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多好的孩子啊!
作品:《重回七五饥荒年,手撕恶嫂护娇妻》 见三哥李志勇没有再盯着自己了,李玲玲也没有去想那么多,专心对付起锅里的肉块。
一只兔子肯定是不够一家人吃的,在锅里的水烧开之后,李玲玲又往里面加了一些配菜。
往灶台下面放了足够的木材之后,李玲玲便准备回屋去喊父母吃饭。
“三哥,三嫂,你们在这看着锅里的肉,我去喊爹娘吃饭……”
“嗯,去吧!”
“对了,小妹,刚刚我带来的背篓里面,还有一些糕点和烟酒,你把背篓背进里屋,把里面的东西都交给爹娘,记得小心一点,别被大嫂看到了!”
听到李志勇的叮嘱后,小丫头很是乖巧的点点头,然后鬼鬼祟祟的开始了行动。
李建勋和陈秀梅两口子早就醒了,正准备起床,突然就看到小女儿李玲玲正探头探脑的向屋里看。
夫妻两人也觉得有些诧异,不知道小女儿大早上鬼鬼祟祟的想干什么?
“玲玲,有什么事吗?”
父母都已经起床了,大嫂还在院子里面逗两个侄子玩耍,李玲玲背着背篓踩着小碎步,飞快的进了屋内。
“爹,娘,三哥和三嫂,让我来给你们送东西。”
李玲玲将背篓小心翼翼放在地上,从里面掏出了一些物资。
看着小女儿从背篓里,拿出的烟酒糖果还有熏肉和鱼干,夫妻两人对视了一眼,心中感慨不已。
还是三儿子和三儿媳孝顺啊!
看到小女儿从背篓里面,拿出一些糖果和糕点,李建勋直接对她说道。
“玲玲,这些糖果和糕点是你三哥和三嫂给的,你拿去收起来吧,别被你大嫂看到了……”
听到李建勋的话,小丫头觉得有些惊讶,没想到父亲会让自己一个人独享这些糖果和糕点。
她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反而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了一把糖果。
“爹,不用了,刚刚三哥已经给了我好多糖,这些糖和糕点就给弟弟还有两个侄子吃吧……”
在小丫头看来,自己是姐姐,需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自己是大人了,家里有两个侄子,有了好吃的也应该给他们分享。
尤其是糖果和糕点,这些稀罕物,平时可吃不到。
小丫头也知道这些东西是三哥辛辛苦苦,去十几里外公社买回来的,非常的珍贵……
听到小女儿的话,李建勋和陈秀梅夫妻两人相顾无言,心中都感觉到有些愧疚。
陈秀梅将糖果和糕点,再次放到了李玲玲的身边,摸了摸她的脑袋,很是心疼的说道。
“玲玲最乖了,你大哥和三哥现在结婚了,二姐也嫁人了,你现在是家里的老大,这些东西你收着吧,以后你来做主,分给弟弟和两个侄子……”
听母亲这么说后,李玲玲这才郑重的点了点头,将东西收了下来。
看着眼前乖巧的女儿,陈秀梅心中很不是滋味。
“玲玲,这些年,是我和你爹亏待你了,你心里有没有恨我们啊……”
听到陈秀梅的话后小丫头连忙摇了摇头,直接扑到了母亲的怀抱中。
“没有,我怎么可能会恨爹娘吖!”
“我是姐姐,应该照顾弟弟,还有两个小侄子……”
听到女儿的话陈秀梅又叹了口气,想到了三儿子李志勇这段时间的表现,她有些无奈的说道。
“小勇和小雪对你挺好的,你以后去你三哥家里的时候,眼里面要有活,不要每次去了只吃饭一点事情不做!”
“你三哥倒无所谓,都是亲兄妹,他对你也好,就怕时间久了,你三嫂有意见……”
听到母亲的话,李玲玲有些尴尬的挠挠头,没想到自己每天晚上去三哥家吃饭,母亲早就知道了。
“娘,我……”
“玲玲,你不用解释,是我和你爹没什么能耐,让你受苦了……”
“你以后注意一点,不要让你弟弟还有两个侄子知道就好了。”
“好的娘,我知道了!”
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后,李玲玲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以后晚上再去三哥家里蹭饭,不用再提心吊胆的,害怕被父母发现了。
见到小女儿手里拿着糖果和糕点,却没有要吃的意思,陈秀梅直接将一块糕点,递到了李玲玲的手中。
“吃块糕点垫垫吧吧,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你大嫂估计又要闹幺蛾子了,一会又得委屈你……”
李玲玲没有拒绝,接过糕点,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可吃着吃着她眼眶中的泪水就冒了出来。
并不是委屈,或者不满,而是长期受到压抑,突然得到理解之后的感动和宣泄。
原来父母一直都是爱自己的,自己并不是赔钱货,三哥和三嫂,对自己也很好……
曾几何时,她无数次质问过自己,这个家还有待下去的必要吗?
有什么好事,都轮不到自己,需要干活的时候才会想起她。
父母重男轻女,哥哥姐姐不关心,大嫂还欺负自己,就连弟弟也不听话,经常说她是赔钱货,两个侄子也和自己抢东西吃……
最委屈的时候,李玲玲甚至有想过离家出走,或者是跳进河里一了百了。
好在最艰难的时期已经挺过去了,原来父母一直都是有关心自己的,哥嫂也很疼爱自己……
想到这里之后,李玲玲站在原地,手里面拿着香甜软糯的糕点,却也吃不下去了,眼泪从眼眶中汹涌而出,直接哭成了一个泪人。
陈秀梅和李建勋两口子看着小女儿如此委屈的模样,心里面也感觉到有些无可奈何。
父母哪有不心疼儿女的,只是有些时候没办法做到一碗水端平,需要考虑的有很多……
他们老两口只是年纪大了点而已,又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谁对这个家奉献的最多,他们心里很清楚。
此刻见小女儿哭的如此伤心,两人更觉得心疼了,多好的孩子啊!
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就平复了下来。
没过多大一会儿,李玲玲已经调整好了情绪,她擦干了眼角的泪水,跟着父母一起出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