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心神不宁
作品:《四合院:重生何雨柱,逆天改命!》 “好,那我们先对何雨柱的行踪进行密切观察,
回来后制定抓捕计划,准备行动!”
“是!”
随后,众人各自散去,开始展开调查工作。
而何雨柱对此毫不知情,
依旧在为如何保障家人安全、推进武器设计工作而忧心忡忡。
这天,何雨柱回到家中,
陈雪茹察觉到他这几天精神状态十分不佳。
她满怀关切地开口询问:
“相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心神不宁?”
何雨柱便将心中的忧虑向陈雪茹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
陈雪茹听完后,镇定自若地说道:
“这有什么可发愁的?
只有你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国家才会给予我们保护。
你要是一直把本事藏着掖着,
国家又怎么会注意到你呢!”
陈雪茹的这番话,就像一记有力的重锤,
瞬间让何雨柱清醒过来。
他恍然大悟,确实如此,
只有立下足够显著的功劳,
国家才会专门派人来保护自己。
如果一直将成果隐藏起来,不主动上交,
又怎么能得到国家的重视与保护呢?
想到这里,何雨柱满怀感激地对陈雪茹说:
“娘子,你真是我命中注定的贤内助!
若不是你点醒我,恐怕我到现在还在迷茫中徘徊呢!”
陈雪茹温柔地回应道:
“相公,你不过是太担心我们的安危,
才会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地罢了!”
何雨柱当即下定决心:
“好!那我明天就开始工作!”
他暗自计划,第二天一到研究院,
就立即着手绘制所有武器设计图纸,
并制造出相应的武器。
对于何雨柱来说,这些工作并非难事,
他对此充满信心。
第二天,何雨柱按时返回研究院。
随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图纸绘制工作中。
从枪械的整体架构,
到每一个细微的零件,
再到组装的具体流程,
他都进行了细致详尽的描绘。
这次,他设计的是未来的九五式枪械,
不过在当前这个时代,还不能这样称呼,
或许叫五五式或者五六式更为恰当。
无论名称如何,他将最成熟、最先进的枪械设计方案都呈现了出来。
紧接着,何雨柱开始规划子弹制造工艺,
不仅设计了子弹生产线,
还完成了枪械生产线的设计方案。
随后,他亲手制作出每种枪械各10把。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他就完成了这些工作。
若不是光学瞄准镜制作耗时较长,
完成速度还会更快。
毕竟这不是从零开始研发,
而是将脑海中的知识付诸实践,
效率自然很高。
完成所有工作后,何雨柱将这些成果全部交给了顾知秋。
顾知秋看着眼前的枪械和图纸,
一时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这才过去多久?还不到20天吧?
何雨柱竟然设计出这么多武器,其中还有狙击枪。
要知道,当时世界上都没有比这更先进的狙击枪设计。
而何雨柱设计的这款,射程竟然能达到两千米,
在那个时代,堪称“枪王”级别的存在。
并且,所有设计都精确到了极致。
若不是之前何雨柱研制出高精度机床,
根本无法进行生产制造。
幸好有了那些机床,大幅提升了加工精度,
这才成功制作出狙击枪。
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瞄准镜问题。
因为射击距离极远,普通瞄准镜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何雨柱耗费一整天时间,纯手工打造出光学瞄准镜。
顾知秋忍不住问道:
“这些数据都是准确可靠的吗?”
何雨柱认真地解释道:
“这些是经过严谨计算得出的理论数据,
还需要进行实际测试,
比如在潮湿、寒冷、酷暑、沙漠等各种复杂环境下进行检验。”
不过,这些测试我实在无力完成。
最终确切的数据,还是必须以实际的测试结果作为依据。”
听闻何雨柱这番话,顾知秋不禁感叹道:
“这已然极为卓越!这些数据远远超越了我们现有的任何一款枪械性能。
我先将枪械与数据一并带走。要是后续出现问题,我会再来找你。
对了,还有别的研究成果吗?”
