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郭老爷,给你一个功劳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但真正让朱元璋心绪难平的,是这对杯子一统江山的寓意。
陈安为何要打造这样的杯子?
难道就完全不忌讳吗?
若是他将杯子作为贡品献给咱,咱必定会十分高兴,可他偏偏没有……
朱元璋的眼神再次变得复杂,生性多疑的他,忍不住琢磨起这对杯子背后可能存在的正反两层含义。
往好处想,若陈安真如今日应对外邦商人般心怀家国,打造这对杯子便是想学辛弃疾借器物明志,见杯能忆大明未及盛唐繁荣,以此自勉。
用它敬酒,也是因他视朱元璋夫妇为同道,配得上这份心意。
而陈安的才华,确实值得自己多花费一些心思去了解。
若是换成其他官员,私藏带有这种寓意的杯子,自己早就下令抄家灭门了。
可要是陈安的心思没这么简单呢?
朱元璋突然想到了汉朝那位能够废立皇帝的权臣霍光。
陈安双手捧着一统江山杯的模样,倒像是暗藏着掌控江山的野心。
可要是陈安真有这样的野心,那之前他在江宁县,在朝廷的种种表现,又该如何解释?
在朱元璋看来,眼下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陈安想冒着被打入大牢的风险,谋求一个能回京的机会。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理由都不合常理。
这种极致的矛盾,让朱元璋越想越迷茫。
马皇后见状,便知道他的疑心病又犯了。
换作任何一位皇帝,在此情此景下,恐怕都会心生疑虑。
别说皇帝了,就连她也觉得陈安的胆子实在太大了。
“老爷,陈大人过来了!”
马皇后轻声提醒道。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看着已经走到面前的陈安,他压下心中的种种思绪,决定先观察观察情况。
陈安到底是像辛弃疾那样以文治报效国家,还是像霍光那样想要掌控朝政、独揽大权,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才能下结论。
陈安看着眼前的朱元璋夫妇,眼底多了几分赞许。
“二位的回答,正合本官心意!”
他随即转向朱元璋,语气恳切的道。
“郭老爷,您方才这番话,若让圣上知晓,必定会十分欣慰!”
随后,他又看向马皇后。
“郭夫人,要是皇后娘娘看到你这般识大体的表现,也定会十分高兴。”
“来,咱们喝一杯!”
汪江看到这一幕,简直比自己娶媳妇还要开心。
可他不知道的是,陈安这发自内心的敬意,在朱元璋夫妇眼中,竟然变成了代替皇帝赐酒的举动。
“谢过陈大人!”
马皇后笑着接过酒杯,心底却暗自犯嘀咕。
即便拿不知者无罪来辩解,这话听着也未免太过牵强!
“多谢!”
朱元璋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心里却在怒骂。
你这小子的胆子也太大了!
朕倒希望你只是无心之失,别再让朕为你多操心了!
其实,朱元璋只猜对了一半。
陈安以这对堪称藏品的杯子敬酒,确实藏着两层含义。
明面上,是认可朱元璋夫妇的回答,觉得配得上自己亲自敬酒。
暗地里,却盼着他们回去后,能跟真朱元璋说‘江浦知县陈安私藏贡品级别的一统江山杯,还竟敢代替皇帝赐酒’。
两人喝完酒,正准备把杯子还给陈安,却被陈安伸手拦住了。
“这对杯子就送给你们了!”
陈安淡淡一笑,接着说道。
“不过本官建议,你们回去之后不要私自收藏,要赶紧把它们献给圣上和皇后娘娘。”
朱元璋好奇地追问道。
“这是为何?”
陈安望向应天府的方向,眼神中瞬间只剩下恭敬,再无其他情绪。
“皇后娘娘向来仁善宽厚,可圣上生性多疑,比三国曹操更甚,你们若不即刻献杯,或是先留着把玩几天再送,一旦被圣上知道,定然性命难保!”
“回去后立刻献上,至少还能换来圣上的口头嘉奖。”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若圣上问起杯子的来历,你们便说是从本官这儿得的,但千万别提是本官教你们这么做的。”
“说实在的,本官觉得你们俩还行,就送你们个献宝的功劳!”
然而,陈安心里真正的想法却是。
我就不信,老朱看到这对杯子,还不会下令将我押送回应天大牢!
这番话听得朱元璋胸口发闷,他早已怒火中烧,却只能在心里怒骂。
老子啥时候生性多疑了?
老子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也就是你这小子做事时好时坏、亦正亦邪,老子才多琢磨了几句,你就敢把那曹贼跟老子相提并论?
就凭这一点,老子就能弄死你!
可即便心里再生气,表面上他还是得装作平静的样子。
朱元璋也没客气,直接收下杯子说道。
“那咱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马皇后看在眼里,知道朱元璋又在心里给陈安记了一笔账,但她也松了一口气。
从陈安说的这番话来看,他大概率没有掌控江山的野心。
只要没有这方面的心思,朱元璋记仇的事情,有她在,总能想办法化解。
很快,陈安回到主位上,继续接见其他商家。
有了前面两个商人碰壁的例子,门外那些心怀鬼胎的人都纷纷打了退堂鼓,进来的全是谈论正经生意的人。
陈安对这些人的态度好了不少,不再轻视,不过那股居高临下的气势依然存在。
只要商家们的请求合情合理,他都会给予一些优惠。
在外邦商家看来,这是陈大人仁义宽厚。
可在汪江、朱元璋这些明事理的人看来,这分明是把人卖了,对方还得感激涕零地感谢他。
马皇后看得十分满意,凑到朱元璋耳边小声说道。
“看来他不仅能担任鸿胪寺卿,就算让他当户部尚书也能胜任!”
朱元璋下意识地接话道。
“当个工部尚书也配得上!”
可话音刚落,他的眼神又变得深邃起来。
他想起了陈安下午说过的大话。
“以本官的才干,要去京城当官,就得让我同时担起左右丞相之职,六部尚书的权力也由我一人执掌!”
“做不到这点,本官不屑与满朝庸碌无能的大臣为伍!”
“满朝文武里,也就徐达一人够格和本官对弈一局。”
朱元璋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下午听到这些话时,他还期盼着真能有这样的人才。
可现在亲眼见识到了陈安的本事,反而有些慌乱起来。
别真让陈安说中了,他真有这么大的能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