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举行仪式
作品:《四合院:重生何雨柱,逆天改命!》 田泽华摇摇头说:
“你结婚可是天大的事,坐在主桌也就是吃吃喝喝。
你做的饭菜我都不知道尝过多少回了。
这次你就听我的,我来主厨。要是你实在过意不去,等事情办完,你亲自给我做一桌就行!”
何雨柱知道师父的脾气,怎么劝都没用,只好点头说道:
“好的,师父,那就麻烦您了!”
田泽华摆摆手说:
“说什么麻烦。好了,你去和谷经理商量婚礼的事吧,我就不招待你了。商量好了,让谷经理跟我说一声就行!”
何雨柱应了声:
“行,我这就去问问!”
他来到谷经理的办公室,谷经理见他过来,开口问道:
“这么快就过来了?怎么没和你师父多聊会儿?”
何雨柱笑着说:
“聊了一阵。我师父非要做主厨,我不让,他不肯答应。实在没办法,我只能同意了!”
谷经理听了,说道:
“那这次来的宾客可有口福了。自打改革后,田师傅就很少亲自下厨了。
要不是特别重要的客人,他都不动手呢!”
何雨柱自然明白,这些厨子虽然属于勤行,但都有傲气。
就像以前的他,也只愿意做小灶。至于大锅菜,全看心情。
所以在整个帝都,甚至可以说整个国家,高等级的厨子都这样。
毕竟以前大师级的厨艺,一个月最低能拿两三百,还不算外快。现在改革后,收入直接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观念。
收入减少了,相应的工作量自然也少了。
不光田泽华这样,其他厨子也是如此。这就导致现在各大饭店收入大幅下降。
很多有钱人都选择请厨子到家里做饭,而不是去饭店。
这种情况至少要持续到五八年。
因为到了五八年,全国粮食大减产,很多人都吃不上饭,才会去国营饭店找点吃的。
但那时全国都缺粮食,国营饭店的食材也不多,导致去饭店的人多,能吃上饭的却没几个。
这种情况慢慢才会好转。当然,现在的公方经理根本不会管理,甚至可以说就不管事。
他们在人事关系上一味勾心斗角,这一情况何雨柱也从田泽华口中知晓了。
只是大环境已然如此,根本没有改变的可能。
和谷经理商定好饭菜标准后,何雨柱便返程了。
望着何雨柱离去的背影,田泽华不禁感慨:“当年柱子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转眼间就成家立业了!”
谷经理也跟着叹息:“是啊,等这事办完,我也该退居二线了。
以后这家饭店的兴衰,就得看你们年轻人了!”
田泽华听后说道:“其实这样也挺好。我这年纪也快退休了。
到时候能拿退休金,不干活也有收入,再加上我的外快,往后的日子也不会差!”
谷经理苦笑着问他:“你会看得上那几十块钱的工资?”
田泽华笑着回应:“怎么会看不上?我跟你说,这钱我还真挺看重的。
毕竟我不像你有分红,我可什么都没有。要是这钱都看不上,我们可就要坐吃山空了!”
谷经理自然不信,以田泽华的厨艺,怎么可能坐吃山空。
他觉得田泽华这是低调,不然不知道能赚多少钱。
不过田泽华并不清楚谷经理是这么想的,要是知道,肯定会给谷经理一巴掌。
他心想:我天天都在这里,哪里低调了?
不过两人都没把这话说出来,聊了会儿何雨柱的事就离开了。
他们都清楚,何雨柱这次是真的发达了。
何雨柱回到家,把事情跟家人说了。
无论是杨志礼还是何大清,都对他安排的地方很满意。
随后三人开始送请柬、邀请客人。
何雨柱请的都是厨艺界的朋友,还有在学校认识的朋友和老师。
何大清请的是自己认识的达官贵人。杨小迪请的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
杨志礼请的是自己的同事,胡舒枝请的也是自己的同事。
要知道杨志礼和胡舒枝是在抗战时认识的,两人都是战士,而且没有其他亲戚了。
所以他们只有战友和同事,没有别的亲友。
婚礼定在七天后,众人忙活了六七天,然后一起去了饭店。
何雨柱也没折腾杨小迪,只是让她换上新衣服,骑着自行车带她到了饭店。
饭店今天布置得十分喜庆。何雨柱早早地就在门口迎宾了。
何大清夫妇和杨志礼夫妇也在门口一起迎宾。
几个人笑得脸都快僵了,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众人才走进饭店。
四合院的人都来了,不管怎样,何雨柱还是请了他们。
本来何大清不想请四合院的人,但何雨柱说:“虽然四合院里没什么好人,但都是邻居,而且这么多年了,不请不太好。
再说我也没指望他们能随多少礼。
主要是让聋老太太和易中海他们看看我们认识的人,省得他们不知天高地厚,还在我面前晃悠!”
