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抹除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金吾卫属衙,魏斗焕从宫中回来后便一直坐在内堂的椅子上,一言不发。


    赵振,马成等人看着如此沉默的魏斗焕,一时心急如焚。


    但今日朝会发生了什么事,显然不是他们能够去问的,故而几人只急得团团转,却也是无可奈何。


    跟随魏斗焕这么久,如此分寸,他们还是能够掌握的。


    “王大人,裴大人?快快快,你们进去问问,大人从回来就一句话也没说,急死我们了都。”


    半个时辰后,王煜与裴孝义联袂而来,赵振等人当即看了希望。


    闻声,王煜与裴孝义相视一眼,皆是眉头微皱。


    内堂中,魏斗焕听到几人声音,让他们将王煜,裴孝义请进来。


    “魏兄可是想到了什么?”


    进入内堂后,王煜尚未坐下,便直言问道。


    闻声,魏斗焕面色凝重道: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中计了。”


    此言一出,王煜与裴孝义皆是神色一变。


    裴孝义出言问道:


    “此话怎讲?”


    只听魏斗焕道:


    “从周五晟案发生至今,一切线索都是靠我们的情报得来,无论是路魁还是郑孝圣,亦或者是那些帮着路魁进京的朝廷官员,无一例外。”


    “我们手上,除了千牛卫的记录与路魁的供词外,再无其他任何东西可以佐证这一切。”


    “一切与郑家有关的线索早被抹除,一干二净,根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魏斗焕就感到今日朝会似乎有点不对劲,可一时之间,他又无法确切说明到底哪里不对劲,只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始终在脑海之中萦绕。


    这让他很困恼。


    于是回到属衙后,他便重新将整件事在心流做了复盘。


    “你的意思是,既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郑孝圣就是路魁背后的主谋,今日朝会上,郑孝圣完全可以撇清与路魁的关心,而非承认?更不用以伤退老卒等借口,来修饰他帮助过路魁的事实?”


    王煜的反应不慢,一下子便想到了魏斗焕说这话的意思。


    大乾是一个有着明确律法的国度,任何事情任何案子,都要依法行事,依法办理。


    即便是大街上一次小小的争执,闹到官府,官府也要在律法的条文下进行审理。


    而郑孝圣身为吴国公之子,身份地位自然不用多说。


    在魏斗焕没有任何证据能够直接证明他与路魁的关系下,他为何要承认自己与路魁的关系呢?


    换句话说,其实今日郑孝圣完全连与路魁有过交集的事实也否认了。


    即便千牛卫的记录上写着郑孝圣帮助过路魁。


    那又怎么样呢?


    千牛卫的记录难道就不会有错吗?


    要知道当初的宋明铮可是通敌卖国啊,千牛卫所做的一切就完全值得信任吗?


    至少在如今的朝廷看来,这一点有待商榷。


    于是在此基础上,倘若郑孝圣否认与路魁的交集,否认曾帮助过路魁,魏斗焕又能如何呢?


    难不成魏斗焕还能对他施以严刑?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他不但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承认就是他将路魁带入京城,送入春风楼的。”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在朝会上,魏斗焕便觉得有些奇怪。


    因为按照常理而言,既然是郑孝圣将路魁带入京城,那么路魁在京城所作的一切,自然该由郑孝圣来负责,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即便郑孝圣自己不承认,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也会在心中认定这一切就是他郑孝圣搞的鬼,只是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而已。


    “他是故意这样做?”


    裴孝义也听懂了魏斗焕这话的意思,眉头一时间皱得更紧了。


    郑孝圣完全可以不承认与路魁的关系,将自己与路魁撇的干干净净,身为吴国公之子,他只要想这样做,那魏斗焕便无计可施。


    而最终魏斗焕能达到的目的,也只是在百官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一颗怀疑郑家的种子。


    那是魏斗焕今日上朝的最终目的。


    可眼下的结果是,郑孝圣承认了带路魁进京,却不承认路魁所做之事与他有关。


    那么问题一下子就来了。


    “吴国公在我大乾成名已久,若当真是吴国公想要挑拨温王谢三家的关系,早就可以动手,何须等到今日?”


    “今日郑孝圣在朝会上如此一招,虽承认了与路魁的关系,但却并不承认路魁所为与他有关,反而大方的将身边护卫交给了你,由得你审问,看上去着实堂堂正正。”


    “这样一来,温王谢三家岂非要怀疑是你在背后搞鬼?”


    说到这里,王煜总算是反应了过来。


    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一切,温王谢三家看得清清楚楚。


    在他们看来,郑孝圣既承认带路魁进京,又何须否认指使路魁杀人呢?此举岂非欲盖弥彰?


    可他越是如此,温王谢三家越是会怀疑。


    毕竟郑孝圣完全没必要如此。


    再加上郑家在京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以前未曾与温王谢三家为敌,此番搞这么一出,实在显得有些荒唐与滑稽。


    于是温王谢三家在怀疑郑孝圣不成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另外一种可能。


    “你我乃是千牛卫郎将,我们若想制造假的千牛卫记录,实在易如反掌,因为现如今右将军被软禁在江南,右千牛卫之中,便数你我二人最大。”


    “郑家没有必要挑起三家不和,再加上今日郑孝圣在朝会上的表现,他们只会怀疑是你在挑拨离间,甚至将嫌疑转移到郑孝圣的头上!”


    这就是刚才魏斗焕所说的“中计”。


    今日朝会,魏斗焕看上去赢了,逼得郑孝圣不得不将护卫交出,任由魏斗焕审问。


    然而实际上,魏斗焕今日并未从朝会中获得任何东西,反而让温王谢三家对他产生了怀疑。


    要知道,魏斗焕与温王谢三家都有过矛盾,从王骥到温之殊,在到谢子晋,魏斗焕回京半年,可谓将这三家得罪了遍。


    魏斗焕借郑家之手挑起三家矛盾,再加上魏斗焕本身的身份,岂非合情合理?


    想到这里,魏斗焕的手心里不由冒出一股冷汗。


    郑家的真正目的,不是挑起三家不和!


    而是让三家以为是皇帝在挑拨离间!


    因为他魏斗焕本就是皇帝的亲信,皇帝用来搅动京城风云的一把刀。


    他即代表着皇帝!


    换句话说,郑家的真正目的是想让三恒跟皇帝斗!


    而他郑家便可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难怪今日在朝会上郑元白一句话也没说,原来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