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组装阶段
作品:《四合院:重生何雨柱,逆天改命!》 何雨柱一下又一下地挥动着锤子进行锻造,听着金手指发出的提示音,
内心充满喜悦。
要知道后续提升技能所需的熟练度是个庞大的数字,令人望而却步,
可他依旧钟情于这些提示音,因为只有这些声音,能让他清晰意识到自己来自未来世界。
时间在何雨柱专注的锻造过程中慢慢流逝。
仅仅一个星期,他就完成了所有所需材料的锻造工作,
并且按照顺序仔细标注,整齐摆放在相应位置。
紧接着,车床、铣床等设备的制作工作开始了。
何雨柱不慌不忙地制作出一个个零件。
最后进入组装阶段。
半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何雨柱注视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自豪。
这些机床采用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即使放在未来,性能也毫不逊色。
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加工精度,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只是由于缺少电脑设备,没能成功研制出数控机床。
这虽然有些遗憾,但这些机床已然代表了当前机械工业的最高水准。
何雨柱心里清楚,一旦上级派人来验收,这些机床很可能会被调走。于是,他又花了两天时间,
将所有机床都制作了两套,一套准备上交,另一套则留下来自己使用。
而之前顾知秋送来的750件物资,也都被他转移到了旁边区域。
欣赏完自己的作品后,何雨柱心满意足,转身朝着办公楼走去。
办公楼里并没有什么机密文件,主要是为六个科室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地方。
何雨柱对此并不在意,毕竟他平时都待在自己的工作基地,对办公楼里的人大多都不熟悉。
他径直来到顾知秋的办公室,通常情况下,顾知秋如果没有特殊事务,都会待在办公室里。
走到办公室门口,何雨柱敲响了房门,只听见屋内传来顾知秋喝茶的声音:
“请进!”
何雨柱推门而入,顾知秋看到他,不禁微微一怔,自己已经半个月没见到何雨柱了。
还以为他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需要帮忙,便开口问道:
“怎么了,何雨柱同志,是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吗?”
何雨柱对顾知秋说道:
“顾所长,之前跟您说要制作的那些设备,我都已经完成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听到这话,顾所长顿时愣住了。
这么快就完成了?
顾所长也是业内行家,这个403研究所成立已经好几年了。
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经过理论演算、图纸绘制,再到开展试验,没有几年时间根本无法完成。
就算是照着现成的方案制作,也不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啊?
这才仅仅过去了半个月,顾知秋忍不住问道:
“是研究论文写完了,还是设计图纸绘制好了?”
何雨柱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回答道:
“全部都做好了!”
顾知秋更加震惊了,同时心里也对何雨柱产生了一丝不满,年轻人到底还是沉不住气,怪不得其他科室都不愿意接收他。
不过自己既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既然何雨柱想让自己去验收,那就走一趟吧。
到时候让专业的专家给这个年轻人好好讲讲道理。
于是顾知秋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东西,语气平淡地说道:
“行,那我们去看看吧!”
也不能怪顾知秋不重视,按照正常情况,半个月确实很难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何雨柱也没想到顾知秋会有这么多想法,带着他便朝着七科基地走去。
两人到达基地后,何雨柱率先开口询问:
"顾所长,这些机械设备您都熟悉吗?"
顾所长踏入仓库,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令他大为吃惊。
这真的是自己曾经整理过的那个仓库吗?
仓库内,吊台、起重机、轨道一应俱全,区域划分清晰明了。
一台台崭新的机器整齐排列,显然不是自己当初采购来的那些设备。
顾知秋满脸惊愕地问道:
"这些,全部,全都是你完成的?"
何雨柱轻轻点头回应:
"对,七科就我一人在做这些,全是我亲手打造的。您瞧瞧,效果怎么样?"
