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在提升士气这个事上,咱自愧不如啊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朝廷其他军队中也有蒙元、色目将士服役,可全都采用的是单独编营的方式。


    而这样安排,一方面是担心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差异大,饮食、作息各不相同,长期相处容易引发冲突。


    另一方面,是便于管理,只需盯住他们的部族首领,就能掌控整个队伍。


    想当年他还是吴王的时候,就曾因为军队混编出过好几次乱子,所以大明建立后,干脆下令让这些异族将士单独成军。


    朱元璋忍不住皱了皱眉。


    看来陈安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还是显得有些稚嫩。


    不过这也正常,他才二十多岁,要是方方面面都精通老练,那才真该让人警惕了!


    在心里这般自我安慰后,他又缓缓舒展了眉头。


    眼下大敌当前,朱元璋只盼着陈安能让这些混编在汉军中的蒙元、色目将士,真正做到齐心抗敌。


    即便陈安没这个能力也无妨,他还在这儿呢!


    就算顶着郭将军的身份,他也有把握把这件事办妥。


    论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他可是实打实的老江湖!


    朱元璋正暗自琢磨,陈安又开了口。


    “大明开国就推汉蒙、汉色目通婚!你们的汉家妻子待你们好吗?姐妹的汉家丈夫待她们好吗?身边的汉家街坊待你们好吗?”


    将士们纷纷作答,有人说待我如同家人一般,有人说从未亏待过我,还有人说比亲兄弟还要亲……


    尽管表述不同,核心意思却只有一个字。


    好!


    这些自幼在中原土地上长大的蒙元、色目将士,早已把汉语当作母语,一口纯正的北方方言,听不出丝毫塞外口音。


    陈安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


    “本官守江浦关这些日子,可曾亏待过你们半分?可曾学从前的元朝,学你们那些正往这打的老乡,把人分个三六九等、高低贵贱?”


    “没有!”


    四千人的回答响亮而整齐,既吼出了骨子里的豪爽粗犷,又没有半分含糊。


    明明只有四千将士,声浪却堪比万人齐呼,他们看向陈安的眼神中,满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陈安感受到了这份真诚,欣慰地点了点头。


    站在他身后的朱元璋看得更加真切。


    他逐一扫过蒙元、色目将士的脸庞,没在任何人眼中看到虚情假意。


    这让他心里越发困惑。


    不对啊!


    咱以前也搞过军队混编,也没有亏待过那些异族将士,可他们要么不领情,要么还带着怨气,怎么到了陈安这儿,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呢?


    没等朱元璋想明白其中缘由,陈安便又大声下了令。


    “现在,你们原地向后转!看看身边那些和你们一起训练、一起嬉笑打闹的汉军兄弟,他们有没有欺负过你们?有没有因为过去的民族恩怨,把怒气撒在你们身上?”


    “不用作答,你们在自己心里好好想想!”


    虽然蒙元、色目将士背对着朱元璋,但他从对面一万六千名汉军将士的眼神中,已经看清了答案。


    汉军将士脸上满是坦然自信,眼神里没有丝毫敌意,只有如同兄弟般的亲近。


    朱元璋不用细想也知道,那些背过身去的蒙元、色目将士,心中的答案必然是没有。


    “我陈安没别的长处,但向来说话算话!”


    陈安的声音再次响彻广场。


    “现在你们自己选,想回草原的,卸甲就行,我还发十两银子!”


    “但你们得眼睁睁看着老乡打过来,毁了你们的家园,欺辱你们的妻儿,杀了你们的街坊,还要砍死眼前这些汉军兄弟,把他们埋了做肥料!”


    “要是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发生,就归队!和身边的汉军兄弟一起,并肩作战,共抗外敌!”


    “本官只数三个数,数完之后,你们就做出决定!”


    “一!”


    朱元璋瞬间瞪圆了眼睛。


    陈安才刚数到一,这些蒙元、色目将士就齐刷刷地向前一步,重新归入队列,还立刻转过身,与左右两侧的汉军将士站成了一条直线。


    这一刻,朱元璋根本分不清谁是汉人、谁是蒙元人、谁是色目人。


    所有人都穿着相同的铠甲,手持相同的兵器,就连眼中那股杀敌的杀气,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除非凑到跟前仔细观察眼珠颜色和面部细节,否则根本无法分辨。


    在他眼中,眼前只剩下一幅鲜活的大明江浦守军群像图。


    “明军威武!”


    陈安右手握拳,轻轻抵在胸前的护心镜上,高声呐喊。


    下一秒,所有将士都跟着抬起手,将拳头抵在胸口那块刻有自己姓名与所属队伍信息的甲片上,齐声高呼。


    “将军威武!”


    陈安再次高声喊道。


    “江浦关前,有我无敌!战马若想踏过关隘,先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杀!杀!杀!”


    喊杀声如同汹涌的波涛,震得朱元璋的脑子嗡嗡作响。


    “带回营地,准备作战!”


    随着陈安的这声命令,从东西二门赶来的将士有序撤离,中门的守军也各自返回了战斗岗位。


    陈安则头也不回地走下演武高台,朝着县城方向走去。


    朱元璋和毛骧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急忙跟了上去。


    虽然脚步跟上了陈安,朱元璋的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


    短短几个月的军旅生涯,换做别人,怕是连纸上谈兵的经验都还没摸透,他陈安怎么就能把军队带成这样?


    难不成这行军之事,还能遗传?


    可他这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连咱这个当老子的,都自愧不如啊……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震惊!


    耳边是将士们震耳欲聋的呐喊,眼前是令人心潮澎湃的景象。


    此刻,他就算想否认,也不得不承认陈安的本事!


    作为大明的皇帝,在大敌当前之际,能有这样一位得力将领,他本该庆幸!


    更何况,这名得力将领还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能有出息,当老子的能不高兴吗?


    可也正因为他是皇帝,他也忍不住对陈安这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而感到担忧。


    眼前那具裹着唐制明光铠的背影,越看越像柄出鞘的双刃剑。


    既能帮他劈开乱世、平定天下,也可能调转锋芒,反过来将他刺得鲜血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