何雨柱摇了摇头回应:
“目前没有了。”
听到何雨柱的答复,顾知秋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以他对何雨柱的了解,倘若还有其他成果,他也不会感到意外。
毕竟,顾知秋早已见识过何雨柱那超乎寻常的研发速度。
就拿基础机床来说,众多研究人员耗费两三年时间,都未能实现完美复刻,
可何雨柱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研制出了达到世界顶级水准的机床。
再看炼钢法,他更是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研究成功。
当前,复式转炉炼钢法还处于验证阶段,这边他又研发出了无刷电机的电风扇。
起初,顾知秋以为这不过是个普通风扇,并未觉得有多大价值。
然而,随着何雨柱展示其拓展应用,他才惊觉这个发明用途极为广泛。
从泵、电车,到风扇、洗衣机,再到各类小型电动工具,尤其是何雨柱简单设计的手电钻,更是意义重大。
在工业安装领域,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要知道,当时安装螺丝全靠人工操作,既耗费时间,又极为费力。
而有了手电钻,工作效率一下子提升了几十倍,深受众多负责安装螺丝的工人青睐。
何雨柱的这些发明,仿佛为国家的发展开启了一扇通向腾飞的大门。
如今,从手枪、步枪,到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再到机枪、冲锋枪、狙击枪,所有武器类型,连同生产线和子弹生产线,都被他一一攻克。
并且,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全部完成,此外,还包括瞄准镜的制作方法。
何雨柱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全能型人才。
顾知秋心里清楚,现在何雨柱的保密等级已经超过了其他六个科室。
若不是受保密等级的限制,他真想好好“打趣”一下其他六个科室的负责人。
当下,国家也面临着困境,各地都严重缺乏人才,之前的人才早已分配完毕,暂时无法为何雨柱调配人手。
不过幸运的是,尽管何雨柱独自一人开展研究,但他的研究效率是其他研究团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如今的顾知秋,面对何雨柱的成果,早已不像刚开始时那样惊愕不已。
一开始,何雨柱的发明创造常常让他大为震惊。
但现在,无论何雨柱研究出什么成果,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
反倒是哪天何雨柱没有新成果出现,才会让他觉得反常。
顾知秋心里明白,这些成果上交后,何雨柱很快就有资格配枪,甚至配备警卫。
不过,这些他暂时没有告知何雨柱,打算等上面的奖励下来后再说也不迟。
毕竟,了解何雨柱情况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平时也不会关注到他。除了之前两次前往工业部的经历,再无其他。
而且,上级已经和陈部长打过招呼,要求所有知情人员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陈部长也向所有知晓何雨柱情况的人着重强调,绝不允许将何雨柱的事情外传。
尽管工业部的部分人员知道了一些情况,但何雨柱还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发现,这才出现了想要抓捕他的命令。
当然,知道何雨柱精通国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当时的时代和后世不同,后世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网络上便会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
当下的通讯条件极为落后。
许多事情只要无人对外宣扬,想要做到不被外人知晓并非难事。
知晓何雨柱身怀国术的,仅有公安系统内的寥寥几人。
而这几人向来守口如瓶,绝不是那种爱搬弄是非的人。
所以,参与行动的人员都觉得何雨柱不过是个天赋异禀的奇才。
他是一名成为厨师后,还能考上大学,并且成绩十分优异的人。
当然,其他行动队成员对这些内情一无所知。
甚至连陈雪茹相关的事情,他们也全然不知。
毕竟,知晓陈雪茹事情真相的,仅有杨小迪和何雨柱二人。
其他人对此毫无头绪。
即便何大清向陈雪茹询问,她也声称自己是杨小迪的朋友。
因无处安身,才暂时在此借住。
何大清对此深信不疑,毕竟如今何雨柱已经和杨小迪结为夫妻。
而且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大院里,谁也不会想到何雨柱和陈雪茹还有其他牵连。
就这样,陈雪茹在无形中得到了安全保障。
何雨柱看到下班时间到了,便准备动身返回。
然而,他并不知道,当天恰好是行动队展开行动的日子。
当何雨柱骑车来到一条胡同口时,敏锐地察觉到这条胡同与往日不同。
不过,尽管有所察觉,何雨柱并未放在心上。
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十足的信心。
毕竟,他已经达到不坏境界,堪称高手。
如今,莫说是枪械,就算是炮弹袭来,他也有把握硬接。
更不用说他的速度极快,即便子弹、炮弹射来。
只要他想躲避,就没人能打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