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最后一个问题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温家的阴谋成功了。
他们成功将魏斗焕引入了彀中,那篇孙百策所写文章,确然不是赵显奇在春闱之时写的国论。
如此一来,魏斗焕刚才所言,便成了构陷皇亲国戚,扰乱春闱秩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孙百策所写文章乃是他要求太子找来的,现在找来了,却对不上号。
他在太子面前的信任,也将会急剧下降。
太子岂能还会如往常一般偏袒上?
别的什么事,太子偏袒也就罢了,可这件事,事关皇亲国戚,太子如何能够偏袒?
一时间,魏斗焕可谓身陷绝境。
可即便如此,魏斗焕的脸上依旧无风无云,不见任何波浪,平静得像是一面镜子,在眼中能够看到每个人眼中的自己。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个关键人物,赵世雄,徐恒业,崔明佑,江威乾.....
以及那个坐在人群中央,始终一言不发,微微闭眼,仿佛已经睡着了的郑元白。
“魏大人?”
“怎么?编不下去了?”
见得魏斗焕半晌都未回答,赵世雄当即一声冷笑,眉眼间尽是嘲讽。
在场文武也都用鄙夷的目光看着魏斗焕,窃窃私语之际,已然将魏斗焕当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污蔑皇亲国戚,他魏斗焕真把自己当个东西了?”
“呵呵,这种人啊,稍微给他点颜色,他便要开染坊,活该!”
“让他一天天的得瑟,这下跌落谷底了吧?”
满朝文武对魏斗焕的不满已非一日。
自魏斗焕回京始,自魏斗焕将他们送到魏府的礼物,还回去开始,他们便对魏斗焕很是不满,一直在寻找机会落井下石。
此刻好不容易逮到机会,他们岂能轻易放过?
于是,孙百策率先站了出来。
这件事本来也与他有关,魏斗焕刚才所言,乃是明示他与赵家勾结,在春闱舞弊。
此刻真相大白,自然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魏大人,我写给赵兄的文章,纯粹是以文会友,你却非要说我与赵兄舞弊,你到底是何居心!”
话到最后,孙百策的神色瞬间冷冽。
而都察院左都御史柳道冲也适时站出来道:
“殿下,此案已经查明,魏斗焕系构陷皇亲国戚,诬陷朝廷大臣,还请殿下严惩!”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附议之声,络绎不绝。
半个朝堂之上的文武都跪了下来,请求太子严惩魏斗焕。
而没有跪下来的那一半文武,其中就包括王仲秋,王世安等人。
太子听得声音,脸色骤然低沉。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显然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可面对此情此景,他却又不能装聋作哑。
构陷皇亲国戚,这是要杀头的罪名啊!
“魏斗焕!”
太子眉尖一抖,声色俱厉道:
“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说?”
眼下,局势已然朝赵家一边倒,即便他身为太子,也无法在此时偏袒魏斗焕。
而王仲秋自魏斗焕质疑春闱公平后,便一直未曾说过话,是个人都看得出来王家这是打算明哲保身。
既如此,满朝文武之中,已没有能为魏斗焕说话的人。
死局!
太子只能让魏斗焕交代最后想说的话。
面对太子与满朝文武的压迫,魏斗焕的脸上第一次有了些许变化,从原本的波澜不惊渐渐浮现出一抹冷色,而后又瞬间即逝,眉眼间无端涌现出淡淡的笑意,而且还带着一股浓浓的讽刺意味。
他知道,赵家背后的人定然已经将自己算得体无完肤,甚至连自己会如何推断春闱之事,也都在那人的计算之中。
如此才会造就今日之局。
可世上之事,又岂是那人能够全然算计的?
在这长安城中,谁还不是三眼六臂呢?
“殿下,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希望信云伯能为我解惑。”
魏斗焕的声音不咸不淡,却给人一种充满自信的感觉。
闻声,太子紧皱的眉头微微舒缓,但仍是带着丝丝疑虑,而后点头。
见状,魏斗焕这才看向赵世雄。
只不过不待他出言,赵世雄却率先冷笑道:
“事到如今,魏大人还想挣扎求生,看来魏大人不过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在赵世雄眼中,今日的魏斗焕已没有退路可言,即便他此刻承认刚才所言乃是对赵家的诬陷,自请太子降罪,最终结果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魏斗焕在京城将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这对魏斗焕而言,又岂非是生不如死?
贪生怕死,可谓是当下魏斗焕最好的写照。
“谁不怕死呢?”
魏斗焕面带微笑,不紧不慢的道:
“我在沙场杀敌怕死,回到京城巡街怕死,卷入诸多纷争也怕死。”
“信云伯若不怕死,那又为何想着与朝中权臣结党,意图干扰陛下国政呢?”
此言说得隐晦,但太极殿内的百官却都清楚,魏斗焕说的乃是赵家如此为郑家献上投名状,不外乎就是想和郑家结党。
太子登基,赵家势必遭到打击,为保己身,赵家如此选择,倒也不是没道理。
只是赵家千不该万不该选择了郑家。
这是魏斗焕所无法容忍之事。
“呵呵,看来魏大人仍是死性不改啊,都这会儿了,还想着污蔑我赵家?”
“魏大人,我劝你现在好好看看这世界,若不然,我担心你看不了几眼,便再也看不到了。”
赵世雄很是高兴,因为魏斗焕越是如此说,越是能够让满朝文武都看到魏斗焕如何构陷的他赵家。
如此,即便是太子与皇帝意欲出手,那也要考虑满朝文武的想法。
魏斗焕这句话,可算是越发将自己逼入绝境。
只不过魏斗焕此刻却并未对此有任何感觉,反而轻描淡写的道:
“今日之事,最终结果如何,尚未可知,信云伯是否太自信了些?”
“好了,废话便不用再说了。”
“我想问信云伯的是,你确定这篇文章就是孙御史在百花楼,送给赵世平的文章?”
他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顿时皆是摇头
“这还有什么可问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我看他就是想垂死挣扎罢了。”
“还说不说废话,这可不就是废话?”
众人对魏斗焕的问题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在他们看来,魏斗焕此举,除了拖延时间,再无任何意义。
孙百策都亲口承认了,那还有假?
就算有假,那又能怎么样呢?
难不成还能从赵家再搜出一片与赵县求所写国论一字不差的文章来?
“此事我与孙御史都可证明。”
赵世雄话音刚落,便听到孙百策也道:
”你若不信,百花楼的小厮也可作证。”
当初孙百策在写这篇文章时,百花楼的小厮就在旁边伺候,自然记得上面的字句。
魏斗焕闻声一喜,当即拍手道:
“如此甚好!”
“好什么?”
赵世雄听罢,脸色当即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