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最后的希望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魏斗焕仔细想过赵家舞弊这件事,也推算出赵家需要四名副考官做的事。
杨焕之负责对此名举子的身世进行审查,所以杨焕之一定会提前知道这名举子的名字。
孙百策乃是御史,一手文章冠绝当朝,所以一定是他在最后时刻调换这名举子的试卷,重新写一篇,递交王仲秋。
他是最后知道此名举子具体是谁的人。
换句话说,现如今魏斗焕只能从他们两人身上得知赵家意欲送入朝中的举子到底是谁。
杨焕之已请过,从那日与杨焕之的谈话结果来看,杨焕之若是已然知晓,当不至于毫无察觉,甚至没有透露给魏斗焕丝毫线索。
除非赵家并未给杨焕之打招呼,或者说赵家保送的举子,在身世上乃是清白的,毫无污点可言。
于是,孙百策乃是魏斗焕最后的希望。
“孙百策如何会将此人名字告诉你?就算他知道,那也是在阅卷之后才能知晓,那时候即便他告诉你,你又能做什么?难不成要老爷子在最后时刻,将那人的名字剔除?”
王煜听完魏斗焕的一番分析后,当即感到不可思议。
首先,孙百策是温家的人,温家又与吴国公府站在一起的,温家岂能让孙百策告诉魏斗焕有关赵家之事?
其次,孙百策乃是代笔之人,那一定是最终才知此人的名字,而那时候对于魏斗焕而言,已经晚了。
就算魏斗焕知道了此人舞弊,也只能让王仲秋在最后审核之际,将此人剔除。
这对王家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孙百策也提前知道此人的名字,提前准备好试卷,待得最后时刻更换即可?”
魏斗焕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那就是,四位副考官在阅卷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凑,而且在贡院之中,监视十分严密,孙百策若堂而皇之的代笔捉刀,只怕被人察觉。
所以孙百策要想快速替换掉那举子的试卷,便一定会提前写好,而后在确定那举子的试卷后,将其替换。
于是,孙百策一定要提前知道那举子是谁。
“就算他们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比如在试卷中写上一句暗号,好让四位副考官确定这名举子乃是赵家之人,但孙百策在替换试卷,重新写一篇试卷之时,最终是不是要署名?”
“贡院阅卷,本就十分严密,若孙百策没有提前准备,仓促之间如何能够写得出佳作?如何能够入得了你们家老爷子的法眼?”
“而只要孙百策提前准备,他就一定要提前知晓这名举子的名字,因为他要提前署名!”
举子的名字,籍贯在试卷被收走以后便是密封起来的,一旦出现差错,此名举子的成绩将全部作废。
孙百策不会在贡院阅卷时临阵磨枪,更不会撕开密封去查看那名举子的姓名籍贯。
所以孙百策一定要提前知道这名举子是谁!
“至于春闱题目,他们四名副考官从一开始便知道,自然能够提前写好。”
魏斗焕说着,嘴角不由掀起一抹弧度。
这应该是所有推断中最为合理的一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温家为什么要跟赵家合作?”
王煜对此很是不解,也十分不信。
温家在朝中背靠吴国公府,完全没必要下场趟浑水,赵家想要徇私舞弊,让赵家自己去干就得了。
他温家何必要插足呢?
孙百策乃是温家的人,温家不愿插足,难不成孙百策还能自行其是,不顾温家的意见和建议?
“这就要问问孙百策本人了。”
魏斗焕一个眼神,王煜立马会意,当即亲自出马,前去请孙百策前来千牛卫属衙喝茶。
......
作为四位副考官中,最后一个被请来千牛卫属衙喝茶的人,孙百策对于魏斗焕此举的目的,可谓早有预料。
毕竟杨焕之,江威乾以及徐恒业都被请来过,他孙百策即便再是后知后觉,此刻也当有些眉目了。
进得正堂之中,孙百策忙朝着魏斗焕打招呼道:
“魏大人,许久不见,大人愈发清瘦了啊。”
上一次两人见面,乃是在金吾卫的属衙内。
那日,他是跟着温清源前去金吾卫属衙捞人的,如今已过去半月之久。
这一句“大人愈发清瘦”,倒像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寒暄,根本不像是敌对之间的客套。
“唉,没办法啊,我这个千牛卫郎将,生来便是奔波的命。”
“你瞧瞧,从左右金吾卫火拼,再到郑孝圣被刺杀,到而今春闱发现有人舞弊,短短半月,如此之多的事,忙得我是茶不思,饭不想,怎能不瘦啊。”
魏斗焕面露困苦之色,一番长吁短叹,可谓将无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而在听到“春闱发现有人舞弊”之时,孙百策脸上神色明显顿了一下。
他略显诧异的看着魏斗焕问道:
“春闱舞弊?魏大人说的,乃是今年春闱?”
“怎么,孙御史难道还不知道此事?不是吧,此事与孙大人息息相关,孙大人难不成到此时还被瞒在鼓里?”
魏斗焕更是惊诧万分,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满脸都写着难以置信。
闻声,孙百策眼珠子急转两圈后,立刻恍然道:
“哦哦哦,原来大人说的是此事啊。”
“我倒是.....哎呀,不瞒大人,此事孙某其实早已知晓,但.......”
“但魏大人也知道,我这个都察院御史,表面上乃是御史,实际只是温相手下的一条狗罢了,温相有所托,我能推辞么?肯定不能啊!”
“不过魏大人放心,此事我与温相已有商议,绝不会因为此事而致今年春闱出现舞弊之事!”
孙百策对于自己的定位,可谓十分准确。
他甚至都没用棋子来形容自己。
都察院的御史,说到底不过是会说话的刀,而用刀来形容自己,又与魏斗焕相差无几,所以他干脆用了“狗”来形容自己。
这样也十分贴切,御史嘛,不就是上疏弹劾人的么?这与看家护院的狗,有什么区别呢?
“诶!孙大人岂能这般说自己,都察院担着我大乾监察百官之重任,孙大人更是朝中重臣,岂能如此这般说自己?”
“照孙大人的意思,此次春闱,温相打算不出手了?”
魏斗焕话锋一转,试探性的问道。
闻声,孙百策忙点头道:
“是啊,温公子虽有才学,但毕竟才疏学浅,此乃事实,我等总不好堂而皇之为公子舞弊的。”
“所以温相特地交代了,今年春闱,绝不可有徇私舞弊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