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问题,不止一面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春风楼内灯火如昼,热闹非凡,城东那处豪宅内却只有一盏烛火,安静异常。


    佛堂前的梧桐树在冷风中,最后两片树叶随风飘落,泛黄的树叶落在佛堂前紫袍人的身上。


    紫袍人伸手拿起树叶,眼中冷光闪烁,沉声道:


    “没想到一个区区的魏斗焕,竟在北境有过如此功劳。”


    “难怪皇帝选他回京,也难怪皇帝会始终护他前行。”


    今日,有关魏斗焕在北境的真相被揭开,满朝文武尽皆震惊,无一例外。


    他们原本以为魏斗焕只不过是皇帝派回京城的一把刀,一个工具,利用魏斗焕搅动长安城内的风云。


    然而从今日武仪殿太子与魏斗焕正面碰撞的结果来看,即便魏斗焕是皇帝的手中刀,那也是最锋利的那一把!


    更别提皇帝今日的圣旨,可谓将魏斗焕抬到了位及人臣的地步。


    如今的魏斗焕,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刚刚回京的巡街使,更不是连陈家都可以对其下手的金吾卫大将军。


    现在的魏斗焕,足以比肩朝中三恒!


    “事到如今,你兀自以为,乃是因为魏斗焕在北境所立之功,陛下这才护他一路前行?”


    吴国公郑元白蹲坐在佛像前,手中念珠转动不停,雪一样的须发在冷风中随着烛火不断摇曳。


    “不是么?”


    紫袍人闻声反问,神色凝重。


    只听郑元白淡淡道:


    “自魏斗焕回京起,从韦智案,宋明铮案,再到春风楼周五晟案,之后的春闱舞弊案,春风楼食物中毒案。”


    “若非魏斗焕接二连三的帮助陛下清理长安城,陛下护他作甚?”


    “换言之,若非魏斗焕始终能帮陛下完成那些陛下不便出面的事,陛下岂能将他抬到今日的地位?”


    简单来说,魏斗焕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护持,很大程度上乃是因为对于皇帝而言,魏斗焕本身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无论是扳倒宋家,赵家,还是温家,魏斗焕所展现的本领,都足以让长安城内的所有人刮目相看。


    在如此情况下,皇帝自然要保护魏斗焕,自然要给魏斗焕足够的资本,让魏斗焕能够在日后的行动中继续发挥作用。


    “你以为仅凭魏斗焕在北境的功劳,便有今日陛下的封赏?”


    郑元白最后一句话音落下,紫袍人一时沉默不语,烛火只照亮他半张脸,阴沉的神色在此刻显得格外渗人。


    他当然知道魏斗焕在长安城内为皇帝建立的功劳,也知道正如郑元白所言,若无这些功劳,皇帝不可能因为魏斗焕在北境之事便对此大封特封,大赏特赏。


    可眼看着被自己一直打压的无名小卒,而今成长为参天大树,他心里的愤恨在此时更为汹涌,直在眼眶中打转,喷薄欲出。


    原本以为解决魏斗焕不过是小事一桩,可随着一件件,一桩桩案子接连被魏斗焕所破,时至今日,魏斗焕的势力已然庞大无比,上至朝堂,下至江湖,再也不是他所能设计应付的了。


    如此巨大的转变,让他心中的傲气遭到了巨大摧折,从而滋生出一股浓浓的怨气。


    “老东西!”


    到最后,他胡乱骂了一嘴,却也不知到底骂的是谁。


    只郑元白听到这声音,睁开眼瞥了他一眼,神色依旧淡然道:


    “似你这般怨天尤人的,还有一人。”


    这个人,自然指的是太子。


    今日的武仪殿对决,乃是太子与魏斗焕的对决,谁都知道皇帝最后的圣旨乃是压垮太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此一事,太子对皇帝的怨恨只怕更深。


    “国公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拉拢太子?”


    紫袍人能直接想到的,只有这个。


    既然太子对皇帝也颇有怨念,何不将太子也拉入自己的阵营?


    要知道,从今日的结果来看,太子溃败,日后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将直线下降,就算他能忍得了魏斗焕,只怕也忍不了堂堂太子,面对文武百官,毫无话语权吧?


    温家倒台,王家又是铁打的皇帝党,太子在朝中的选择本就不多,崔家虽有隐隐冒头之势,但对于太子而言,帮助太小,不值得考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跟自己一党,岂非是最好的选择?


    “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


    “与太子结党便是护立新君,齐王之事尚未解决,这个太子能否坐稳东宫之位,尚未可知,此时便与太子结党,难免招来杀身之祸。”


    比起紫袍人,郑元白看得更长远,也更清楚。


    今日太子之所以落败,正是因为齐王之事。


    从皇帝最终的处置结果来看,放宇文恪回京,同时对魏斗焕进行封赏,一方面有着对魏斗焕进行身份认同的意思,一方面也有着提醒魏斗焕的意思。


    对魏斗焕进行身份认同,乃是因为魏斗焕的确帮了皇帝大忙。


    但提醒魏斗焕,也是在告诉魏斗焕,不该他插手的事,他便打死不能插手。


    而这件事,显然便是齐王之事。


    不然皇帝何以让被软禁在江南的宇文恪官复原职,返回长安呢?


    皇帝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而此刻他们若是与太子结党,那便是摆明了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一旦如此,皇帝还能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么?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太子与魏斗焕的明争暗斗还没结束,此番魏斗焕被太子摆了一道,以魏斗焕有仇必报的性格,只怕咽不下这口气。”


    “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即刻,其他事,暂时不用我们操心。”


    对于郑元白而言,朝堂之上的局势虽然重要,但还没到需要他亲自出面的地步。


    毕竟他手中握着的虽不是绝对的权力,但也是足以撼动大乾的权力——军权。


    只要他一朝有军权在手,便一朝有资本继续在这长安城中与王家,谢家,魏斗焕,甚至皇帝周旋。


    既然此时此刻太子要与魏斗焕大打出手,他自然乐见其成,作壁上观。


    至于与太子结党,为时尚早。


    “齐王之事呢?”


    紫袍人忽的问道。


    只听郑元白若无其事的道:


    “此事我已派人在详加调查,一旦查实,他便是我们可利用之人。”


    若能在他们正式动手之前,挑起皇室内部的动乱,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齐王显然是一个不错的苗子,若是能加以培养,未来不一定能够带给他们何等惊喜。


    最为关键的是,利用齐王,或许还能对魏斗焕下手。


    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紫袍人闻声,心中已是了然,虽点头同意了郑元白所言,但还是冷声道:


    ”那便让魏斗焕再多蹦跶几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