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公事私办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魏斗焕与王煜,裴孝义回到金吾卫属衙时,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
初春的鱼肚白带着一丝鲜明的朝气,在天际闪现后,霞光开始缓缓展现出惊人的魅力。
金灿灿的霞光将整个长安都笼罩在这一片璀璨之中,直至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微笑着将阳光洒满大地。
三人在属衙内只简单的休息一会儿后,魏斗焕与裴孝义便当即问道王煜今晚说的党争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魏斗焕也已想到了一些,但不准确,还需王煜的佐证,于是这才好奇问道。
闻声,王煜当即言道:
“当年前燕王与当即陛下为争夺皇位,在京城中掀起惨绝人寰的党争。”
“后来燕王失败,陛下即皇帝位,便以谋逆的罪名,将燕王处死,连同参与党争的所有人员,无一例外,尽遭屠戮。”
“路魁既是燕王的遗腹子,郑家用他来掀起风暴,其用意不言而喻。”
燕王便是因为党争失败而遭屠戮,如今郑家用燕王的遗腹子来掀起风暴,这不是党争是什么?
可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郑家想要在京城掀起党争,目的很明显,那便是要让皇帝感觉到压力,从而继续掌控大乾的军队。
等到皇帝一死,太子即位,大乾之中,还有谁是他郑家的对手?
今次他们用一个路魁便能同时将温王谢三家设计其中,日后随便玩点手段,也够三家喝一壶的。
于是朝野上下,谁还不唯他郑家马首是瞻?
朝中有威望,军队之中有势力,妥妥的土皇帝。
可要让皇帝感受到绝对的压力,光靠郑家显然是不成的。
路魁的身份特殊,皇帝一旦知晓,势必会联想到当年党争的结果。
而郑家既能找到一个燕王后人,那必然也能找到当年党争的诸多隐秘。
换言之,郑家不但要用党争来掣肘皇帝,还要用路魁来暗示皇帝,甚至胁迫皇帝。
皇帝不是要用魏斗焕来搅动京城风云吗?
那他郑家就用路魁来作为回应!
“当年之事,一直存疑,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皆是如此。”
“如今郑家旧事重提,显然是发现了当年的隐秘之事,想要通过路魁来暗示陛下。”
“这件事,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王煜话到这里,将目光转向魏斗焕道:
“我建议,上奏陛下,让陛下定夺。”
有些事,他们可以擅做主张,采取行动。
比如昨夜绑架郑孝圣。
可有些事,这个念头他们都不能有。
比如有关路魁的事。
王煜深知这里面的差别,也深知以皇帝的性格,知道此事后会如何进行反击。
皇帝的事,他们万万不能擅自干预。
“魏兄,王兄所言在理。”
“此事既涉陛下,我等便不该继续擅做主张。”
裴孝义也是这个意思。
当此时刻,保住小命要紧。
他可不想自己舅舅前脚离开京城,自己就嗝屁了。
闻声,魏斗焕也不得不陷入慎重思考之中。
王煜与裴孝义所言不差,这是肯定的。
皇帝让自己回京,定然不是回来给皇帝找麻烦的。
前燕王与皇帝的党争,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
可如今郑家将这件旧事重提,显然是找到了蛛丝马迹。
倘若自己这时候再继续调查下去,万一将这些事公之于众,皇帝还不得将自己给烹了?
自己身死事小,若是连带着王煜,裴孝义,裴行远,董少卿乃至悦心,庄小莹等人也跟着自己被砍了脑袋。
那自己恐怕死都不会瞑目。
郑家到底想做什么,现在看来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要如何处置这件事。
想到此处,魏斗焕抬起头道:
“我来写奏疏,麻烦王兄亲自再跑一趟。”
之前布防图便是王煜亲自送到北境去的,此时这份奏疏,也只能让王煜再跑一趟了。
闻声,王煜当即点了点头。
可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忽的在金吾卫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大人,黄公公请见。”
金吾卫躬身拜见时,三人正好看见站在金吾卫身后的黄公公。
见状,魏斗焕等三人忙起身恭迎。
“虚礼便不必了。”
黄公公径直走入内堂,坐下后当即摆手示意三人也都坐下。
“陛下此次让我回京,主要有两件事。”
“其一是,布防图之事,你们做得很好,陛下嘴上没说,但我看得出来,他很是欣慰。”
“按照陛下的意思,待得北边的战事一结束,魏大人便走马上任,正式接手右金吾卫将军的位置。”
他的话音落下,王煜与裴孝义皆是喜出望外的看向魏斗焕。
而魏斗焕当然也知道礼数,当即朝着北边跪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明铮一案,魏斗焕从巡城御史升任羽林郎将。
布防图一事,朝廷却始终没有动静。
魏斗焕原本以为是皇帝在北边打仗,战事过于焦灼,所以这才没有提及。
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至于这第二件事嘛。”
黄公公微微一顿,黑白相间的眉毛轻抖:
“路魁之事,到此为止。”
“周五晟案,郑孝圣以下便可结案,郑孝圣及以上之人,不必再继续调查。”
刚才魏斗焕等三人还在商议,将此事请示皇帝,让皇帝定夺。
可他们哪里会想到,皇帝早已知道此事,甚至还提前派了黄公公返回京城。
由此看来,京城的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闻声,魏斗焕与王煜相视一眼,皆是不由自主点了点头。
“魏大人。”
“下官在。”
陡然听到黄公公叫到自己,魏斗焕急忙起身。
“坐下说话,无需如此多礼。”
黄公公似乎并不太喜欢魏斗焕的礼数,示意他坐下后继续道:
“而今京城正值多事之秋,有些事你当慎重。”
“昨晚之事,不可再发生第二次,明白吗?”
此言,既可以说是提醒,也可以说是警告。
但从黄公公的语气不难听出,其中提醒的成分更多一些。
显然,昨晚之事,也没能瞒过皇帝的耳目,甚至在回京城路上的黄公公也都知道了此事。
“下官谨记公公教诲。”
魏斗焕不敢托大,毕竟皇帝没有怪罪自己已是万幸。
见状,黄公公这才看着三人道:
“昨夜之事,你们要烂在肚子里,无论谁问起,都不可说出去。”
“如若不然,广平宋家便是你们的下场!”
话到最后,黄公公的语气陡然凌厉,直让三人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
闻声,三人急忙起身,站成一排恭恭敬敬的点头称是,再不敢继续坐着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