紧跟国家的脚步,不能拖后腿什么的!


    你爸爸都被他烦坏了,说了好几次都没用,问我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何雨柱记得后来易中海是八级钳工,于是问:“那易中海现在是几级工了?”


    宋子语摇了摇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听了宋子语的话,何雨柱说:“我爸没说我们都搬出去了吗?”


    宋子语说:“都说了,但他总有一大堆道理!”


    何雨柱说:“真是太欺负人了,我回去看看!”


    陈雪茹说:“柱子,这是找你爸的事,你去不合适吧?”


    何雨柱说:“我不直接去,我去问问王主任,看看这是不是国家政策!”


    杨小迪说:“没错,跟他们没什么好说的,直接找王主任就行!”


    宋子语说:“这样不太好吧?直接找王主任,估计易中海还不知道要怎么说你爸坏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