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凑巧的电影

作品:《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一时间,感谢和恭维声不绝于耳。


    王卫国只是笑着点头,他知道,这笔钱不仅能改善大家的生活,更能将民兵队的人心牢牢地凝聚在一起。


    分完钱,沈青青把睡眼惺忪的小海交给王卫国抱着,自己则挽起袖子,主动对张军的母亲说。


    “婶子,我来帮你吧,有什么活尽管吩咐。”


    张军的母亲正愁人手不够,见状大喜,连忙拉着沈青青进了临时搭建的厨房。


    王卫国抱着小儿子,看着媳妇贤惠的背影,心里暖洋洋的。


    他转头去找爷爷和小山,只见爷爷早就被几个已经相熟的老伙计拉到一棵大槐树下,正唾沫横飞地讲着当年的光辉岁月,脸上笑开了花。


    看着爷爷久违的开怀笑容,王卫国心里格外满足。


    这辈子,能让家人们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小山,这小子跟个泥鳅似的,一转眼就没了影,早就和张家屯的一帮半大孩子混熟了,不知道跑到哪个角落里疯玩去了。


    张军的媳妇就是本村的姑娘,两家离得不远,也就省了去接亲的繁琐流程。


    客人们都到齐了,就等着吉时一到,开席吃饭。


    等待的时间里,王卫国他们这些不干活的男人,就都聚在了村委会的大院里吹牛打屁,抽着烟,嗑着瓜子,天南地北地胡侃。


    刘家村的刘军看着不远处厨房门口,几个姑娘正端着菜进进出出,便用胳膊肘捅了捅沈军和沈富国。


    “哎,我说沈军、富国,你们两个没对象的,光坐这儿侃大山有啥用?还不赶紧去厨房帮帮忙,看看有没有看对眼的姑娘,主动点,学学卫国!”


    刘军挤眉弄眼地起哄道。


    沈军和沈富国被王卫国早上那一通“香一个”刺激得不轻,心里正憋着一股劲。


    听刘军这么一说,两人对视一眼,竟然真的站了起来。


    “去就去,谁怕谁!”


    沈富国梗着脖子说道。


    两人还真就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厨房走去,引得众人一阵哄堂大笑。


    就在这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从院门口传来。


    “哟,今天可真热闹啊!”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大队长孙连城来了。


    “孙大队长!”


    “大队长,您也来啦!”


    大家纷纷起身打招呼,孙连城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


    “张军结婚,我能不来吗?正好,今天大家都在,我顺便通知一个好消息。”


    孙连城清了清嗓子,卖了个关子。


    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他。


    孙连城笑着宣布道:“县里的放映队下来了,要到咱们大队各个村轮着放电影!我跟放映员商量好了,今晚第一场,就在张家屯放!也算是给张军贺喜啦!”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炸雷,瞬间在人群中炸开了锅。


    “真的?要放电影了?”


    “太好了!我都大半年没看上电影了!”


    这年头,看一场露天电影,那绝对是顶级的娱乐活动,比过年还让人兴奋。


    一时间,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刚才还在聊的话题全都抛到了脑后,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电影来。


    “不知道今晚放啥片子?最好是打仗的!”


    “我猜肯定是《铁道游击队》,那个好看,扒火车,多带劲!”


    “《地道战》也不错啊,‘高,实在是高’!”


    “还有《地雷战》,各种各样的地雷和战术,看得人眼花缭乱!”


    孙连城带来的这个好消息,比吃了十大碗红烧肉还让人舒坦,整个大院里洋溢着快活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喜宴结束。


    吃过饭,大家心满意足地各回各家。


    消息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就传遍了连山大队下辖的各个村子。


    对于沈家村的村民来说,这更是天大的喜事。


    眼下正是农闲时节,地里的活儿都干完了,大家整天闲得骨头痒,除了串门子唠嗑,再没别的娱乐。


    现在一听说晚上有电影看,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不行。


    村里的广播大喇叭一喊,家家户户都提前了晚饭时间。


    下午四点多,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就冒出了袅袅炊烟。到了五点钟,整个沈家村就跟赶集似的,人声鼎沸。


    “都快点儿!占不着好位置,就只能看人后脑勺了!”


    “他爹,把咱家的草席子带上,再带个小马扎!”


    村长沈红星特意安排了村里的拖拉机和几辆牛车,专门负责拉人。


    要不是怕家里遭贼,估计全村的人都得跑去看电影。


    沈青青正好也特别想看,她抱着小王海,不停地跟王卫国念叨着。


    “卫国,咱们也快点吧,去晚了就没地方了。”


    王卫国看着妻子和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心里一片柔软。


    这种平淡而真实的幸福,正是他前世求而不得的。


    他笑着揉了揉大儿子王山的脑袋。


    “不急,张家屯的村长特意给咱们留了位置。”


    话是这么说,一家人还是在吃完张军酒席之后,准时出发了。


    王卫国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前面大梁上铺了块软垫子,坐着大儿子王山。


    沈青青侧坐在后座上,怀里抱着还在呀呀学语的小王海。


    一家四口,一辆单车,在傍晚的乡间小路上,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卷。


    爷爷王长林早就跟着沈家村的大部队先到了,此刻正跟几个老伙计坐在板凳上聊天,看到孙子一家过来,高兴地招了招手。


    等他们来到张家屯村口时,这里已经热闹非凡。


    村口的大槐树下,停了一长溜的牛车和好几辆拖拉机,像是在开车会。


    孩子们满地乱跑,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高声谈论着今晚的电影,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节日的味道。


    放电影的地方在村子中央的晒谷场。


    场子早就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


    正中央挂着一块巨大的白布,那就是银幕。


    来得早的人家,已经铺好了草席,摆好了小板凳,嗑着瓜子,聊着天,悠闲地等待着开场。


    王卫国推着车一进场,张家屯的村长就眼尖地看到了他们,连忙笑着迎了上来。


    “卫国兄弟,你可算来了,位置给你们留好了!”


    村长热情地把他们引到最前面。


    原来,他特意在银幕正前方用几条长板凳围出了一小块空地,正是给他们留的。


    “知道王大爷眼睛不太好,坐前面看得清楚。”


    村长解释道。


    “张大哥,太谢谢你了,真是麻烦了。”


    王卫国连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