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肯定是以为抓到咱们大人的软肋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马皇后收回思绪,看向朱元璋。
她知道这位当年淋过暴雨的开国皇帝,如今是想给百姓们撑把伞了。
“看来老爷是赞同安儿那贪财为民的法子了?”
闻言,朱元璋眉头猛地一皱,语气斩钉截铁。
“那绝无可能!”
“咱与贪官向来势不两立,断不能因他这一个特例,就纵容这般歪门邪道!”
“他治理一个县,这般手段或许能勉强行得通,可若真让他做了朝中大员,难不成还能用这路数来治理天下?”
“再说了,靠贪来治国,传出去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马皇后深以为然。
确实如此。
治理一个县,或许能靠着这种贪财的手段为百姓谋些实效,可真要放到国家层面,若是默认贪官存在,那大明的根基迟早要被蛀空,天下必乱。
朱元璋的心思再明白不过。
陈安为了地方发展,迫不得已用了这般手段,自己不是不能体谅,也可以暂且容他。
但明天见了面,有些丑话必须先说在前头。
要是哪天他被调回了朝廷,那贪字,是必须从根子里彻底剜掉,半分也容不得的!
陈安只有听得进去这话,自己才能调他回京。
“老爷,我都记住了!”
毛骧应道。
朱元璋缓缓点头,又想起方才见过的免费医馆,果决的道。
“咱也得办这样的免费医馆,就叫广济堂,具体的章程规矩,回去后让礼部和户部合计着拿出方案来。”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
“再者,养老敬老这桩事,得让它成为天下的风气,让刑部在大明律里再添一条,‘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对孝顺老人的人,朝廷也不能让他们寒心,除了精神上要嘉奖,物质上也得给些实在好处,比如赏些绸缎衣裳、银钱米粮什么的,让天下人都知道,行孝是能得到朝廷看重的。”
说到这儿,他又补充道。
“这些孝子孝女老了之后,待遇也得格外优待。”
“寻常老人七十岁才能享的照料,他们六十岁就能得;万一成了孤老,当地养济院必须按月送钱粮上门,断不能让他们无人照管;便是百年之后,官府也得好好帮他们办了丧事。”
说完,他转头问马皇后。
“夫人,你说咱这么做,是不是比那臭小子厉害?”
马皇后笑道。
“论道理,确实更厉害,这是能形成敬老风气的,不过啊……能让老子跟儿子较真,这不也说明儿子更厉害嘛,你说呢?”
朱元璋皱了皱眉,不想跟这煞风景的女人拌嘴。
不过转念一想,自家夫人说得也对,儿子能让老子燃起斗志,确实不简单。
这么一想,他更期待明天的见面了。
“走,回酒店歇息,明儿个一早,咱们就去会会那臭小子!”
“一年不见,也不知道那小子瘦没瘦……”
气归气,朱元璋心里还是挺挂念陈安的。
毕竟自己将他调到这穷乡僻壤来,他怕也是吃了不少苦头。
说着,一行人笑着往城里走去。
而他们身后,锐眼卫们从林子里探出了头,相互对视了一眼。
“方才这群人出城时还一个个哭丧着脸,像是丢了魂儿似的,怎么才过这片刻功夫,就有说有笑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旁边的人压低声音回话。
“他们出城后,先是拐去养济院打听了陈大人的近况,又绕去济民医馆转了一圈,打那儿之后,就跟捡着金元宝似的,一路上脚步都轻快了,嘴里头不住地乐呵,不知道念叨些啥好事。”
说着又懊恼地咂咂嘴。
“可惜咱们为了藏好身份,不敢跟得太近,隔着老远瞧着,他们说的话是一句也没听清,真是白盯了这半天。”
锐眼卫们围在队长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只有队长望着那伙人渐渐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里透着几分了然。
方才从养济院守卫那里旁敲侧击打探到的消息,早已暴露了他们的来意。
他们分明是在暗中调查陈大人的底细!
而此刻这般喜形于色,答案再明显不过,他们定然是打听到了实情。
陈大人看似是个敛财的贪官,骨子里却是个把百姓冷暖揣在心头的好官。
可这种好品行在敌人眼中,反而成了陈安最致命的弱点。
若他心里牵挂着百姓,那开战前抓些老百姓来要挟陈安,肯定管用。
可要是陈安真的是个不管百姓死活的贪官,那几十上百个百姓的生死,未必能牵制住他。
抓住了江浦县令的要害,他们能不高兴坏吗?
没当场大肆庆祝都算是克制的了!
想到这里,锐眼卫队长暗暗下定了决心,绝不能让这帮北元来的探子在酒店舒舒服服地过夜!
“你先回县衙调一千名弓弩手,然后悄悄把他们住的酒店围起来!”
“属下遵命!”
那名锐眼卫双手抱拳重重一拱,转身时脚步带风,片刻便消失在众人面前。
队长带着剩下的人,保持着安全距离,继续跟在那伙人后面。
这时,朱元璋看到了一位笑眯眯的老农,顿时就迈不开脚了。
这位老农跟他一路见过的其他地方的农民比起来,简直截然不同。
同样是辛勤劳作,人家还哼着小曲。
关键是他那红光满面的模样,一看就知道虽然累,但晚上睡得安稳,饭也吃得饱饱的。
见农民的日子过得这么滋润,朱元璋心里更高兴了。
“老哥哥!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趁着老农休息的空档,朱元璋自来熟地搭话。
他就是这种性子,即便早已登上皇位,见到农民仍像是见到了自家人。
在老农看来,眼前这人虽然穿着绫罗绸缎,和自己有着天壤之别,却一点架子都没有。
这全是因为朱元璋骨子里的那股农民气息,还有他那实实在在的热情劲儿。
“今年就六十啦,老弟你是从哪儿来的?”
“难得穿得这么体面,还愿意叫我声老哥哥。”
在马皇后和毛骧看来,朱元璋和农民像是天生就有缘,没说几句话就熟络得像认识了好多年一样。
这位老农也很实在,问什么就答什么,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