听何雨柱这么说,何大清就把消息告诉了四合院的人。
四合院的人听说何雨柱的婚宴在鸿宾楼举办,而不是在四合院,都十分期待。他们都知道鸿宾楼是大饭店。
很快,大家都到齐了。何雨柱和杨小迪站在主席台上。
何雨柱对着众人说:“各位亲朋,各位好友,各位同事,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和杨小迪同志的婚礼。
我们俩虽然不是同一所大学的,但我爱人是帝都大学的,我们两所大学仅一墙之隔,也算是半个校友。
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今天终于走到了一起。
今天请来这么多朋友和同事,就是为了让大家见证我们的爱情和婚姻。
在未来的日子里,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宝贝,我们会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共度余生!”
听了何雨柱的发言,大家都满意地点点头,心想不愧是大学生,讲话就是有条理。
接着,何大清、杨志礼夫妻也发言,都是说些祝福的话。
之后,宴席就开始了。何雨柱、杨小迪在何大清和杨志礼夫妻的带领下,一桌一桌地敬酒。
到了轧钢厂那一桌时,何大清介绍道:“王厂长,这是我的儿子,何雨柱!”
何雨柱拿起酒杯给王厂长倒酒,王厂长说:“大清啊,你可不厚道,这么优秀的儿子,怎么也不跟大家说说。
早知道你有这么优秀的儿子,就算我得去华清大学‘挖人’,也得把你儿子弄到轧钢厂来!”
何大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前几年做了件糊涂事,没脸面对我这个儿子。
这不,儿子孝顺,我们关系才好起来,孩子的事,我都没怎么掺和!”
何大清厨艺很好,在他掌控轧钢厂食堂期间帮了不少忙。
而且只要他能让轧钢厂食堂稳定下来,自己就能更进一步。
再加上何大清会处事,不掺和轧钢厂的改制。
不管谁来当领导,只要领导想尝尝小灶,何大清都会动手做。
不然轧钢厂这么多领导也不会给何大清面子,来参加他儿子的婚礼。
王厂长对何雨柱说:“柱子,恭喜啊!”
何雨柱大方地说:“谢谢王厂长,您这么忙还能来参加我的婚礼,是我的荣幸!”
王厂长笑着问:“柱子,你是五级工程师,现在毕业了,打算去哪儿工作啊?”
何雨柱面带笑容开口道:“我被分到保密单位了,具体单位名称不能透露。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去报到了!”
王厂长满脸痛惜地感慨:“唉,都怪我啊,你本是我们轧钢厂的子弟。如今成才了我居然都不知情!”
何雨柱笑着回应:“王厂长,您这话说的,不管怎么说,轧钢厂都是我父亲工作奋斗过的地方。
今后要是王厂长有什么事情,让我父亲给我捎个口信,只要我有空闲,肯定不会推脱!”
王厂长心里明白,一位五级工程师作出的承诺,对于未来的轧钢厂而言意义多么重大。
他面向何雨柱说道:“哈哈哈,好,柱子,你这么说我可就当真了?”
何雨柱也神情严肃地说:“我也是认真的!”
听到何雨柱的话,王厂长纵声大笑:“好,好,好,认真就好,大清啊,要是有什么事就跟我说。
对了,听说食堂还缺个副主任,回去就给你安排上。”
王厂长对何大清说:“食堂主任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到时候你可得把食堂管理妥当!”
听到这话,何大清内心欣喜不已。
要知道以往娄厂长的人,要么被边缘化,要么到了退休年龄就退了。
根本没有被提拔的先例,如今何大清竟然得到了提拔。
何大清心里明白,这全是何雨柱的功劳。
不过他还是对王厂长回应道:
“王厂长,多谢您的提拔,其他方面我不敢保证,但食堂这一块,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王厂长也了解何大清这个人,一个食堂主任而已。
不过是最低级别的领导,而且已经到了晋升的顶点,不可能再往上提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