听到何雨柱的回答,顾知秋这才明白自己误会了他。
眼前的何雨柱确实身怀绝技,且不论这些机床实际生产效率如何。
单就这些机床本身,就足以填补我国工业设施领域的一项空白。
想到这里,顾知秋戴上手套,开始动手操作测试。
虽然他并不精通技术原理,但对各个工种的操作流程却十分熟悉。
否则,他也无法胜任设备采购工作。
要是连基本操作流程都不懂,采购时很容易上当受骗。
在对一台台机床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顾知秋的震惊之情愈发强烈。
他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清晰的认知,
说自己是一级工都有些夸大,顶多算是个熟练操作工。
然而使用这些机床后,顾知秋感觉自己的操作水平仿佛提升了不少,
就算被评定为二级工也毫不为过。
他心里清楚,这并非是自己的技术突然突飞猛进,而是这些机床性能太过卓越。
何雨柱介绍道:
"这些机床都是我重新设计的,所有零件都是用原来的机床加工制作的。
每一台机床都经过重新设计,生产效率提高了将近两倍,加工精度也提升了大约百分之一百八。
之前的机床可以不用了,您把它们送回去吧,以后我就用这些新机床开展工作!"
实际上,何雨柱还刻意压低了数据。
要是换成专业的正式工人操作,效率和精度还能进一步提高。
听到何雨柱这番话,顾知秋意识到自己发掘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紧接着又听到后续内容,顾知秋急忙说道:
"不行,这些机床必须上交。反正你会制作,再做一套就行!
还有,这些机床有设计图纸吗?"
何雨柱回应道:
"您要上交的那套我已经准备好了,放在旁边的仓库里,每个型号都有两套。
之前的材料都用完了,没办法继续制作新的。
这里只是个试验场地,生产能力有限。
图纸都有,包括零件图、组装图、维护图、维修图,还有使用说明书。
另外还有关于工种等级的特别说明,千万不能用这些机器进行技能考核!"
顾知秋疑惑地问道:
"为什么不能用这些机器考核呢?"
何雨柱解释道:
"用了这些机器,一级工都能考出三级工的水平。
要是因此设立过多高级工种,国家要多支出多少薪资?
这对真正的高级技工也不公平,他们技术精湛,凭什么和其他人评定相同等级?"
听完何雨柱的详细解释,顾知秋说道:
"经你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件事必须向上级汇报。
不过,何雨柱同志,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我马上安排人去上报!"
何雨柱点头说道:
"行,我去拿图纸!"
说完,何雨柱带着顾知秋走进自己的办公室,随后打开保险柜。
保险柜里整齐地存放着各种图纸。
何雨柱取出图纸,平铺在长桌上,对顾知秋说:
"所长,这些是我亲手绘制的图纸、说明书、安装流程、维修方法和保养指南。
都在这里了,这是唯一的原稿,你最好复印一份留存,把原稿妥善存档。
然后上交上去,一旦弄丢,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顾知秋点头表示明白:
"这点我清楚,以往都是这么处理的。好了,你先在这儿等一下,我去安排人手!"
说完,顾知秋匆匆离开。
没过多久,一队军人到来,安静有序地将东西整理打包。
随后便离开了。何雨柱见顾知秋走时没再说什么,
便准备着手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毕竟这些机床交付上去后,除了能获得各类奖励,后续工作就和自己无关了。
他该为下一步工作做打算了。想到当前全国钢材供应紧张,特种钢领域更是几乎空白。
而特种钢有众多不同型号。
何雨柱计划研发转炉炼钢技术。以他目前8级的材料水平,制造电弧炉也不在话下。
但考虑到国内电力供应还不充足,现在推出电弧炉,技术过于超前。
而转炉炼钢即便在未来,依然会被广泛应用,只是完善程度有所不同。
想到这里,何雨柱便拿起笔开始书写。
他对转炉炼钢原理早已烂熟于心,其原理是利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将矿石中的硅、锰、碳、磷等杂质氧化。
在氧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使炉内温度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
这样就能大幅节约燃料。
至于所需设备,何雨柱也十分清楚,主要包括主原料供应、散料供应、铁合金供应三个系统。
其中涉及铁罐、鱼雷罐车、铁包、加废钢设备、行车、铁烘烤、铁预处理、地下料仓、上料皮带、炉顶高位料仓及给料、称量、加入设备等等。
这些何雨柱都心中有数,当前主要需要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何雨柱灵感不断,奋笔疾书。
就在何雨柱专注研究炼钢技术时,顾知秋带着相关资料来到了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